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中國文明的密碼 讓人工智能真正造福人類
光明網訊(記者袁晴)6月26日,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數字文明尼山對話主論壇在山東(dong) 濟寧曲阜尼山舉(ju) 行。會(hui) 上,業(ye) 界專(zhuan) 家就人工智能促進人類文明發展之道展開探討。
尼山,孔子的誕生地、儒家思想的發源地。一部《論語》,蘊藏著中國人的精神根脈。儒家經典,是世界讀懂中國文明的密碼。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綿延發展,離不開中華文化的有力支撐。
君子和而不同。人工智能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如何回應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挑戰?複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複旦大學特聘教授張維為(wei) 認為(wei) ,中華文明具有推己及人、和而不同的文化傳(chuan) 統,這對推動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乃至不同文明之間的互學、互鑒十分有利。麵對人工智能的挑戰沒有一個(ge) 國家能夠置身事外、獨善其身,唯有世界各國攜手努力,共同維護人類的整體(ti) 利益,共同遏製可能出現的人工智能濫用,才能讓人工智能真正造福人類。
大道之行、天下為(wei) 公。“人工智能下一步怎麽(me) 走,將會(hui) 對人類文明和福祉產(chan) 生重大影響,需要各方為(wei) 此注入正能量。”中國外交部軍(jun) 控司副司長沈健強調,人工智能參與(yu) 主體(ti) 的多元化以及風險隱患的跨國性,意味著獨善其身甚至以鄰為(wei) 壑是行不通的。人工智能的影響是世界性的、革命性的,中國政府將始終秉持開放、包容、合作、互鑒的原則,期待推動這一技術惠及各國人民,造福人類,豐(feng) 富人類文明。
天地之性,人為(wei) 貴。讓人工智能更多地造福人類,推動多元文明在交流互鑒中發展進步,歸根結底還要以人為(wei) 本。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國際在線總裁範建平認為(wei) ,人工智能的應用落地涉及跨國、跨文化,其終端產(chan) 品進入一個(ge) 國家,要符合當地傳(chuan) 統的價(jia) 值觀、道德規範,甚至法律製度。因此,全球人工智能企業(ye) 更要推動交流、互鑒、包容,推動在人工智能的倫(lun) 理規則層麵達成更多共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