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中國醫學院校/中國醫院科技量值發布
光明日報北京7月6日電(記者金振婭)在6日召開的2022年度中國醫學院校/中國醫院科技量值暨2018—2022五年總科技量值發布會(hui) 上,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院士介紹,2022年度中國醫學院校科技量值研究對象覆蓋全國110所獨立醫學院校和設立醫學學科的綜合大學,其中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大學醫學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複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首都醫科大學、中山大學(醫學學科)、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浙江大學(醫學學科)、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位列前10。
作為(wei) 國家權威醫學研究機構,中國醫學科學院麵向人民生命健康提升醫學科技評價(jia) 水平,堅持以質量、績效、貢獻為(wei) 核心的評價(jia) 導向。據王辰介紹,2022年度中國醫院科技量值研究對象覆蓋全國1644家三級醫院,其中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位列前10。
王辰表示,中國醫學科學院2018年首次創立了科技量值STEM概念,曆經六年研究發展,已從(cong) 醫院評價(jia) 、學科評價(jia) 拓展至院校、人才、團隊、平台、項目評價(jia) 等內(nei) 容。總科技量值(ASTEM)則於(yu) 2022年首次發布,基於(yu) 最新完善的指標體(ti) 係進行過去若幹年度(一般為(wei) 過去五年)數據的重新測算。年度科技量值和五年總科技量值相結合,實現評價(jia) 周期長短的結合,進而實現評價(jia) 時效性和連續性的結合,共同引導和促進機構科技創新發展。
王辰坦言,從(cong) 數據來看,我國醫學科技創新能力已有長足的發展進步,但我國醫學領域的高影響力學者仍然不足,高水平臨(lin) 床研究成果的產(chan) 出和影響仍然有限,可謂“量”增已至、“質”升可期。需要加強對醫學研究的關(guan) 注,重視研究的質量和人才的培養(yang) ,不斷加大對科研誠信的倡導力度,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推動我國醫學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07日 08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