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應為回鄉就業的畢業生提供幫助
結合《社會(hui) 藍皮書(shu) :2023年中國社會(hui) 形勢分析與(yu) 預測》一書(shu) 提供的資料,從(cong) 近年來高校畢業(ye) 生的就業(ye) 地域選擇的趨勢來看,2018-2021年,想去北上廣深等一線大城市和二線經濟發達城市的大學生占比呈緩慢下降趨勢,想去三四線中小城市、小縣城、基層鄉(xiang) 鎮和農(nong) 村工作的大學生呈現上升趨勢。從(cong) 不少高校就業(ye) 質量報告也能看出,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ye) 生選擇了非一線城市、中西部地區、基層就業(ye) ,返鄉(xiang) 就業(ye) 已經成為(wei) 高校畢業(ye) 生畢業(ye) 去向的一個(ge) 重要選擇。
對此,我們(men) 得客觀分析這個(ge) 現象產(chan) 生的原因。
首先,是因為(wei) 畢業(ye) 生留在大城市的難度增加了。近年我國高校畢業(ye) 生規模持續增加,就業(ye) 競爭(zheng) 激烈。受新冠疫情和國際形勢等因素影響,一線城市崗位供給量有限,與(yu) 此同時,許多新職業(ye) 向中小城市及農(nong) 村下沉。對未來事業(ye) 發展的不確定性,使部分高校畢業(ye) 生放棄集中在一線城市的大公司企業(ye) ,轉而選擇相對更加穩定的行業(ye) 或就業(ye) 崗位增多、創業(ye) 機會(hui) 較大的家鄉(xiang) 。
再者,一些畢業(ye) 生願意“回流”。一方麵,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觀念有所轉變,這一代年輕人就業(ye) 價(jia) 值觀與(yu) 父輩有很大不同,直接反映到職業(ye) 選擇和職業(ye) 生活上,對就業(ye) 去向、就業(ye) 地域、崗位性質有更靈活的接納度,對生活在大城市沒有執著的追求,相比於(yu) 中小城市的自由舒適,大城市的高房價(jia) 、高生活成本、高強度、快節奏讓一些畢業(ye) 生望而卻步,家鄉(xiang) 的親(qin) 友關(guan) 係也很可能成為(wei) 有助於(yu) 事業(ye) 發展的社會(hui) 資本。另一方麵,國家和地方政府推出大量政策吸引高校畢業(ye) 生流向基層。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guan) 於(yu) 進一步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ye) 生到基層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各地區各部門進一步創新體(ti) 製機製,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服務體(ti) 係,加快構建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ye) 生到基層工作長效機製。隨著我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區域協調發展等經濟發展戰略的實施,幾乎覆蓋全國的選調生招錄計劃、地方人才引進項目、自主創業(ye) 補貼等政策對基層有更大支持,吸引了部分高校畢業(ye) 生返鄉(xiang) 。
對有熱情返鄉(xiang) 就業(ye) 的畢業(ye) 生,高校可以積極對進行教育引導和幫扶,促進畢業(ye) 生和家鄉(xiang) 的“雙向奔赴”。
一是引導畢業(ye) 生樹立合理的就業(ye) 觀念,對有意返鄉(xiang) 的畢業(ye) 生給予積極肯定,組織先進事跡報告會(hui) 、畢業(ye) 生經驗分享等,鼓勵畢業(ye) 生投身重點行業(ye) 領域,紮根基層、服務基層,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ye) 。
二是做好政策宣傳(chuan) ,讓畢業(ye) 生了解基層就業(ye) 的各項支持政策,在充分了解信息的狀態下,做好就業(ye) 去向選擇。
三是拓寬就業(ye) 崗位供給。北京大學開展的“全國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狀況調查”數據顯示,高校是畢業(ye) 生求職的主要渠道,2021年一半畢業(ye) 生通過學校找到工作,高校應拓寬學生就業(ye) 平台,利用好線上線下的招聘會(hui) 、宣講會(hui) 、發布就業(ye) 信息等方式,打通學生與(yu) 就業(ye) 市場中間的通道,有針對性地舉(ju) 辦分行業(ye) 、分區域的專(zhuan) 場招聘會(hui) 促進精準就業(ye) 。
四是加強大學生實習(xi) 實踐,將就業(ye) 與(yu) 實踐調研相結合,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走進基層,組織學生了解基層就業(ye) 的新模式、新形態,關(guan) 注家鄉(xiang) 就業(ye) 機會(hui) 。
五是提高學生就業(ye) 能力,提高畢業(ye) 生在就業(ye) 市場上的核心競爭(zheng) 力,提供創新創業(ye) 技能培訓,為(wei) 有意創業(ye) 的大學生提供培訓、資金、場地、政策等全方位支持,依托大學生創業(ye) 園、孵化園,為(wei) 高校畢業(ye) 生創新創業(ye) 營造良好的環境。通過以上具體(ti) 的舉(ju) 措,選擇返鄉(xiang) 就業(ye) 的畢業(ye) 生將得到更多幫助。
(作者:董子靜,係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