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員機構不具備資質、虛假宣傳等 報告顯示醫美行業存在三方麵問題
近日,由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消費者保護法研究中心等聯合發布的《國內(nei) 醫美維權輿情研究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顯示,1月~5月,醫美行業(ye) 維權輿情總計90769條,醫療資質問題以及注射類項目、吸脂手術維權輿情尤為(wei) 明顯。醫美行業(ye) 所暴露出來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人員機構不具備資質、醫療效果不佳和虛假宣傳(chuan) 三個(ge) 方麵。
該報告有關(guan) 醫美行業(ye) 維權輿情的數據中,醫療資質問題的數據有30021條,占比33.1%,其中有關(guan) 人員機構資質問題的數據占比26.8%,有關(guan) 藥品器械資質問題的數據占比6.3%;醫療質量問題的數據有28259條,占比31.1%,其中有關(guan) 醫療效果不佳問題的數據占比28.3%,有關(guan) 醫療感受不佳問題的數據占比2.9%;營銷問題的數據有32029條,占比35.3%,其中有關(guan) 虛假宣傳(chuan) 問題的數據占比20.4%,有關(guan) 價(jia) 格問題的數據占比5.5%,有關(guan) 消費問題的數據占比9.4%。
報告顯示,因恢複期短、價(jia) 格低廉而備受追捧的注射類項目輿情占比接近40%,占比在眾(zhong) 多項目中最高。注射類項目屬於(yu) 非手術類項目,但其在很多方麵均與(yu) 手術類相似,存在一定的風險。執業(ye) 者不專(zhuan) 業(ye) 的執業(ye) 行為(wei) 可能會(hui) 導致較為(wei) 嚴(yan) 重的後果,偽(wei) 劣產(chan) 品魚龍混雜也導致傷(shang) 害案例不斷出現。
報告稱,目前,醫美市場上尚存在著許多不具備醫療機構執業(ye) 許可證或醫師執業(ye) 證書(shu) 的黑心機構和從(cong) 業(ye) 人員非法從(cong) 事醫美服務,加之一些生活性醫美機構違規開展醫療美容服務,對消費者的身體(ti) 健康造成潛在的風險。(記者楊召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