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邁進

發布時間:2023-07-06 09:51: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賈若祥(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yu) 地區經濟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ti) 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優(you) 化重大生產(chan) 力布局,構建優(you) 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ti) 係”。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關(guan) 鍵支撐,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nei) 容,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必須采取更加精準有效的舉(ju) 措,逐步化解區域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邁進。

  瞄準目標完善新機製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要深入貫徹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瞄準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體(ti) 相當的三大目標,堅決(jue) 破除地區之間利益藩籬和政策壁壘,加快形成統籌有力、競爭(zheng) 有序、綠色協調、共享共贏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製,不斷提高區域發展的平衡性和協調性。一是以標準化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以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為(wei) 基礎,圍繞公共教育、就業(ye) 創業(ye) 、醫療衛生等重點領域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聚焦重點區域、重點群體(ti) 和薄弱環節,織密紮牢民生“保障網”。二是提高基礎設施通達程度的均衡性。根據不同區域發展實際,統籌推進傳(chuan) 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優(you) 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係統集成,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構建係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ti) 係。三是聚焦民生短板促進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體(ti) 相當。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根據不同區域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穩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是關(guan) 乎我國經濟發展全局的重要戰略舉(ju) 措,對推動區域經濟持續發展和國土空間布局更加優(you) 化具有重要意義(yi) 。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要尊重客觀規律,完善支持西部大開發、東(dong) 北振興(xing) 、中部崛起、東(dong) 部率先發展的政策體(ti) 係,更好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一是因地製宜推動四大區域板塊高質量發展。要強化舉(ju) 措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提高政策精準性,推動西部地區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圍繞國家對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chan) 業(ye) 安全的戰略需要,推動東(dong) 北全麵振興(xing) 取得新突破;充分發揮中部地區連南接北、承東(dong) 啟西的區位優(you) 勢,著力推動內(nei) 陸高水平開放,開創中部地區崛起新局麵;發揮東(dong) 部地區創新要素集聚優(you) 勢,加快在創新引領上實現新突破,推動東(dong) 部地區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二是精準支持特殊類型地區高質量振興(xing) 發展。建立健全欠發達地區長效幫扶機製,增強內(nei) 生發展能力;統籌推進革命老區振興(xing) ,因地製宜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傳(chuan) 承弘揚紅色文化;推進生態退化地區綜合治理,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推動資源型地區可持續發展示範區和轉型創新試驗區建設,健全可持續發展長效機製。

  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

  聚焦實現戰略目標和提升引領帶動能力,推動區域重大戰略取得新的突破性進展,不斷優(you) 化完善區域發展格局。要進一步完善區域戰略統籌機製,深化區域合作機製,健全市場一體(ti) 化發展機製,促進區域間融合互動。一是充分發揮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動力源地區的引領帶動作用。不斷提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推進三大地區與(yu) 周邊毗鄰地區以及中西部地區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跨區域深度融合。二是積極發揮長江和黃河聯動東(dong) 中西、協調南北方的紐帶作用。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導向,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係統性保護修複,全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黃河治理要抓住水沙關(guan) 係調節這個(ge) “牛鼻子”,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chan) ,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係統治理、源頭治理,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深入實施主體(ti) 功能區戰略

  劃定主體(ti) 功能區是為(wei) 了高質量發展、差異化發展、協同化發展。實施主體(ti) 功能區戰略,立足不同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科學布局生產(chan) 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加快形成主體(ti) 功能明顯、優(you) 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一是堅持全國“一盤棋”,整體(ti) 謀劃。根據不同區域主體(ti) 功能定位,優(you) 化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生產(chan) 力和公共資源布局,推進城市化地區發展,推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向糧食生產(chan) 功能區、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保護區和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優(you) 勢區集聚,優(you) 化生態安全屏障體(ti) 係,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區、農(nong) 產(chan) 品主產(chan) 區、生態功能區三大空間格局。二是堅持精準分類施策,健全主體(ti) 功能區製度。進一步細化主體(ti) 功能區劃分,按照主體(ti) 功能定位劃分政策單元,健全區際利益補償(chang) 機製。對重點開發地區、生態脆弱地區、能源資源富集地區等製定差異化政策,推動形成主體(ti) 功能約束有效、國土開發有序的空間發展格局,實現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

  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要深入推進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以城市群、都市圈為(wei) 依托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聯動、特色化發展,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為(wei) 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能。一是加快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堅持存量優(you) 先、帶動增量,統籌推進戶籍製度改革和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健全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體(ti) 製機製,切實保障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合法權益,加快促進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融入城市。二是完善城鎮化空間布局。產(chan) 業(ye) 和人口向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you) 勢區域集中是客觀規律和長期趨勢,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引領作用日益凸顯。要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持續優(you) 化新型城鎮化空間布局,發展壯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引導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加快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協作、功能完善的城鎮化空間格局。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