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江蘇蘇州集聚147家規上光伏企業 核心競爭力在哪?

發布時間:2023-06-27 09:34:00來源: 人民日報

  江蘇蘇州集聚147家規上光伏企業(ye) ,一季度實現工業(ye) 總產(chan) 值205.2億(yi) 元

  瞄準前沿技術 促進降本增效(經濟聚焦)

  核心閱讀

  從(cong) 上遊矽料技術研發、中遊組件生產(chan) 製造,到下遊電站開發,江蘇蘇州集聚了一批在國內(nei) 乃至全球範圍內(nei) 都具有競爭(zheng) 力的光伏企業(ye) ,今年以來生產(chan) 情況穩中向好。隨著研發投入不斷加大、行業(ye) 協同創新持續推進,當地光伏行業(ye) 將進一步降本增效,提升集群發展水平。

  混合、攪拌、研磨,在江蘇蘇州晶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chan) 車間,一袋袋銀粉經由工人的細致操作,成為(wei) 製備光伏電池片的關(guan) 鍵材料之一——銀漿;

  十幾公裏外,晶銀新材料的下遊廠商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將銀漿運往各個(ge) 生產(chan) 基地,用於(yu) 生產(chan) 電池片、組成光伏組件;

  組件要進一步為(wei) 光伏電站服務,還需用到將可變直流電壓轉換為(wei) 市電頻率交流電的逆變器,而這正是蘇州固德威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拳頭產(chan) 品……

  近年來,蘇州已形成從(cong) 上遊矽料技術研發、中遊組件生產(chan) 製造,到下遊電站開發的產(chan) 業(ye) 鏈,擁有一批在國內(nei) 乃至全球範圍內(nei) 都具有競爭(zheng) 力的光伏企業(ye) 。蘇州市發改委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蘇州共有規上光伏企業(ye) 147家,一季度實現工業(ye) 總產(chan) 值205.2億(yi) 元,同比增長27.8%。

  需求釋放,生產(chan) 經營活力足

  來到固德威公司,隻見車輛來來往往,各路工作人員正忙著迎接前來拜訪洽談的客戶。走進大樓一層,電子屏上的“當日會(hui) 議室預約使用情況”顯示已約滿。“今年以來,接待的供應商增多,出差也很密集,有很多線下展會(hui) 、行業(ye) 交流活動要參加,銷售、市場等部門的同事都在積極走出去。”公司董事會(hui) 秘書(shu) 王銀超介紹。

  今年以來,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為(wei) 代表的“新三樣”產(chan) 品出口增勢迅猛。國內(nei) 光伏企業(ye) 的市場大多分布在全球各地,需要良好的產(chan) 銷互動。對於(yu) 海外業(ye) 務占比達七成的固德威來說,隨著客戶交流更便利、貨物周轉效率提高,今年一季度,公司營業(ye) 收入超17億(yi) 元,同比增長164%。

  走進蘇州晟成光伏設備有限公司的生產(chan) 車間,記者看到技術人員正對著圖紙耐心地組裝設備。“這裏的許多設備都是我們(men) 自主研發配備的。”公司總經理祖國良介紹,“我們(men) 不僅(jin) 為(wei) 客戶提供光伏組件製造整線解決(jue) 方案,也為(wei) 光伏電池、矽片製造等領域提供相關(guan) 智能裝備、軟件係統。”公司產(chan) 品遠銷2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一季度產(chan) 值達13.1億(yi) 元。

  生產(chan) 活力足,投資的底氣也更足。由專(zhuan) 營光伏轉為(wei) 探索光儲(chu) 一體(ti) 化、發展儲(chu) 能係統集成,阿特斯建設的新能源光儲(chu) 全產(chan) 業(ye) 鏈項目一期已於(yu) 3月啟動建設,總投資超百億(yi) 元;協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顆粒矽項目也在加緊建設中,其中,位於(yu) 內(nei) 蒙古包頭的10萬(wan) 噸顆粒矽項目已投產(chan) 3條生產(chan) 線,達產(chan) 6萬(wan) 噸,預計今年下半年,5條生產(chan) 線將全部滿產(chan) 。

  蘇州市發改委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受益於(yu) 去年四季度裝機需求釋放和出口需求增長,今年一季度,蘇州市光伏製造企業(ye) 生產(chan) 情況穩中向好。

  創新求變,增強核心競爭(zheng) 力

  作為(wei) 清潔能源行業(ye) 的代表,國內(nei) 光伏產(chan) 業(ye) 發展程度高、競爭(zheng) 充分。對於(yu) 蘇州的光伏企業(ye) 來說,隻有創新求變,突破關(guan) 鍵技術,才能不斷增強核心競爭(zheng) 力。

  “從(cong) 以改良西門子法生產(chan) 多晶矽,到用我們(men) 自己的技術生產(chan) 顆粒矽,協鑫不斷以創新為(wei) 企業(ye) 發展注入動力。”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說。在集團的顆粒矽生產(chan) 基地,記者看到了一桶樣品:2毫米左右直徑的鉛灰色小球緊緊挨著,比起原來的塊狀矽,彼此之間的空隙小了很多。據介紹,在填裝矽料時,顆粒矽可比塊狀矽多填裝25%左右,球狀的形態也能帶來更高的熔化速率,有利於(yu) 節約工時、提升單產(chan) 。

  推進技術迭代,還體(ti) 現在產(chan) 業(ye) 鏈的多個(ge) 環節。作為(wei) 關(guan) 鍵材料之一,銀漿的好壞直接影響電池片的光電性能。為(wei) 此,國內(nei) 企業(ye) 不斷推進技術突破、實現國產(chan) 替代。“光伏電池從(cong) 多晶到單晶、P型到N型,行業(ye) 發展很快,我們(men) 也得跟上。”晶銀新材料副總經理周麗(li) 表示,目前公司已經實現了高溫/低溫銀漿均穩定量產(chan) ,並利用銀包銅技術,將銀漿中的含銀量從(cong) 超過90%下降到50%左右,積極推動行業(ye) 降本增效。

  技術的演進,也離不開生產(chan) 裝備的進步。上料機精準放置玻璃、EVA(光伏電池封裝膠膜)裁切鋪設機自動切割……在晟成光伏的組件車間,組裝完成後的生產(chan) 設備正在進行自動化生產(chan) 測試。近年來,晟成光伏根據不同的工藝要求,提高設備自動化水平,引入人工智能視覺檢測、機械手臂+視覺引導等智能裝備,結合大數據分析提高產(chan) 線的智能化水平。2022年,晟成光伏研發投入超過1億(yi) 元,同比增長17%以上,今年預計研發投入同比增長40%。

  談到對光伏產(chan) 業(ye) 的展望,王銀超興(xing) 致勃勃地介紹起固德威正在建設的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從(cong) 硬件到軟件,我們(men) 致力於(yu) 延長產(chan) 業(ye) 鏈條。”今年1月,固德威廣德智慧能源示範園區入選工信部“第三批智能光伏試點示範項目”。據介紹,園區內(nei) 設計建設了光儲(chu) 充一體(ti) 化智能微網,將利用逆變器、儲(chu) 能等一體(ti) 化解決(jue) 方案,實現能源智能管控。

  協同聚力,產(chan) 學研融合發展

  從(cong) 隻做硬件到構建軟件,從(cong) 光伏到光儲(chu) 一體(ti) ,從(cong) 晶矽到鈣鈦礦……隨著光伏產(chan) 業(ye) 不斷發展,鏈條持續延伸,更多新領域被不斷開拓,隨之而來的是擴大的人才需求缺口。“我們(men) 現在還是缺高端人才,需要進行長時間的深耕和沉澱,沒法一蹴而就。”周麗(li) 說。協鑫科技總工程師辦公室主任劉濤則提出,目前公司需要的複合型人才,不僅(jin) 要懂光伏技術,還要在推進企業(ye) 體(ti) 係數字化等方麵起到關(guan) 鍵作用。

  中國光伏行業(ye) 協會(hui) 等此前發布的《中國光伏產(chan) 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白皮書(shu) (2021—2022年版)》指出,到2025年,我國光伏全行業(ye) 人員需求總量預計達到334.2萬(wan) —400.8萬(wan) 人,隨著行業(ye) 高速發展,在高端研發、工程技術、信息化和複合型人才方麵的需求將持續增加。

  對此,蘇州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yu) 工程學院院長李長明認為(wei) ,未來要進一步加大產(chan) 學研結合和人才培養(yang) 力度,讓高校真正參與(yu) 研發,也讓處於(yu) 前沿的企業(ye) 高端人才走進高校。目前,蘇州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yu) 工程學院增設了新能源材料與(yu) 器件專(zhuan) 業(ye) 、材料與(yu) 化工專(zhuan) 業(ye) 碩士點,並與(yu) 包括固德威等在內(nei) 的企業(ye) 聯合開展團隊建設和人才培養(yang) ,聚焦光伏、氫能領域關(guan) 鍵技術,搭建產(chan) 學研合作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加強產(chan) 學研融合,政府也大有可為(wei) 。“過去我們(men) 也想尋找更成熟、長久的協作機製,但是單個(ge) 企業(ye) 間的協商成本較高,政府的牽線搭橋顯得尤為(wei) 重要。”阿特斯高級副總裁張光春說,“我們(men) 此前給相關(guan) 部門提出建議,被采納後推進得非常快。”去年,在蘇州市政府的協調下,阿特斯牽頭組建“蘇州市先進光伏技術創新聯合體(ti) ”,聯合本地9家企業(ye) 和高校院所,針對重大需求開展協力攻關(guan) 。據介紹,該創新聯合體(ti) 針對行業(ye) 熱點問題,開展對異質結、鈣鈦礦等相關(guan) 技術的研究,形成了“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產(chan) 業(ye) 化應用全鏈條”的一體(ti) 化創新格局,有效提升了專(zhuan) 業(ye) 化協作水平和產(chan) 業(ye) 創新集群的發展水平。

  “江蘇是光伏製造大省,其中集聚了許多頭部企業(ye) 的蘇州非常有代表性。”中國光伏行業(ye) 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劉譯陽認為(wei) ,“未來,光伏行業(ye) 要進一步發展,首先要降本增效,通過不斷加大研發投入、促進技術迭代,在提升轉換效率的同時降低成本;其次是提高電網穩定性,例如通過與(yu) 儲(chu) 能的結合,促進光伏應用;第三是拓展商業(ye) 模式,通過探索光伏在虛擬電廠、儲(chu) 能等前沿領域的應用,積極創新收益方式。”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