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全方位、立體把握“大食物觀”

發布時間:2023-07-11 09:20:00來源: 北京日報

  作者:白軍(jun) 飛(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導)

  2015年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上首次提出“樹立大農(nong) 業(ye) 、大食物觀念”。時隔7年,2023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提出,“樹立大食物觀,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nong) 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並舉(ju) 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ti) 係”。這是黨(dang) 中央對於(yu) “十四五”時期和未來更長時期我國糧食安全問題主要矛盾的科學認知,是在構建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著眼於(yu) 國人未來食物安全保障的重大戰略部署,以應對風雲(yun) 變化的國際形勢,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保障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貫徹大食物觀,必須深入理解其中心要義(yi) ,並在此基礎上,全方位、立體(ti) 式把握大食物觀的科學內(nei) 涵。

  大食物觀的中心要義(yi) 是高質量的食物安全保障

  這包括多個(ge) 維度上的食物安全保障。一是供給數量上的安全保障,即要堅決(jue) 貫徹執行“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牢飯碗”的戰略安排,在此基礎上,再充分調配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提升我國的食物安全保障水平,減少國內(nei) 農(nong) 食係統的供給壓力。

  二是供給能力上的安全保障,即要堅決(jue) 貫徹“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的科技戰略,地可閑不可廢,不斷用科技推動全要素生產(chan) 率的提高。確保在任何條件下,都不受製於(yu) 國際市場。

  三是食物質量安全上的保障,即農(nong) 食係統要確保能動態地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需求多樣、質量安全、營養(yang) 健康、生態環保不斷升級的需求。

  全方位理解大食物觀

  一是大食物觀意味著多途徑拓展食物來源。除去中國現有的19億(yi) 多畝(mu) 耕地資源,中國還有近40億(yi) 畝(mu) 的草地、40多億(yi) 畝(mu) 的林地和1250多萬(wan) 平方公裏的海洋與(yu) 湖泊。在維持生態係統整體(ti) 安全的條件下,科學地利用這些資源的食物供給潛力不但能為(wei) 人類提供更多的食物多樣性,更豐(feng) 富的蛋白質、纖維、微量元素等營養(yang) 素,還有利於(yu) 草地、林地、水體(ti) 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二是大食物觀強調“從(cong) 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出發,掌握人民群眾(zhong) 食物結構變化趨勢”。這意味著,保障高質量的食物安全,不隻是在供給端拓展更多的食物來源,還要在需求端強調以健康為(wei) 導向的營養(yang) 需求數量與(yu) 質量,要以保障人民群眾(zhong) 的營養(yang) 與(yu) 健康需求為(wei) 目標,而不是一味增加食物供給。這就要求,一方麵要引導公眾(zhong) 向更營養(yang) 、更健康、更可持續的食物消費方式轉型,一個(ge) 超重與(yu) 肥胖發生率居高不下的食物安全保障係統絕對不是高質量的;另一方麵要能把需求端的變化及時準確地傳(chuan) 導到供給端,真正體(ti) 現需求導向型的供給側(ce) 改革。

  三是在供給鏈上,需要高度重視供給鏈的運行效率,高效的供給鏈既能夠有效地減少鏈條上各環節“跑冒滴漏”式的損耗與(yu) 浪費,把有限的產(chan) 出盡可能多地轉換成食物消費和營養(yang) 需求,同時還能夠通過科學的收儲(chu) 、加工、跨區域調配等,調節生產(chan) 與(yu) 需求兩(liang) 端在數量、結構、時空維度上的錯位,豐(feng) 富食品多樣性,提升應對巨大風險、災害的能力,增強供給體(ti) 係的韌性。

  立體(ti) 式把握大食物觀

  全方位理解大食物觀還要把農(nong) 食供給係統與(yu) 其所處的環境和其中的生產(chan) 主體(ti) 緊密聯係起來。

  在與(yu) 環境的關(guan) 係上,一方麵,大食物觀離不開農(nong) 食供給係統高度依賴的生態與(yu) 自然環境,因此,必須高度重視農(nong) 食係統的可持續發展和永續利用。這就要在保障數量、質量安全的基礎上,盡一切可能降低農(nong) 食係統對生態與(yu) 自然資源的壓力,確保一代人不提前透支下一代人的資源環境與(yu) 福祉。另一方麵,農(nong) 業(ye) 係統自身也有生態涵養(yang) 、休閑觀光、文化傳(chuan) 承等多功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將會(hui) 不斷地增大對整個(ge) 農(nong) 食係統背後的生態與(yu) 資源壓力,同時,生態環境也會(hui) 越來越直接成為(wei) 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與(yu) 主體(ti) 的關(guan) 係上,大食物觀離不開農(nong) 食供給係統中的生產(chan) 與(yu) 供給主體(ti) ,包括廣大小散農(nong) 戶,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各式各樣的農(nong) 食加工、儲(chu) 藏、批零企業(ye) 等。多渠道保障這些群體(ti) 的生計與(yu) 福祉的持續增長是保障農(nong) 食係統不斷升級、可持續發展的關(guan) 鍵,要在高質量保障食物安全的同時,促進農(nong) 食體(ti) 係中的中小散戶市場主體(ti) 不斷增收,縮小與(yu) 其他產(chan) 業(ye) 、高收入群體(ti) 的差距。

  立體(ti) 式把握大食物觀還要注重因地製宜、循序漸進

  首先,打造高質量的食物安全保障體(ti) 係,一方麵要強化本地高質量食物安全保障體(ti) 係的主體(ti) 責任,另一方麵要充分認識到食物安全保障需要做到“全國一盤棋”。這就要求各地在保障糧食和主要農(nong) 作物供給能力的基礎上,立足區域內(nei) 資源稟賦,緊扣各地農(nong) 業(ye) 與(yu) 文化資源,因地製宜地下好食物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這盤棋。

  其次,要重視食物供給體(ti) 係依據需求端食物需求不斷升級的動態變化而變化,既不能因循守舊,抱殘守缺,也不能激進冒進、急於(yu) 求成,而是要及時準確“掌握人民群眾(zhong) 食物結構變化趨勢”,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堅持穩中求進,搞好頂層設計,把握好節奏與(yu) 力度,久久為(wei) 功”。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