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主要江河泥沙量較20多年前減少超2/3
近日,水利部發布2022年《中國河流泥沙公報》。公報顯示,2022年我國主要河流代表水文站年總輸沙量近10年呈偏小趨勢。
水利部近日發布的2022年《中國河流泥沙公報》顯示。2022年我國主要河流代表水文站實測總徑流量為(wei) 13320億(yi) 立方米,較多年平均年徑流量偏小7%;主要河流代表水文站年總輸沙量為(wei) 3.90億(yi) 噸,較多年平均年輸沙量偏小73%。
近年來,我國通過大力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等措施,相比2000年以前,全國的主要江河泥沙量總體(ti) 減少了2/3以上。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 王延貴:從(cong) 不同河流來看水沙空間分布,黃河和長江代表站多年平均輸沙量分別占總量的64%和24%,其它河流占比比較小。
主要江河泥沙量較20多年前減少超2/3
此次發布的公報顯示,與(yu) 2000年以前相比,目前,全國的主要江河泥沙量總體(ti) 上已經減少了2/3以上。
河流的泥沙狀況,不僅(jin) 關(guan) 係到河流本身的發展演變,也反映了流域的環境特性、水土流失程度及人類活動的影響。在規劃、防洪、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以及水土保持等方麵的工作中,河流泥沙問題是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泥沙研究所所長 郭慶超:比如說20多年以前,我國主要的大江大河都是以泥沙淤積為(wei) 主,特別是黃河下遊,每年的淤積抬高河床大概5到10厘米,這給黃河的防洪帶來很大的壓力。
近些年來,我國通過大力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等措施,到目前,主要河流泥沙含量出現了很大的變化。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泥沙研究所所長 郭慶超:一個(ge) 就是流域的水土保持的減沙作用。第二個(ge) 是在河道裏邊,因為(wei) 現在建了很多水庫,這些泥沙都攔在水庫裏麵,對減少下遊河道的淤積是非常有好處的。
專(zhuan) 家介紹說,像我國的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時攜帶大量衝(chong) 刷的泥沙下泄,成為(wei) 世界上泥沙含量最高的河流。20世紀90年代,我國在黃河中遊建設了小浪底水利樞紐,通過22年的調水調沙,黃河下遊過流能力顯著提高,同流量的洪水位已經下降了3米左右,有效減輕了黃河下遊的防洪壓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