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留名額?內部指標?這些高考招生騙局別再上當了
近期,全國各地陸續公布高考成績,高招錄取工作也隨之展開,今天我們(men) 要給考生和家長們(men) 提個(ge) 醒,對那些宣稱花錢就可以“修改成績”,以及通過所謂“補錄名額”“內(nei) 部指標”等渠道,實現低分進入名牌高校的詐騙行為(wei) ,一定要提高警惕。我們(men) 先來看北京市近期公布的一起案例。
被告人劉某,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曆,在武漢開有一家藝術教育培訓機構,在全國其他城市也有分支機構。檢察機關(guan) 指控,在教育培訓過程中,劉某向考生家長渲染自己深耕藝術培訓教育多年,和國內(nei) 許多著名高校都有合作,可以通過“計劃內(nei) 預留名額”幫助文化課過線。專(zhuan) 業(ye) 課過合格線但未在錄取範圍內(nei) 的考生,通過“內(nei) 部指標”進入國內(nei) 一些著名藝術類院校,或者一些名牌大學的藝術類專(zhuan) 業(ye) ,但搞到這些指標需要花錢,還煞有介事地和考生家長簽署合同,承諾如果辦不成就全額退款。檢察機關(guan) 指控,被告人在北京等地先後騙取9名家長90餘(yu) 萬(wan) 元。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法官劉璐:很多家長開始是帶著學生來參加一些文化藝術類的培訓課程。在培訓過程當中了解到他是文化藝術培訓中心的負責人,也感覺到他應該有這樣的途徑。所以他就通過這種方式向家長們(men) 宣傳(chuan) ,他有內(nei) 部的名額、內(nei) 部的渠道,取得了一些家長的信任。
事實上,劉某的教育培訓機構確實會(hui) 請一些著名藝術院校的教師參與(yu) 到培訓中,也認識一些這個(ge) 領域的人,但所謂的“計劃內(nei) 預留名額”“內(nei) 部指標”完全就是騙局,他收取家長的錢款都被用於(yu) 了還債(zhai) 和揮霍。當被家長們(men) 催急了的時候,他就編造各種謊言欺騙家長,這個(ge) 月說自己要親(qin) 自去找關(guan) 係人給孩子取錄取通知書(shu) ,下個(ge) 月說弄好了,讓家長帶孩子去學校麵試等。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法官劉璐:因為(wei) 這裏麵好多是藝術類的招生,承諾的是錄取,所以他就讓一些家長到一些高校去等複試、等麵試。但其實家長到了那以後,幾次地,由於(yu) 他們(men) 各種原因推脫,時間拖了很久,最終也沒有複試,也沒有麵試。家長就沒有辦法帶著孩子又回去了。
到案發時,劉某仍有52萬(wan) 多元沒有退賠給家長。最終,劉某被法院以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罰金人民幣十一萬(wan) 元。
花錢能上知名軍(jun) 校?被告人因詐騙獲刑5年
無獨有偶,在接下來的這個(ge) 案例中,被告人也是以所謂“軍(jun) 校學生”的身份騙取了被害人的信任。
被告人趙某今年21歲,檢察機關(guan) 指控他在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間,以能夠托關(guan) 係幫助被害人王某的兒(er) 子考上某知名軍(jun) 校為(wei) 由,先後騙取被害人王某指標費、試題費、請客送禮費等共計45.2萬(wan) 元。
法官介紹,被告人和被害人是熟人關(guan) 係,之所以能贏得被害人的信任,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周圍人都認為(wei) 他前一年就是通過這種特殊關(guan) 係進入的這所知名軍(jun) 校。
收了錢之後,有一天被告人趙某神秘兮兮,專(zhuan) 門到被害人家裏給他的電腦安裝了一個(ge) 軟件,然後用特定的密碼進入後讓被害人答題,說這就是軍(jun) 校內(nei) 部招生的考試。
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法官朱小皙:被害人答題以後,被告人對被害人說答題的結果不理想,原先說定的知名軍(jun) 校上不了了。但是被告人還有其它的關(guan) 係,能夠幫助被害人上大學。
等待中,被害人眼看著大學都開學很久了,自己孩子上學的事依然沒有結果,於(yu) 是不停催促,被告人都以正在辦理為(wei) 由進行拖延,還截圖謊稱自己認識電視中的某某領導,事情沒有問題。一直到了第二年5月,被害人眼看上學無望才報了警。
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法官朱小皙:被害人報案以後,通過公安機關(guan) 的調查我們(men) 才發現,被告人自己上軍(jun) 校的這個(ge) 身份也是虛構的,學校的錄取通知書(shu) 是被告人自己偽(wei) 造的。被告人對家人謊稱自己去上學了,實際上是和自己的一些朋友在一起生活,共同居住在他朋友租住的房子裏。
那個(ge) 所謂的軍(jun) 校考試,也是被告人趙某自己在網上找的題,拚湊後放到一個(ge) 第三方雲(yun) 考試平台,謊稱是軍(jun) 校內(nei) 部考試而已。
最終,被告人趙某因犯詐騙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五年,罰金五萬(wan) 元。
小道消息不可信 高考證件切莫網上曬
高考招生騙局形形色色,哪些較為(wei) 常見?又該如何防範呢?法官梳理了以下幾點,供家長和考生們(men) 參考。
高考招生騙局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提前查分”騙局。高考結束,學生和家長最想知道分數,詐騙分子可能會(hui) 通過家長群或者精準到個(ge) 人發送“提前查詢分數”的虛假鏈接實施詐騙。
二、“可修改成績”騙局。詐騙分子謊稱有關(guan) 係可內(nei) 部操作加分,或者聲稱可以通過黑客技術進行改分,實施詐騙。相似的還有以“補錄名額、內(nei) 部指標”等名義(yi) 設置的騙局。
三、“獎學金”騙局。詐騙分子通過非法途徑獲取考生身份信息後,假冒教育部門工作人員,以符合“獎學金”“助學金”或“高考補助金”資格為(wei) 由,騙取押金或手續費。
四、“偽(wei) 造錄取通知書(shu) ”騙局。騙子冒充高校招生辦人員,向考生寄送偽(wei) 造的錄取通知書(shu) ,讓考生將學雜費打入指定的銀行賬號騙取錢財。
法官提示,考生和家長一定要通過教育部門和高校的官網來查詢、獲取高招信息,切莫聽信各種小道消息。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法官劉璐:咱們(men) 要認真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心儀(yi) 的或者是所要報考的高校的招生政策,不要去輕信所謂的內(nei) 部渠道,其它的特殊錄取途徑,隻要涉及此類信息的都是詐騙圈套。
另外,和高考相關(guan) 的一些證件也不能隨意在網上曬,比如高考準考證、高考成績單或成績查詢頁麵、高考誌願填報紙質表、大學錄取通知書(shu) 等。因為(wei) 這些上麵會(hui) 有考生的照片、姓名、身份證號、準考證號、錄取專(zhuan) 業(ye) 甚至大學學號等,如果被不法分子掌握,被詐騙的概率就會(hui) 大大增加。(總台央視記者冀成海 郝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