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我國耕地減少態勢獲初步遏製

發布時間:2023-06-25 09:4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北京6月24日電 記者楊舒從(cong) 自然資源部獲悉,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麵積(地耗)下降了40.85%,工業(ye) 用地平均投資強度提升了60%,全國耕地持續快速減少的態勢得到初步遏製,耕地總量連續兩(liang) 年止減回增。

  自然資源部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國務院圍繞實施全麵節約戰略,對落實最嚴(yan) 格的節約用地製度和最嚴(yan) 格的耕地保護製度多次作出部署。自然資源係統堅持用最嚴(yan) 格的製度、最嚴(yan) 密的法治,管好用好每一寸土地。從(cong) 規劃引領到市場配置,從(cong) 框定總量到盤活存量,從(cong) 考評激勵到示範引領,節約集約用地舉(ju) 措越來越精細;從(cong) 遏製耕地“非農(nong) 化”“非糧化”,到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再到全麵落實黨(dang) 政同責,耕地保護政策越來越嚴(yan) 格。

  嚴(yan) 守耕地紅線,穩住總量、優(you) 化布局、落實責任是關(guan) 鍵。對此,自然資源部將《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確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nong) 田保護目標任務逐級分解下達,落實到圖斑和地塊,層層壓實地方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的耕地保護責任。同時,采取一係列措施,促使南方部分省份有序恢複一部分流失的優(you) 質耕地,有效遏製“北糧南運”勢頭進一步加劇。在合理的過渡期內(nei) ,把過去在山上開墾的耕地逐步調整到山下,山下的果樹林木盡量調整上山上坡,用“山上”換“山下”,使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空間布局更加符合自然地理格局和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規律。

  實行耕地保護黨(dang) 政同責,是必須抓好的一件大事。各級黨(dang) 委政府負有主體(ti) 責任,相關(guan) 部門負有監管責任。落實黨(dang) 政同責、終身追責的要求,各地簽訂耕地保護責任書(shu) ,按照中央的要求每年進行考核。田長製作為(wei) 全麵壓實各級地方黨(dang) 委和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的製度探索,截至2022年年底已在全國26個(ge) 省(區、市)落地生根。

  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事關(guan) 糧食安全,是不可突破的底線。因此,要一方麵嚴(yan) 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和進出平衡,采取措施促進增存掛鉤,通過節約集約用地從(cong) 源頭上避免或減少占用耕地;另一方麵,嚴(yan) 格執法,敢於(yu) 亮劍,以“零容忍”的態度嚴(yan) 肅查處違法建設占用耕地的行為(wei) ,凍結違法建設項目所在地的補充耕地指標。

  目前,在耕地保護上,各地已湧現出諸多創新經驗。其中,浙江率先推出“人防+技防”,通過近6萬(wan) 人的各級田長和村級巡查員進行人工巡查,加上1.49萬(wan) 個(ge) 高位攝像頭的人工智能全天候識別,實現了違法違規占用耕地“早製止、早發現、早處置”。2022年,全省24個(ge) 市縣實現了違法建設占用耕地“零新增”。目前,浙江省正在健全完善新增違法違規占用耕地“三倒查”機製,不斷提高“人防+技防”耕地保護措施效率。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