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服務到田,穩糧增收底氣足

發布時間:2023-07-07 09:24:00來源: 人民日報

  原標題:增值減損貫穿糧食生產(chan) 全鏈條

  服務到田,穩糧增收底氣足(夏收一線探訪③)

  產(chan) 前、產(chan) 中、產(chan) 後全鏈條服務,節本增收顯成效

  推開半掩的場院門,陣陣麥香撲麵而來,仔細瞧,偌大一片空地上,收獲的小麥色澤金黃。老齊頭戴草帽,正貓著腰拿鏟子,“嘩嘩嘩”地翻騰著麥子。

  老齊名叫齊長傑,是山東(dong) 德州禹城市安仁鎮的一名種糧大戶,種了1200多畝(mu) 小麥。問起種糧感受,他告訴記者:“別看種這麽(me) 大規模,比原來種幾畝(mu) 地還省心。”

  為(wei) 啥這麽(me) 說?老齊算起細賬:“麥種由合作社統一提供,都是優(you) 選出來的品種,高產(chan) 、優(you) 質、抗逆性強,價(jia) 格比市場上同類種子低10%。就這一項,能省下大概1.2萬(wan) 元。再加上統一提供化肥、農(nong) 藥這些農(nong) 資,每年能省下10多萬(wan) 元。”

  產(chan) 前,種子、農(nong) 藥、肥料等農(nong) 資類產(chan) 品統一供應,讓種糧成本降下來;產(chan) 中,當地服務隊為(wei) 農(nong) 民提供農(nong) 技支持;到了收割節點,機收服務安排得明明白白。

  今年一入5月,氣溫不斷升高。小麥灌漿期就怕幹旱,老齊急得夠嗆,幸虧(kui) 技術人員開出“處方”:一是適當灌溉灌漿水,二是噴施葉麵肥,三是適當補充氮、磷、鉀肥。一係列操作下來,苗情穩住了,麥苗越來越壯實。

  田管期間,禹城市成立由農(nong) 業(ye) 技術人員組成的科技壯苗服務隊,深入田間分類施策,夯實小麥穩產(chan) 基礎。

  “不光是高溫天,冬天氣溫低的時候,技術人員到地頭,教俺們(men) 提溫保墒;遇到病蟲害,該打啥藥、咋樣施肥,都講清楚了。”老齊說,“全程有技術指導服務,種糧底氣足,畝(mu) 均產(chan) 量1000多斤。”

  俗話說,“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丟(diu) ”。“這小麥什麽(me) 時候收是個(ge) 大學問,時間選得好,能多收上來不少糧食。”老齊說。

  今年“三夏”期間,禹城市派出11支專(zhuan) 家服務隊來到田間,指導農(nong) 民精準把握麥收節點,以老帶新培訓機手。“合作社統一提供收割服務,今年用的是新款聯合收割機,安裝智能監測終端,機手行走的線很直,速度也均勻,一遍割過去,地上基本看不到漏下的麥粒。”老齊說。

  麥田另一頭,烘幹設備轟轟作響。“俺們(men) 在專(zhuan) 家指導下進行階段性送風,可以有效避免溫差過大,減少糧食損耗。”老齊說。

  產(chan) 後,烘幹服務大大降低麥收損失率,保持小麥品質。老齊粗略算了下,今年機收損失率比去年降低0.5個(ge) 百分點,“別小看這0.5個(ge) 百分點,1200多畝(mu) 地減損6000多斤糧食呢!”

  節糧減損就是增產(chan) 。安仁鎮農(nong) 技站站長司玉波介紹,在禹城,糧食產(chan) 前、產(chan) 中、產(chan) 後都有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技術人員跟蹤指導,千方百計減少各環節損失。下一步將持續增加田管投入,向精細化管理邁進,全鏈條促進農(nong) 業(ye) 增效、農(nong) 民增收。

  穩產(chan) 加減損,今年老齊種麥收入不錯,“1.36元一斤賣給合作社,已經賣了50萬(wan) 斤了,比市場價(jia) 多賺了五六萬(wan) 元。”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2023年“三夏”機械化生產(chan) 工作預案》要求,各地明確小麥機收減損具體(ti) 工作目標,充分挖掘機收減損潛力。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圍繞保持機具和機手良好狀態,常抓不懈做好重要農(nong) 時主要糧食作物機收減損工作;針對糧油等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聚焦加工環節,推介一批減損增效模式、推廣一批先進加工技術,引導農(nong) 產(chan) 品合理加工、高效加工、綜合利用加工,推進加工環節減損增效。

  完善利益聯結機製,訂單種糧每斤高於(yu) 市場價(jia) 0.4元

  夏收連夏種,糧食生產(chan) 壓茬推進。陝西漢陰大地,連片的水稻田裏綠意盎然,農(nong) 戶們(men) 忙著開展田間管護。

  “今年簽了訂單,不用擔心收益。”一大早,漢陰縣平梁鎮興(xing) 漢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李肖就到田裏查看秧苗長勢。今年李肖的150多畝(mu) 水稻,早早地就和縣裏紅星米業(ye) 有限公司簽了訂單,公司提供優(you) 質水稻良種,加上機械化助力,每畝(mu) 成本至少能降低200元。

  “以前收了稻子隻能賣給附近市場,價(jia) 格不穩定。和企業(ye) 簽了訂單,賣糧有保障,明年我打算再擴大種植規模。”望著綠油油的稻田,李肖充滿信心。

  訂單農(nong) 業(ye) 對糧農(nong) 來說,解決(jue) 了賣難問題,隻需專(zhuan) 注田間生產(chan) ,種糧積極性大大提升。對企業(ye) 來說,訂單有助於(yu) 從(cong) 生產(chan) 源頭把控糧食品種、穩定糧食品質。

  “我們(men) 已經連續兩(liang) 年與(yu) 紅星米業(ye) 有限公司簽訂協議,用他們(men) 提供的稻穀種子,去年每斤收購價(jia) 格高出市場價(jia) 0.4元。今年收成應該也差不了。”雙河口鎮三柳北花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卜興(xing) 軍(jun) 說。

  走進紅星米業(ye) 有限公司車間,現代化的生產(chan) 設備映入眼簾,伴隨著轟隆隆的機器聲,工人們(men) 忙著裝米、封袋、裝車。“簽訂訂單後,我們(men) 收購的糧食有了質量保障,市場銷路好,農(nong) 戶也增加了收入,實現了共贏。”公司負責人王奇說,“每年的訂單都在增長,現在已經有8個(ge) 村跟我們(men) 長期合作。”

  近年來,漢陰縣通過訂單種植水稻,讓企業(ye) 與(yu) 種糧大戶建立緊密利益聯結。小農(nong) 戶則通過加入合作社實現規模經營統一銷售,提升議價(jia) 能力。

  雙河口鎮三柳村村民徐遠財,加入三柳北花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與(yu) 企業(ye) 簽下了水稻種植訂單。“既能種自家的糧,還能在合作社裏打工。”徐遠財算了一筆賬,“訂單價(jia) 每斤比自己散賣高出0.3—0.5元。前段時間在合作社幹活的6000元錢已經到了卡上,訂單種糧,收入穩定。”

  據介紹,漢陰縣將進一步完善各類龍頭企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與(yu) 小農(nong) 戶的利益聯結機製,穩定種糧效益。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印發《關(guan) 於(yu) 促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龍頭企業(ye) 做大做強的意見》提出,引導各地培育創建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聯合體(ti) ,促進龍頭企業(ye) 和合作社、家庭農(nong) 場、小農(nong) 戶抱團發展。下一步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將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持續加強指導、加大投入,強化對糧食產(chan) 業(ye) 化重點龍頭企業(ye) 扶持,帶動種糧農(nong) 民增收致富。

  標準化種植,多元化增值,種養(yang) 加結合大幅提升產(chan) 值

  “眼下正是水稻生長的關(guan) 鍵時期,一定要保證水源。”在湖北荊門京山市孫橋鎮蔣家大堰村,國寶橋米有限公司技術專(zhuan) 家江善剛挽起褲腿,蹲在田間查看村民種植的水稻。

  孫橋鎮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chan) 品京山橋米的原產(chan) 地。村民種植的優(you) 質稻,有的賣給國寶橋米公司,有的賣給加工廠,也有的自己加工後,通過網絡銷售。

  蔣家大堰村村民趙榮學是一名網店店主。他告訴記者:“家裏16畝(mu) 稻田,種出的優(you) 質大米加工後銷售,每斤能賣8—15元,價(jia) 格比普通大米高出4倍以上。”

  除了提升稻米品質,當地還大力發展大米加工業(ye) ,提高品牌附加值。在國寶橋米公司產(chan) 品展示櫃前,公司負責人拿起一瓶米汁介紹道:“荊門人有喝米茶的習(xi) 慣,我們(men) 生產(chan) 的米汁不含添加劑,是天然健康飲品。”近年來,國寶橋米公司著力發展大米精深加工產(chan) 業(ye) ,已研發出速食米線、米糠油、米飲料等係列產(chan) 品,每瓶238毫升的米汁售價(jia) 3—5元,能讓橋米的價(jia) 值增加5倍。

  現在,京山橋米成了當地農(nong) 產(chan) 品的“金字招牌”,截至去年底,京山橋米標準化種植麵積達到55萬(wan) 畝(mu) 。當地還推廣稻蝦共作模式,多元化提高稻田產(chan) 值。

  天剛蒙蒙亮,伴著陣陣蛙聲,京山市宋河鎮徐橋村村民黃善亮撐著小船下了水田。拎起前一天傍晚投下的捕網,網裏一隻隻小龍蝦活蹦亂(luan) 跳。“家裏15畝(mu) 田,其中10畝(mu) 流轉給合作社,自己精心打理剩下的5畝(mu) ,種稻加上養(yang) 蝦,畝(mu) 均純收益近4000元。”黃善亮說。

  “養(yang) 一季蝦、種一季稻,保障主糧產(chan) 量的同時,再增加一部分養(yang) 殖收入。”京山市捷天稻蝦專(zhuan) 業(ye) 養(yang) 殖合作社副理事長楊維濤介紹,2019年,合作社在宋河鎮流轉1100多畝(mu) 土地建設稻蝦共作基地。

  基地緊鄰高關(guan) 水庫,水質清澈透亮。合作社注冊(ce) 了“高關(guan) 清水蝦”和“高關(guan) 蝦香稻”商標,發揮品牌效應,小龍蝦遠銷長三角地區。“我們(men) 不施農(nong) 藥化肥,稻穀品質上去了,每斤售價(jia) 提高了1元。”楊維濤算了筆增值賬:小龍蝦畝(mu) 產(chan) 270斤左右,均價(jia) 每斤15元,加上稻蝦米售價(jia) 較普通米高,稻蝦田畝(mu) 均產(chan) 值達5000多元,是此前的3倍。目前,合作社已帶動周邊100多戶村民發展稻蝦產(chan) 業(ye) 。

  據了解,今年京山市小龍蝦養(yang) 殖麵積達18萬(wan) 畝(mu) ,其中稻蝦養(yang) 殖6萬(wan) 餘(yu) 畝(mu) 。稻蝦共作,多元增值,京山市下一步將持續壯大京山橋米的加工鏈,拓展初加工、做精深加工、延伸價(jia) 值鏈,通過打造品牌體(ti) 係,提升品牌價(jia) 值,打造產(chan) 業(ye) 優(you) 勢。

  近年來,全國糧食品質大幅提升,產(chan) 業(ye) 鏈條不斷健全,品牌穩糧增收效應凸顯。據測算,2021年重點培育的糧食品牌產(chan) 品在大型電商平台的銷售額增長約15%,品牌平均溢價(jia) 超過60%。品牌建設是實現產(chan) 品溢價(jia) 的關(guan) 鍵,將在提高種糧農(nong) 民合理收益、激發種養(yang) 積極性,實現糧食增產(chan) 和農(nong) 民增收同步發展方麵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記者 李曉晴 李 蕊 強鬱文)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