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

發布時間:2023-06-20 10:12:00來源: 人民日報

  “建造《流浪地球2》中的太空電梯,纜繩部分應選用什麽(me) 材料?”“觀察水杯裏的水,杯壁邊緣處的水位為(wei) 什麽(me) 比中間略高?”“樹木年輪,一圈就代表一年嗎?”……近年來,科學教育被納入基礎教育各階段,成為(wei) 與(yu) 語文、數學同等重要的基礎性課程,極大激發了廣大青少年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

  不久前,教育部等十八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通過3至5年努力,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的各項措施全麵落地。基礎教育階段是“孵化”學生科學精神、創新素質的決(jue) 定性階段,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科學教育,既有現實緊迫性,也有前瞻性。

  減輕義(yi) 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e) 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加強中小學科學教育,這一減一加,都是為(wei) 了更好地實現素質教育。減掉的是不必要的額外負擔,增加的是學生必備的素質。從(cong) 個(ge) 人角度看,在一個(ge) 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每一個(ge) 公民都應當具備一定的科學素養(yang) 。從(cong) 國家層麵看,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wei) 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主要力量,而科學教育是提升國家科技競爭(zheng) 力、培養(yang) 創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重要基礎。因此,從(cong) 小培養(yang) 青少年對科學的興(xing) 趣,於(yu) 國於(yu) 民都是有益且必要之舉(ju) 。

  近年來,我國中小學生科學教育水平及科學素質持續提升,青少年科學教育取得明顯成效。最新一次國家義(yi) 務教育質量監測顯示,中小學生科學學業(ye) 表現整體(ti) 良好,約八成學生達到中等及以上水平。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國科學教育還存在基礎總體(ti) 薄弱、區域發展不均衡、科學教育資源尚未有效整合等問題和不足,亟待加強和改進。

  全麵提高學生科學素質,是一項係統工程。科學教育涉及校內(nei) 校外、課內(nei) 課外,相關(guan) 資源分散在各個(ge) 部門、領域、行業(ye) ,需要各方麵齊抓共管,凝聚合力。一方麵,要加快補短板,在健全課程教材體(ti) 係、深化學校教學改革、拓展科學實踐活動、納入課後服務項目、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麵持續發力。另一方麵,要盤活各方麵資源,動員社會(hui) 各方參與(yu) 並提供資源和課程,推動中小學科學教育學校主陣地與(yu) 社會(hui) 大課堂有機銜接,形成全社會(hui) 重視、關(guan) 心、支持科學教育的機製。此外,還要高度重視科學教育的幫扶托底工作,確保薄弱地區、薄弱學校及特殊兒(er) 童群體(ti) 在科學教育中“一個(ge) 都不能少”。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基礎教育階段的科學教育肩負培養(yang) 青少年科學興(xing) 趣、樹立科學誌向的重要使命,對人才成長具有重要基礎性作用。在科技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和人民生活福祉的今天,從(cong) 娃娃抓起,將激發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增強科學興(xing) 趣和創新意識作為(wei) 素質教育重要內(nei) 容,把弘揚科學精神貫穿於(yu) 教育全過程,促使更多人熱愛科學、崇尚科學,定能讓全民科學素質再上台階,培育出更多具備科學家潛質、願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ye) 的創新人才,為(wei) 創新型國家建設蓄積更充足的底氣。(吳 丹)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