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鄉村振興大舞台奏響“青春之歌”

發布時間:2023-07-11 09:1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張哲浩 李潔 光明日報通訊員 王學鋒

  近日,在陝西省渭南市合陽縣金峪鎮方寨社區的櫻桃園裏,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派駐合陽的第10批研究生助力團成員侯宇翔正與(yu) 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陳銀榜一起查看櫻桃生長情況。“再過幾天,方寨櫻桃就要集中上市。最近我每天都要過來看看,心裏才會(hui) 踏實些。”侯宇翔說。

  長期以來,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注重在鄉(xiang) 土中國深處厚植青年學子愛農(nong) 情懷,引導學生苦練強農(nong) 本領,為(wei) 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快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奉獻青春力量。

  同是第10批研究生助力團成員的彭豪掛職在合陽縣王村鎮。他每周都要到王村鎮堯頭社區金銀花種植園兩(liang) 到三次,檢查金銀花長勢以及病蟲害發生情況。自今年2月份以來,彭豪經常走村入戶開展調研,了解到堯頭社區金銀花種植普遍存在產(chan) 量偏低、效益不高,采摘後葉片發黃等問題,他及時聯係學校專(zhuan) 家給予針對性指導,並到田間隨時觀察記錄。

  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派駐合陽第10批研究生助力團團長王淦鋒告訴記者,助力團的研究生們(men) 來到合陽後,主動深入基層、撲在一線,在調研中尋找解決(jue) 當地產(chan) 業(ye) 發展等方麵存在的困難與(yu) 問題,多方聯係商討對策,自身素質和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2018年以來,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先後派出402名研究生助力團成員、146名研究生支教團成員赴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一線,開展產(chan) 業(ye) 幫扶、教育幫扶、文化幫扶、助農(nong) 銷售、誌願服務等工作,湧現出獲評全國高校“百名研究生黨(dang) 員標兵”的趙健,“鍋巴鎮長”杜好田,“果農(nong) 心中最可愛的人”鄭璐瑋,被小學生們(men) 譽為(wei) “神仙老師”的李瑉夢、王卉,研發設計大黃采收機械的趙開元等一大批先進典型。

  陝西省延安市寶塔區河莊坪鎮是陝西省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鎮,也是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山侖(lun) 院士工作站、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項研究生實習(xi) 所在地。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資源利用與(yu) 植物保護專(zhuan) 業(ye) 研究生段淑方近期正在山侖(lun) 院士工作站開展工作。去年7月以來,她幾乎每個(ge) 月都要從(cong) 學校過來,針對當地土壤肥力較低的問題開展土壤綠肥實驗,這次來主要檢測土壤水分。

  “今年我已經是第3次到延安果園開展實驗了,看到我們(men) 的科研工作能確確實實給果農(nong) 帶來幫助,看到果農(nong) 開心的笑臉,心裏十分高興(xing) 。”在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作為(wei) 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黃土高原旱作適水改土與(yu) 產(chan) 能提升技術模式及應用”團隊的一員,學校水利與(yu) 建築工程學院水利工程專(zhuan) 業(ye) 研究生歐陽嘯豐(feng) 說道。

  2015年以來,該團隊重點圍繞山地果業(ye) 高質量發展中遇到的土壤貧瘠、幹旱缺水和水土流失等問題開展了一係列研究,探索實施了果園油菜綠肥還田、微地形集雨快速入滲保墒、水肥一體(ti) 化灌溉施肥等技術,增產(chan) 增收效果明顯,助推了延安山地蘋果產(chan) 業(ye) 的高質量發展。

  在離南溝村140多公裏的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洛川蘋果試驗站,一群來自園藝學院的學生正在果園裏忙碌著。他們(men) 有的開展輻射楸子抗旱性評價(jia) 及生長結果習(xi) 性調查研究,有的開展化肥對果樹生產(chan) 影響的研究,有的開展不同蘋果矮化自根砧對果樹生長發育及果實品質影響的研究,有的開展雜交後代果實品質評價(jia) 研究。

  農(nong) 藝與(yu) 種業(ye) 專(zhuan) 業(ye) 研究生管增輝主要圍繞病蟲害生物防治開展研究,他每年從(cong) 3月份到10月份都要駐站,因為(wei) 這段時間蟲害發生量大,便於(yu) 開展實驗。“我的目的隻有一個(ge) ,要為(wei) 農(nong) 業(ye) 的綠色高質量發展插上科技的翅膀。”管增輝表示。

  洛川蘋果試驗站站長安貴陽告訴記者,每年有300多名學生到試驗站開展“接地氣”的實習(xi) 和科學研究,在實踐中增長了解決(jue) 現實問題的本領,真正做到了與(yu) 生產(chan) 實踐緊密結合,把論文寫(xie) 在了大地上。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11日 08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