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中醫魅力今何在?——讀《中國醫學再出發:複興時代與中醫藥學》

發布時間:2023-07-06 09:4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王一方(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

  相較於(yu) 八年前屠呦呦以青蒿素折桂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世紀盛典,三年的抗擊新冠疫情的嚴(yan) 峻現實,讓國人更深層次地認識了中醫,甚至是重新發現了中醫,在這場中國抗疫鬥爭(zheng) 中,中醫藥廣泛深入地介入診療全過程,進指南,顯奇效。然而,在何裕民教授看來,對中醫學的認知還不能止步於(yu) 臨(lin) 床實務層麵,還有待於(yu) 從(cong) 時代潮流、學理價(jia) 值、文化根脈等多個(ge) 層麵予以詮釋、開智。

  通觀全書(shu) ,有一種曆史長鏡頭的追溯感、徹悟感,曆經百年的中西論爭(zheng) 旋渦,人們(men) 常常跳不出古—今、土—洋的範疇,沿襲著早已遠去的時代語境與(yu) 價(jia) 值坐標。180年前的鴉片戰爭(zheng) ,割地賠款,泱泱中華文明遭逢千年未遇之大變局(李鴻章語),民族自信心被堅船利炮徹底打碎,130年前的“甲午”屈辱,撕心裂肺,麵壁反思,有人提議效法東(dong) 瀛,脫亞(ya) 入歐(日本當年選擇廢漢醫,習(xi) 蘭(lan) 醫);隨後,因痛失膠州(青島)主權點燃的“五四”救亡運動,激起部分知識分子全麵拋棄傳(chuan) 統,全盤西化(不僅(jin) 要廢中醫,還要廢漢字)的救國方略。究其本質,中醫的危機是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危機,中醫的命運不過是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命運的一個(ge) 縮影,是否廢止中醫?不僅(jin) 僅(jin) 是醫界的抉擇,而是整個(ge) 思想界、文化界的抉擇,是“中西文化之爭(zheng) ”的重要環節。如今,我們(men) 又站在新的曆史潮頭,遭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麵臨(lin) 全新的國際政治語境,首先是大國崛起,民族複興(xing) 進入關(guan) 鍵時期,其次是愈加嚴(yan) 峻的大國競爭(zheng) ,文化自信、民族自立意識顯得彌足珍貴,作為(wei) 近代思想史“晴雨表”的中醫命運又重新浮現在人們(men) 麵前。無法設想,一個(ge) 民族複興(xing) 的國家,一個(ge) 得益於(yu) 傳(chuan) 統醫學保駕護航而綿延不息的民族,對於(yu) 千年存續的民族醫學譜係缺乏最基本的自信與(yu) 堅守。

  中醫是什麽(me) ?當下依然存在兩(liang) 個(ge) 誤區,一是熟視無睹,二是刻板印象,所謂傳(chuan) 統中國醫學,就是一把草,一根針,一個(ge) 枕袋,三個(ge) 指頭,一個(ge) 老頭,幾本線裝書(shu) ,氣血經絡,望聞問切,膏丹丸散,應歸於(yu) 落後的、民間的醫學習(xi) 俗與(yu) 遺存。強調傳(chuan) 統的習(xi) 得,敬畏傳(chuan) 統,遵循傳(chuan) 統,弘揚傳(chuan) 統,回歸傳(chuan) 統。其實不然,新中國成立70年,早已形成中國範式、中國路徑、中國體(ti) 係、中國風韻的國別類型醫學(CSM,Chinese Style Medicine)。CSM強調風範、範式及類型意義(yi) ,發揚傳(chuan) 統,又超越傳(chuan) 統,返本開新。對此,何裕民教授從(cong) 博物學到量子層級,從(cong) 健康維護到亞(ya) 健康調攝,從(cong) 疫病防控到慢病療愈,從(cong) 腫瘤拐點到帶瘤生存,展現了古今接續的多種路徑和境界,有古方今效,如青蒿素,靛玉紅的發現;有古術今用,針灸,正骨術的神奇療效;更有古慧今悟,莊老哲學與(yu) 生命的現象學的對話。當下歐美社會(hui) 相對務實,並沒有糾結於(yu) 古今、土洋的忌諱,他們(men) 對於(yu) 中醫方法、路徑(主要表現在針灸方麵)的接納並不在於(yu) 確證性的學理論證,而在於(yu) 對實際療效、療愈體(ti) 驗的尊重。

  細讀本書(shu) ,不難發現書(shu) 中有一條或隱或現的哲學論證,那就是對醫學母題的叩問。無疑,現代醫學、現代中醫學大部分的知識與(yu) 方法已納入精準科學、精密技術的範疇,但生命體(ti) 驗依然是混沌的、感悟性的。醫學的本質是人學,有兩(liang) 大特征:一是頂天立地,先鋒性與(yu) 世俗性、超驗性與(yu) 體(ti) 驗性、客體(ti) 性與(yu) 主體(ti) 性兼備;二是非驢非馬,並非純粹意義(yi) 上的自然科學,也不是純然的人文社會(hui) 學科,而是兼具自然科學、社會(hui) 科學、人文學科特征與(yu) 旨趣的雜學。如果將醫學簡單地定位於(yu) 科學與(yu) 技術,則不僅(jin) 無法認識中醫的無窮魅力,也無法認識現代醫學的價(jia) 值內(nei) 核;醫學分明具有三個(ge) 交互融會(hui) 的鏡像:一是有用、有效,是技術層麵的論證(高低、快慢、顯隱);二是有理、有據,是科學層麵的論證(變軌、對話);三是有德、有情,是人學(人文關(guan) 懷)層麵的論證(初心、本色)。

  在新時代醫學的價(jia) 值審視與(yu) 研判中,無論對於(yu) 中醫,還是對待現代西醫,都需要新視野,新關(guan) 切,新詮釋,身為(wei) 醫學哲學家的何裕民教授,首先告誡人們(men) ,在曆史的十字路口,要重新審視自己的哲學站隊:是恪守邏輯實證主義(yi) ,還是接納現象學;是秉持決(jue) 定論、機械論,還是兼容存在主義(yi) ;具體(ti) 地講,如何在生理主義(yi) 與(yu) 人類學,循證醫學與(yu) 敘事醫學,一元論與(yu) 二(多)元論之間“容與(yu) 徘徊”。不然,就無法認清中醫學鮮明的類型意義(yi) 。譬如,屠呦呦發現的青蒿素抗瘧路徑不同於(yu) 金雞納抗瘧路徑。美國醫學史家費俠(xia) 莉在她的《繁盛之陰》中曾經提出,要理解中醫,要能夠辨析黃帝的身體(ti) 與(yu) 藝術的別方,才能理解中醫與(yu) 西醫的分野,前者有形態—功能—代謝之遞進,後者則橫亙(gen) 著經絡之謎(沒有形態的功能);前者是打針,以有藥之針(得藥)獲得療效,後者是紮針,卻以無藥之針(得氣)獲得療愈;疾苦照護上,前者強調係統(器官)護理,後者則注重經絡(穴位)護理。作為(wei) 腫瘤專(zhuan) 家的何裕民還詳列了抗癌戰爭(zheng) 中的靶點與(yu) 拐點,戰爭(zheng) 模型與(yu) 調理模型,揮灑魔彈與(yu) 運籌魔方,斬盡殺絕與(yu) 共生共存之別,無瘤生存與(yu) 帶瘤生存之爭(zheng) ……都希望洞悉這一別樣的生命智慧。

  總之,這是一部視野宏闊,思路縝密,闡釋精微的當代中醫思想史的大作,必須沉下心來,細讀、細研,才能得其三昧,切不可囫圇而過,粗略瀏覽。

  《中國醫學再出發:複興(xing) 時代與(yu) 中醫藥學》 何裕民著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06日 15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