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為什麽愛上小飯桌
作者:任冠青
“300個(ge) 月大的寶寶也想蹭飯吃,還收嗎?”“大朋友求加入小飯桌”……最近,不少上班族盯上了量大、管飽的學生小飯桌,紛紛在社交平台上詢問如何加入。一些小飯桌也嗅到商機,打出了“學生與(yu) 成人皆可”的廣告,有的還專(zhuan) 門推出“成人小飯桌”。
“打工人”和小朋友“搶飯吃”,這聽起來似乎有些好笑。但仔細了解一下,也不難發現這一選擇的合理性。對很多上班族來說,臨(lin) 近中午十一點,總要經曆一段決(jue) 定吃什麽(me) 的內(nei) 心糾結。去周邊餐館,動輒要人均大幾十、上百元,長此以往便要“錢包告急”;自己帶飯,不僅(jin) 要提前一天準備,隔夜飯菜也並不健康;有的食堂表現平平,菜品單一,吃久了不免會(hui) 膩;點外賣呢,又會(hui) 擔心衛生問題,怕遇到“科技與(yu) 狠活”……
如此看來,看似樸素的學生小飯桌反而凸顯出了比較優(you) 勢:小飯桌一般有每餐三四個(ge) 菜一湯的標準,每天還會(hui) 變換菜式,注重葷素搭配、少油少鹽、營養(yang) 均衡,讓人吃得放心。更重要的是,這裏的報價(jia) 通常比較“良心”。據中新財經報道,一家小飯桌表示,工作日單餐成人四菜一湯價(jia) 格為(wei) 450元/月,相當於(yu) 每餐20元左右。相較於(yu) 其他選項,小飯桌也許不是最好吃的,也不一定最便宜,但性價(jia) 比特別高,在營養(yang) 均衡度、衛生情況和價(jia) 格方麵都比較“能打”。所以,越來越多職場人選擇“另辟蹊徑”,投向小飯桌的懷抱。
當然也要看到,小飯桌流行的現象背後,也存在著一定的隱患。比如,很多小飯桌都是在居民樓內(nei) 運營的,屬於(yu) “無證上崗”,很容易存在消防、安全等方麵的風險敞口。另外,當社會(hui) 上的成年人與(yu) 未成年人共同吃飯,孩子們(men) 的人身安全能否得到充分保障,也是一個(ge) 必須麵對的問題。
對此,有關(guan) 部門需要積極行動,出台更為(wei) 細化、有針對性的規範,在保障小飯桌寬鬆運營環境的基礎上,盡量規避可能出現的風險隱患。在相關(guan) 規範中,不宜一刀切地否定,也不宜完全對標對外賣餐館等商業(ye) 餐飲機構的管理方式。因為(wei) 小飯桌往往具有規模小、利潤不高等特點,如果準入門檻過高,要求過於(yu) 嚴(yan) 格,小飯桌便難以為(wei) 繼,失去生存空間。對此,不妨借鑒河北承德等地推出的《“小飯桌”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在對當地“小飯桌”實際情況和社會(hui) 需求進行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有的放矢地明確主體(ti) 責任和行業(ye) 要求,加強從(cong) 業(ye) 人員管理。
也要看到,讓每一位居民吃飽吃好不是小事,而是城市建設與(yu) 民生服務的重要內(nei) 容,是城市“軟實力”的體(ti) 現。而上班族轉向小飯桌的現象,反映的正是人們(men) 在吃飽吃好這件事上,仍存在一定的需求痛點。在小飯桌之外,各地可以從(cong) 直擊這些痛點入手,積極探索社區食堂等新的服務模式,通過科學布局精準選址、打造多樣化高質量菜品等方式,滿足人們(men) 的用餐需求。
同時,企業(ye) 也應當正視員工希望吃得好、吃得有營養(yang) 的需要,多做調查,關(guan) 注並盡力解決(jue) 職場人“為(wei) 吃發愁”的難題,切實提升上班族的生活幸福感。(任冠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