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求新求變煥發非遺活力

發布時間:2023-06-26 15:57: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萬(wan) 政

  在日前舉(ju) 辦的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chan) 業(ye) 博覽交易會(hui) 上,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成為(wei) 關(guan) 注焦點之一。非遺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chuan) 承的生動見證。保護好、傳(chuan) 承好、利用好非遺,對於(yu) 延續曆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yi) 。

  近年來,麵對生產(chan) 生活方式的新變化,許多非遺項目存續的環境發生了改變,正是由於(yu) 非遺傳(chuan) 承人涵養(yang) 時代精神,守正創新、活態傳(chuan) 承,才得以讓古老的非遺煥發出新活力。

  但也要看到,非遺傳(chuan) 承還麵臨(lin) 一些問題。例如,有的非遺傳(chuan) 統技藝創新不足,有的非遺技藝後繼乏人。這就需要非遺傳(chuan) 承人承擔起非遺延續與(yu) 發展的重任,不忘初心、堅守匠心,深入挖掘文化內(nei) 涵,在非遺傳(chuan) 承與(yu) 保護中找到與(yu) 現代生活的連接點,融入美學藝術、科技應用等新元素,不斷創新求變,讓收藏在博物館、散落在民間的非遺項目動起來、活起來、火起來。

  當前,隨著傳(chuan) 統文化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愛,非遺+景區、非遺+研學、非遺+文創等“非遺+”模式在各地方興(xing) 未艾。非遺傳(chuan) 承人要抓住這個(ge) 機遇,積極掌握更多的非遺知識和技能,充分利用新技術手段,以年輕人喜聞樂(le) 見的形式在各種融媒體(ti) 平台推廣傳(chuan) 播非遺文化,探索更多非遺與(yu) 現代生活的融合路徑,講好非遺精彩故事,展現其當代價(jia) 值。

  非遺源於(yu) 生產(chan) 生活,也必將歸於(yu) 生產(chan) 生活。非遺的傳(chuan) 承和保護僅(jin) 僅(jin) 依靠少數人是不夠的,期待在非遺傳(chuan) 承人的大力傳(chuan) 播下,吸引更多人了解非遺、喜愛非遺、保護非遺,形成社會(hui) 廣泛參與(yu) 、人人保護傳(chuan) 承的生動局麵,共同守護中華民族傳(chuan) 統文化瑰寶,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萬(wan) 政)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