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讓醫療服務更高效貼心(人民時評)

發布時間:2023-07-04 09:48: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醫療衛生機構要及時回應群眾(zhong) 期盼,著力解決(jue) 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問題,提供高質量、多元化、個(ge) 性化的服務

  運用人工智能等手段提高預約的精準度,完善預約診療製度;進一步優(you) 化門診流程設計,縮短患者在門診的滯留時間;針對老年人、兒(er) 童、殘疾人等特殊群體(ti) ,做好就診環境的適老化、無障礙等改造……不久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改善就醫感受 提升患者體(ti) 驗主題活動方案(2023—2025年)》,圍繞看病就醫全流程提出6個(ge) 方麵共20條具體(ti) 舉(ju) 措,並公布了27項評估指標。這為(wei) 醫療機構進一步優(you) 化改進醫療服務明確了工作方法和路徑。

  為(wei) 人民健康服務是我國醫療衛生機構的神聖職責。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全麵深化醫改,堅持用中國式辦法破解醫改這個(ge) 世界性難題,著力構建優(you) 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也應看到,由於(yu) 地區差異、城鄉(xiang) 差異等客觀因素,一些偏遠落後地區的醫療機構服務水平還不高;在一二線城市的一些大醫院,仍存在掛號難、候診時間長、停車難等現象,距離群眾(zhong) 期待有差距。醫療衛生機構要及時回應群眾(zhong) 期盼,著力解決(jue) 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問題,提供高質量、多元化、個(ge) 性化的服務。

  醫療健康服務是醫療衛生機構的核心業(ye) 務,必須完善管理、創新理念和模式,改善全流程就醫服務。從(cong) 診前看,要完善預約診療製度,提供多種途徑、多種有效證件的預約;大醫院向基層醫療機構開放一定比例的號源,發揮預約轉診的積極作用。從(cong) 門診看,一方麵要鼓勵開設麻醉、疼痛、健康管理等新型門診,提供更豐(feng) 富的診療服務;另一方麵,要進一步優(you) 化門診流程設計,縮短患者等待時間。從(cong) 住院看,要建立健全日間醫療服務製度,為(wei) 住院患者提供更加優(you) 質的診療護理服務。從(cong) 診後看,要加強診後管理與(yu) 隨訪,方便出院患者獲得院外康複和延續性治療機會(hui) 。

  數據多跑路,患者才能少跑腿。善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有助於(yu) 讓醫療服務更優(you) 質高效。目前,我國大部分醫療機構開展了網絡預約診療、手術、住院等服務,但網絡卡頓、設備陳舊、維護不及時等問題時常給就診者造成困擾,網絡服務質量有待提高。近年來,互聯網醫療的出現,極大方便了群眾(zhong) 就醫,但服務內(nei) 容還不夠豐(feng) 富。醫療機構特別是大醫院要更好發揮互聯網醫院的作用,推動科室服務和藥學服務上網入“雲(yun) ”,把更多不必到門診的複診服務轉移到網絡上,減少患者異地奔波。

  醫學是科學與(yu) 人文的統一體(ti) ,精湛的醫技和溫暖的人文關(guan) 懷都屬於(yu) 優(you) 質醫療服務,二者缺一不可。打造清新優(you) 美的環境,進行適老化、無障礙改造,建設兒(er) 童友好型醫院……從(cong) 患者角度來看,舒適的就診環境、溫暖的醫護服務,對於(yu) 病體(ti) 康複和身心健康都有很大幫助。改善群眾(zhong) 就醫體(ti) 驗,必須更加重視人文關(guan) 懷。

  健康是人民永恒的追求,改善就醫體(ti) 驗沒有止境。隨著經濟社會(hui) 快速發展,人民群眾(zhong) 對健康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不僅(jin) 要看上病、看得好病,還要看病更舒心、服務更貼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優(you) 化診療流程,增強患者就醫獲得感”“加強醫療服務人文關(guan) 懷”。廣大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以公益性為(wei) 導向,不斷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切實增強人民群眾(zhong) 就醫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