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我國已形成世界上規模最大、體係最全、效果最好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力量

發布時間:2023-06-27 09:32: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6月26日至27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中國氣象局在甘肅省張掖市聯合組織召開全國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現場會(hui) (以下簡稱“現場會(hui) ”)。記者在會(hui) 上獲悉,目前,我國已形成世界上規模最大、體(ti) 係最全、效果最好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ye) 力量,初步實現由分散、粗放、相對獨立發展向集約化、研究型、安全性、融入式轉型發展,在服務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支持防災減災、助力生態文明建設、保障森林草原防滅火等方麵成效顯著。

  據悉,“十三五”以來,我國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管理體(ti) 製和工作機製逐步健全,基礎業(ye) 務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創新和人才支撐能力不斷增強,關(guan) 鍵技術裝備逐步實現自主可控,安全監管體(ti) 係逐步健全,服務保障能力全麵提升,成效顯著。

  在助力農(nong) 業(ye) 豐(feng) 產(chan) 豐(feng) 收方麵,各地圍繞重要農(nong) 事季節和作物需水關(guan) 鍵期,適時開展人工增雨(雪)和防雹作業(ye) 。在東(dong) 北,得益於(yu) 近年來區域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建設工作,區域年均增雨(雪)量較之前增加27%,年均糧食產(chan) 量提高232億(yi) 斤。在雲(yun) 南,氣象部門長期開展人工防雹作業(ye) ,大幅降低烤煙的冰雹受災率,每年減少損失16億(yi) 元以上。新疆近年來強化人工防雹作業(ye) 能力建設,棉花等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年均雹災損失減少70%以上。

  在服務防災減災救災方麵,氣象部門堅持內(nei) 外攜手合作,在應對幹旱、異常高溫、森林草原火險等自然災害過程中,全力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ye) ,多次助力降下“及時雨”“救命水”。2018年,在大興(xing) 安嶺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火災撲救時,人工增雨作業(ye) 對全線撲滅林火發揮重要作用。2022年下半年南方多地遭遇極端高溫事件,4架國家高性能增雨飛機、2架大型無人機千裏馳援,助力降下“喜雨”。據統計,2022年6月至11月中旬,長江中下遊高溫幹旱地區人工增雨影響麵積約252.9萬(wan) 平方公裏,累計增加降水約85.6億(yi) 噸。

  在助力建設美麗(li) 中國方麵,生態修複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ye) 已覆蓋三江源、祁連山等近四分之三的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和丹江口水庫等近一半的大中型水庫。衛星遙感監測結果表明,“十三五”以來,三江源地區植被覆蓋呈逐漸增加趨勢,青海湖水體(ti) 麵積增大約371平方公裏,祁連山區荒漠化土地麵積持續減少。

  (總台央視記者 劉璐璐 郭民)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