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工匠開拓發展空間
無人機航空測繪、智能焊接機器人、建築信息模型技術、橋吊遠程操控……近年來,以物聯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為(wei) 代表的新興(xing) 技術不斷與(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加速融合,在帶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同時,一大批新應用、新業(ye) 態、新模式的湧現也催生出越來越多數字高技能人才。
日前,全國職工數字化應用技術技能大賽決(jue) 賽在福州落下帷幕,來自全國各地的32支代表隊、264名“數字工匠”在賽場上紛紛亮出絕活,比拚過招。作為(wei) 首次麵向數字技能應用領域的全國性職工職業(ye) 技能大賽,本次大賽以“提升數字技能,更好發揮主力軍(jun) 作用”為(wei) 主題,設置了焊接設備操作工——機器人、建築信息模型(BIM)技術員、無人機操作員3個(ge) 工種。
起飛加速,精準懸停,完成倒水,轉向回程……競賽現場,隨著裁判員一聲令下,3架無人機拖拽著水瓶迅速飛向10米開外的一個(ge) 直徑不足20厘米的盛水容器。來自湖南代表隊的“00後”蘇文東(dong) 和另外兩(liang) 名選手默契配合,一邊操控無人機,一邊密切觀察無人機下方懸拽著的水瓶狀態。到達目標區域後,蘇文東(dong) 操縱其中一架無人機提升瓶底繩索,水瓶隨即翻轉,瓶口正對容器,一瓶水被精準倒入,而後3架無人機迅速折返,重複這一過程。“比賽不僅(jin) 考核選手的無人機維修裝配水平和調試技能,還考察無人機操控團隊的協同飛行技巧和精準運輸能力,以及複雜工況下無人機高速作業(ye) 、躲避障礙、跟蹤目標的技能。”組委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隨著無人機技術的成熟,利用無人機完成一些人類難以完成的高難度、有危險、有毒有害工作成為(wei) 可能。未來,無人機在農(nong) 業(ye) 植保、工程測繪、環境巡視、應急救援和物流運輸等領域都有著廣闊的應用空間,具備高技能的無人機操作員將成為(wei) 各行業(ye) 的人才。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wan) 億(yi) 元,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41.5%。在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領域,我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信息化率已超25%,全國工業(ye) 企業(ye) 關(guan) 鍵工序數控化率達58.6%、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增長至77%。作為(wei) 產(chan) 業(ye) 數字化的典型場景之一,工業(ye) 機器人被廣泛應用於(yu) 生產(chan) 製造領域,其中焊接機器人是近年發展的一大亮點。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焊接機器人市場規模達626.35億(yi) 元,中國焊接機器人市場占比39.66%。
“焊接在製造業(ye) 中具有舉(ju) 足輕重的作用,大到火箭、飛機、汽車,小到電腦、手機、芯片都離不開焊接技術的應用,焊接的好壞對產(chan) 品質量有決(jue) 定性影響。”大賽焊接組裁判、福建省特檢院國家特種機器人質檢中心副主任黃春榕介紹,本次大賽中,焊接設備操作工——機器人工種競賽是我國首次舉(ju) 辦的機器人焊接一類競賽,不僅(jin) 要求選手具備高超的傳(chuan) 統手工焊接技能,還對選手的數字化思維能力和機器人操控技巧有很高要求,是選拔新時代“數字工匠”的一大探索。記者了解到,由於(yu) 焊接機器人具有精度更準、效率更高的優(you) 勢,越來越多的傳(chuan) 統焊工正轉型為(wei) 焊接機器人操作員。截至2022年年底,全國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工人已超30萬(wan) 人。
“數字工匠”是數字經濟發展的“芯片”。工業(ye) 視覺係統運維員、人工智能訓練師、數字化解決(jue) 方案設計師……在人社部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e) 分類大典(2022年版)》中,首次標注的97個(ge) 數字職業(ye) 占到了職業(ye) 總數的6%。大量數字化、智能化崗位相繼湧現,相關(guan) 行業(ye) 對數字技能人才的需求與(yu) 日俱增,人才短缺已成為(wei) 製約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產(chan) 業(ye) 數字人才研究與(yu) 發展報告(2023)》指出,當前數字人才總體(ti) 缺口在2500萬(wan) 至3000萬(wan) 左右。
“為(wei) 鼓勵全國職工實時挑戰現場參賽選手,我們(men) 在賽場之外還舉(ju) 辦了線上技能比武,吸引了2000多人參與(yu) 比拚。”組委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自2022年7月大賽啟動以來,各省(區、市)積極開展選拔賽、網上練兵、實操集訓,近7000名職工參加省級選拔,帶動超過40萬(wan) 名職工參與(yu) ;在“技能強國——全國產(chan) 業(ye) 工人學習(xi) 社區”,近274萬(wan) 名全國職工參與(yu) 了練兵,實現了以賽促訓、以賽帶學的目的,為(wei) 建設數字經濟注入了強大的人才動力。(記者康瓊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