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這份心理調適指南,送給高考後的你們

發布時間:2023-06-26 09:4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隨著最後一場考試結束鈴聲的響起,從(cong) 高度緊張到突然放鬆,高考生的心理狀態會(hui) 與(yu) 考前產(chan) 生很大變化。在不少人眼中,高考結束意味著“解放”,可對於(yu) 還要經曆查分、報誌願、等錄取的考生們(men) 而言,“後高考時光”要麵對的心理考驗並不亞(ya) 於(yu) 考前。

  近期,各地高考分數將陸續公布,在希望和失望的落差間,考生容易出現焦慮、迷茫、煩躁等心理狀態,多重應激條件下,若調適不當,可能會(hui) 出現各種心理、行為(wei) 和情緒變化等“適應性障礙”。考生和家長該如何調整?專(zhuan) 家特別提醒,考生和家長們(men) 要學會(hui) 從(cong) 緊張忙碌的高考中解脫出來,不要陷入由考前緊張到擔憂考試成績的另一種焦慮狀態。考生和家長要客觀對待高考結果,調節好考後的生活和心理狀態。

  有人歡喜有人憂,情緒內(nei) 耗不可取

  2023年全國高考考生報名人數達1291萬(wan) 人,比去年增加98萬(wan) ,再創曆史新高。其中,難免會(hui) 有發揮失常的學生。一位網友留言道:“好幾道簡單的問題做錯了,所在的地區麵臨(lin) 著高考改革,複讀又缺少競爭(zheng) 力,完全喪(sang) 失信心,最近一直很難受。”

  另一種較為(wei) 隱匿的表現是,部分成績不理想的考生沒有出現典型的悲傷(shang) 、焦慮,而是陷入了短暫的無感、麻木。“這本質上是一種不敢麵對真實情緒的逃避行為(wei) ,應激事件後的麻木是一個(ge) 危險現象,可能會(hui) 預示著之後的一些更嚴(yan) 重的心理問題,這需要我們(men) 投入更多關(guan) 愛去關(guan) 注他們(men) 的情緒體(ti) 驗。”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教授韓卓說。

  不論表現如何,麵對考試失利,反映的本質狀態卻是類似的:努力頗久的事情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仿佛整個(ge) 人生都變灰暗了。在韓卓看來,之所以會(hui) 出現這樣的現象,是因為(wei) 考生容易陷入一種錯誤的認知三角模型——通過高考這一個(ge) 事件,覺得自己是差勁的,要麵對的世界也越來越糟糕了,自己未來肯定也是毫無希望的人。“但冷靜下來想真的是這樣嗎?這種想法很顯然是錯誤的。”

  除此之外,也有考生的成績超出預期,但喜悅的背後同樣會(hui) 麵臨(lin) 一些問題,有同學傾(qing) 向於(yu) 過度放縱自我,每天忙於(yu) 聚餐、通宵上網、打遊戲等,出現作息紊亂(luan) 、精神亢奮激動、失眠等現象,更有考生會(hui) 因此產(chan) 生自滿、驕傲放縱等不良心理狀態。還有一些同學因為(wei) 高考結束失去目標而不知所措,從(cong) 而感覺做什麽(me) 都“無聊”“沒勁”,陷入單純的空虛、迷茫之中。

  成績波動很正常,要有勇氣“不回避”

  “出分之後,往往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不可能所有學生都發揮得完美。”劉老師是北京某高中的一名班主任,她認為(wei) “高考分數可能比你更了解自己”。掌握知識的紮實與(yu) 否在高考考場上可能顯示出差異。麵對越來越靈活的命題趨勢和知識核心變化多端的“外殼”,知識點不紮實,考場上就容易“亂(luan) 了陣法”。“比如遇上題型變化,即使是上一次做對了,這一次仍有可能出現錯誤。往深層去看,這其實很難算得上一種‘失誤’。”

  高考分數最終是多種因素疊加的顯現,但很多考生在心理上無法接受,從(cong) 而產(chan) 生這樣那樣的情緒。“我們(men) 應當知道,所有的因素都是高考檢驗的一分子,成績在一定範圍內(nei) 的波動是正常現象。意識到這一點,有助於(yu) 遠離沉溺焦慮和過度遺憾。”劉老師說。

  對於(yu) 考試成績不那麽(me) 理想的考生而言,很多簡單具體(ti) 的做法可以幫助考生自行緩解情緒。如清華大學玉泉醫院精神心理科主治醫師申晨煜就建議,在陽光下進行運動,維生素D的攝入有助於(yu) 改善情緒。另外,一些團隊運動能增加人際互動,可以有效避免出現思維反芻或者焦慮強迫的觀念。

  “沉浸在自然環境中也可以改善情緒,建議考生嚐試改變周圍環境,去公園、花園、森林等享受大自然帶來的寧靜和愜意。同時可采用深呼吸、肌肉放鬆、冥想和瑜伽等技巧幫助減輕壓力和焦慮。”針對上述問題,某大學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心理老師閆曉華(化名)建議道。

  成績較為(wei) 理想的考生,在經曆了短期的興(xing) 奮後大多都可以自行平複,但專(zhuan) 家同時提醒個(ge) 別考生應注意避免陷入長期的精神亢奮與(yu) 激動,喜悅過後應冷靜下來專(zhuan) 注於(yu) 現實中的具體(ti) 事項,及時調整至正常生活軌道,還可為(wei) 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做一些規劃和準備。

  針對一些考生空虛、無聊的心理狀態,閆曉華認為(wei) ,此時最應該做的是樹立一個(ge) 新目標轉移注意力,主動學習(xi) 一項自己感興(xing) 趣的新技能,多參加社會(hui) 活動,這樣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找到自我價(jia) 值感。

  作為(wei) 孩子最親(qin) 近的家人,家長在這個(ge) 期間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韓卓提醒,由於(yu) 情緒具有很高的“傳(chuan) 染性”,家長必須首先做到自身情緒穩定。“由於(yu) 擔心孩子情緒上的異樣而過分敏感去探索孩子的每一個(ge) 情緒、行為(wei) 線索,不停追問、分析,都會(hui) 對孩子造成額外的壓力,要避免把情感溝通變成逼問或者情緒暴力。”

  此外,家長和考生也要共同做好心理兜底。對此,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陳祉妍認為(wei) ,“抱有積極的心態是正常的,但家長仍要幫考生建立‘上、中、下’三策的心理保障。考得特別好,是一個(ge) 什麽(me) 樣的選擇和道路;如果考得中等,應該怎樣;如果考得很差又該怎樣。多重的應對方案能夠很好地幫助孩子減少心理壓力,對於(yu) 穩定心理狀態具有重要作用。”

  “要養(yang) 成不回避的態度和勇氣,這種勇氣的來源是,即便沒有取得特別好的成績,老師和家長也並不會(hui) 因此而嫌棄我或者不喜歡我。”申晨煜建議,“這需要家庭、社會(hui) 的共同努力和關(guan) 照。”

  壓力太大?不妨嚐試“健心教練”

  “欣喜也好、悲傷(shang) 也好、迷茫也好,都是正常現象,當發現通過自我調節無法回歸平穩狀態時,則可借外界努力來調整,而不是壓抑、製止自己的情緒。”韓卓說。

  就高考考生而言,如考後出現情緒低落、不願交流、無緣無故的表情恐懼、身體(ti) 發抖,又或者易怒、食欲不振、突然暴飲暴食、睡眠障礙,甚至是情感麻木、興(xing) 趣喪(sang) 失等狀態,並且持續一定時長,就需要尋求專(zhuan) 業(ye) 心理幫助了。

  從(cong) 申晨煜的工作經驗來看,真正的就診高峰還是在考前。“很多考生的心理問題並不是因為(wei) 考後的刺激突然出現的,而是在上學期間就開始積累了。如果日常發現有心理問題的征兆,可以先找心理醫生做診斷以評估風險程度,判斷是否需要服藥,是否需要臨(lin) 床治療等,若是尚未達到臨(lin) 床水平的非病理性心理障礙,也可以尋求一些專(zhuan) 業(ye) 的心理谘詢師幫助。”

  不可否認,一些考生會(hui) 在潛意識中忽略或抗拒心理谘詢。“是不是我有問題?是不是我不夠好?是不是我太脆弱了我才需要別人額外的幫助?”不少類似的問題在他們(men) 心中縈繞。同時,不少家長的不理解,也加劇了這種行為(wei) 的發生。

  而心理谘詢,首先要克服的就是這種羞恥感。韓卓形象地將心理谘詢比作一個(ge) “心理健身房”。“我們(men) 平時會(hui) 通過健身來強健體(ti) 魄,心理也需要鍛煉,必要時還可以找專(zhuan) 業(ye) 人士‘帶帶’你,心理谘詢師或醫生,都可以成為(wei) 你的‘健心教練’。”

  良好的心理狀態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和社會(hui) 責任感,使其在未來更加積極、順利、獨立地參與(yu) 社會(hui) 生活。“早期有效幹預的重要意義(yi) 是,避免影響後期很多社會(hui) 功能,包括未來麵臨(lin) 更複雜的工作、交友等事件時不那麽(me) 吃力。”申晨煜說。

  穿上心理“鎧甲”,在實踐中增強抗挫能力

  中科院心理所《2009年和202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的年際演變》顯示,隨著年級的增長,青少年抑鬱的檢出率呈現上升趨勢。高中階段顯著高於(yu) 小學和初中,但三個(ge) 年級間沒有顯著差異。壓力事件會(hui) 放大罹患心理問題的風險,當青春期撞上人生大考,兩(liang) 者碰撞出的敏感火花,對十七八歲的青少年來說是一個(ge) 不小的挑戰。當發現有些客觀條件在短時間內(nei) 難以得到改善時,應盡可能為(wei) 自己打造一副足夠堅固的心理“鎧甲”。

  全麵發展的青少年,應該具備一定的心理調適技能,包括情緒調控的技能、應對壓力的技能、人際交往的技能,並能將其適時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比如遇到失敗,如何調整自己情緒、如何找朋友傾(qing) 訴等。這些都是需要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練習(xi) 的。”陳祉妍說,“我們(men) 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增強抗挫折能力。”

  現在的青少年熱衷於(yu) 探尋屬於(yu) 自己的人生意義(yi) 。“對此,我們(men) 鼓勵準大學生在考後和大學期間嚐試了解和發展自己的個(ge) 性特長,多多體(ti) 驗外麵的世界,在不同的經驗中找到自己真正的熱愛。不論是麵對具體(ti) 的挫折還是與(yu) 空虛對抗,這份特別的人生經曆都將在磨礪後成為(wei) 你日後強大的精神力量。”韓卓說。

  高考很重要,但往後的人生更重要。“當時的我並不想承認自己的真實水平,於(yu) 是總用發揮失常來逃避問題。”新入職不久的小王是10年前的高考生,他向記者分享了自己的感受,“高考後我的人生發生了很多事,勇敢選擇了不被看好但自己熱愛的專(zhuan) 業(ye) ,後來經曆了考研、留學等等,一步步走向更好的未來。進入職場會(hui) 發現和校園生活大不一樣,又是一片新天地在前方等待著我。”

  的確,高考隻是通向未來的第一站。風景一直在路上,來吧,帶著一顆勇敢、樂(le) 觀的心,向未來,再出發!

  (記者 嶽佳儀(yi) )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