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優質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係的要義與路徑
作者:張誌勇(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構建優(you) 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ti) 係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進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人的全麵發展的重要舉(ju) 措。構建優(you) 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ti) 係是促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需要,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需要。那麽(me) ,構建優(you) 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ti) 係的本質要求是什麽(me) ?實現路徑又是什麽(me) 呢?
構建優(you) 質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ti) 係的本質要求
黨(dang) 的二十大提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ti) 係,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紮實推進共同富裕。建立優(you) 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ti) 係,必須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
義(yi) 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均等化。《意見》要求,實施義(yi) 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完善義(yi) 務教育學校辦學具體(ti) 標準,建立學校標準化建設台賬,推動義(yi) 務教育學校校舍建設、安全防範建設、教學儀(yi) 器裝備、數字化基礎環境、學校班額、教師配備等辦學條件達到規定標準,切實改善學校教學生活和安全保障條件,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同時,要求大力推進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促進校園有線、無線、物聯網三網融合,建設高速校園網絡,實現班班通。
義(yi) 務教育學校師資隊伍均等化。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縮小校際教育差距,最關(guan) 鍵的是要縮小校際間教師隊伍配置水平的差距。《意見》要求,落實中央關(guan) 於(yu) 中小學教職工編製標準和統籌管理相關(guan) 規定,依據國家課程方案配齊配足教師,特別是加強思政課、體(ti) 育、美育、勞動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教育教師配備。
義(yi) 務教育學校經費投入均等化。《意見》要求提高財政保障水平。始終堅持把義(yi) 務教育作為(wei) 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切實落實政府責任,逐步提高經費保障水平;要求優(you) 化教育經費使用結構,加大對教育教學和教師隊伍建設投入力度,依法保障教師工資待遇,促進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
義(yi) 務教育學校治理水平均等化。校長是辦學治校的關(guan) 鍵人物。圍繞縮小學校治理水平的差距,《意見》要求實施校長教師有序交流輪崗行動計劃,科學推進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從(cong) 城市、農(nong) 村等不同地區的實際出發,完善交流輪崗保障與(yu) 激勵機製,將到鄉(xiang) 村學校或辦學條件薄弱學校任教1年以上作為(wei) 申報高級職稱的必要條件,3年以上作為(wei) 選任中小學校長的優(you) 先條件,推動優(you) 秀校長和骨幹教師向鄉(xiang) 村學校、辦學條件薄弱學校流動。
構建優(you) 質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ti) 係的有效路徑
實施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優(you) 先發展戰略。義(yi) 務教育作為(wei) 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是我國教育公平的基石。《意見》指出,堅持優(you) 先保障,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規劃、財政資金投入、公共資源配置等方麵優(you) 先保障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構建優(you) 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ti) 係必須堅持政府主責,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動態調整,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力度。
實施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標準引領戰略。構建優(you) 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ti) 係必須堅持標準先行,以標準來引領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ti) 係的建設。《意見》指出,堅持改革創新,持續深化綜合改革,破解體(ti) 製機製障礙,優(you) 化資源配置方式,強化教師關(guan) 鍵作用,加強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標準化、專(zhuan) 業(ye) 化、法治化建設。
實施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差距縮小戰略。義(yi) 務教育作為(wei) 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是國家事權,中央、省、市級政府要通過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加快縮小省與(yu) 省之間、市與(yu) 市之間、縣與(yu) 縣之間義(yi) 務教育公共服務的差距,縣(市、區)政府要加快縮小縣域內(nei) 學校之間的公共教育服務差距。《意見》提出,繼續加大對中西部困難地區支持力度,省級政府要聚焦促進省域內(nei) 不同地市、縣區之間縮小辦學條件和水平差距,市級政府要充分發揮區域經濟中心作用,資源配置重點向經濟欠發達縣區傾(qing) 斜。
實施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城鄉(xiang) 一體(ti) 化戰略。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全域優(you) 質發展,改造底部學校,使其盡快成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身邊的好學校。以推進城鄉(xiang) 教育一體(ti) 化為(wei) 重點,加快縮小縣域內(nei) 城鄉(xiang) 教育差距。全麵推進城鄉(xiang) 學校共同體(ti) 建設,健全城鄉(xiang) 學校幫扶激勵機製,確保鄉(xiang) 村學校都有城鎮學校對口幫扶。
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ti) 係保障機製。要明確責任,強化省級統籌,充分發揮市級政府作用,落實以縣為(wei) 主的管理責任,建立部門協同機製,壓實部門責任;要健全學位供給機製,堅持義(yi) 務教育學位主要由公辦學校提供,建立與(yu) 常住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製;要強化數據治理,建設全國基礎教育管理服務平台,提升數字化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要強化督導評估,國家和省級層麵建立經濟欠發達縣區學校辦學條件跟蹤評估和定期調度機製,督促地方政府加強工作統籌。完善學校管理和義(yi) 務教育質量評價(jia) 製度,積極開展縣域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創建和督導評估認定工作。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04日 1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