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遊成癮或導致風險決策能力下降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遊戲成為(wei) 人們(men) 生活中一種常見的休閑娛樂(le) 項目,尤其受到青少年等年輕群體(ti) 的喜愛。與(yu) 此同時,網絡遊戲帶來的負麵影響也日漸凸顯,許多人沉迷網絡遊戲無法自拔,給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
網絡遊戲成癮的機製是什麽(me) ?6月5日,科技日報記者從(cong)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認知神經心理學實驗室張效初教授團隊首創性地探討了網絡遊戲成癮者在價(jia) 值決(jue) 策中的損失厭惡情況,並結合認知計算建模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解析了潛在神經環路的適應性變化,運用多種手段為(wei) 理解網絡遊戲成癮者的定義(yi) 和機製提供了重要線索。相關(guan) 研究成果論文日前在線發表於(yu) 《行為(wei) 成癮雜誌》。
“網絡遊戲成癮是一種複雜的心理行為(wei) 模式,涉及行為(wei) 習(xi) 慣和腦機製的相互作用。”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人文與(yu) 社會(hui) 科學學院心理學係特任副研究員查汝晶告訴記者,從(cong) 行為(wei) 習(xi) 慣層麵上看,遊戲的可獲得性、獎勵係統和社交互動等因素會(hui) 增強遊戲本身的吸引力,導致用戶形成成癮性的行為(wei) 習(xi) 慣。
查汝晶表示,另一方麵,相應的行為(wei) 習(xi) 慣會(hui) 伴隨大腦神經適應性和獎賞係統的變化。長期過度遊戲會(hui) 引起大腦中獎賞回路的異常激活,導致成癮者對遊戲的獎賞反應過度增強,同時對現實生活獎勵的反應減弱。這一點也解釋了部分沉迷網絡遊戲的群體(ti) 在現實生活中會(hui) 感到更加孤獨和空虛,生活態度消極,存在社交障礙等。
此項研究重點關(guan) 注了網絡遊戲成癮者在價(jia) 值決(jue) 策中的損失厭惡情況。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yu) 醫學部博士生洪偉(wei) 介紹,損失厭惡是指人們(men) 對於(yu) 損失的敏感程度高於(yu) 同等價(jia) 值的收益,與(yu) 可能失去潛在利益相比,人們(men) 更傾(qing) 向於(yu) 避免造成自身的損失。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men) 的損失厭惡表現為(wei) 在麵對風險或不確定性的決(jue) 策時,傾(qing) 向於(yu) 選擇安全的選項。“過度或過少的損失厭惡都可能對個(ge) 人造成不良影響,包括強化情緒反應、出現決(jue) 策偏差以及對風險的過度避免等,這些情況可能會(hui) 影響到個(ge) 人的生活決(jue) 策,使人們(men) 在學習(xi) 、工作和生活中錯失一些對自己有益的機會(hui) 。”洪偉(wei) 說。
研究發現,與(yu) 沒有網絡遊戲成癮的健康者相比,成癮者在價(jia) 值決(jue) 策任務中表現為(wei) 損失厭惡降低。這意味著他們(men) 對損失的敏感程度較常人更低,在麵臨(lin) 選擇時傾(qing) 向於(yu) 冒險或選擇潛在損失更大的選項。
尾狀核和海馬體(ti) 都是大腦學習(xi) 記憶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尾狀核對人們(men) 形成行為(wei) 習(xi) 慣有重要作用。此項研究表明,網絡遊戲成癮者大腦的左側(ce) 額下回和尾狀核與(yu) 海馬體(ti) 之間的連接指標顯著降低,這說明成癮者的獎賞評估相關(guan) 網絡功能集成能力和多樣性有所下降。“這些結果或許反映了網絡遊戲成癮者不能很好地評估收益和損失結果信息,也進一步解釋了成癮者持續沉迷遊戲而難以退出的原因。”查汝晶表示。
該研究揭示了網絡遊戲成癮者在價(jia) 值決(jue) 策和腦功能連接性方麵存在的特定變化,有望為(wei) 網絡遊戲成癮的診斷提供一種客觀的生物學依據。研究團隊認為(wei) ,結合這些生物學特征和臨(lin) 床評估工具,人們(men) 今後能夠更準確地診斷和鑒別網絡遊戲成癮。查汝晶介紹,研究發現的生物學特征還可以結合已有的經顱磁刺激、電刺激等非侵入性成癮治療方法,開發和優(you) 化網絡遊戲成癮的特定靶點治療方案。
“我們(men) 呼籲人們(men) ,特別是青少年群體(ti) 加強對網絡遊戲成癮的認識和了解,充分意識到沉迷網絡遊戲給自身健康帶來的危害性,管理好時間以及設置適當限製,有效預防網絡遊戲成癮。同時我們(men) 還應建立和加強青少年周圍的社交聯係和支持係統,包括家庭、學校、朋友和其他支持網絡,幫助青少年共同克服和應對遊戲成癮。”查汝晶說。(實習(xi) 記者 沈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