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們在科學課上都有新發現
【一線探索】
作者:王萬(wan) 江(天津市實驗小學科學教師)
科學課涉及的領域上至地球與(yu) 宇宙,下至身邊動物植物,包含各種有趣的科學實驗以及工程技術設計。因此,一堂好的科學課應該是學生心目中好玩、未知和神奇的代名詞;一位好的科學老師應該是學校裏“神奇”的存在,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或編程、物聯網、機器人樣樣精通,是孩子們(men) 心中的偶像。
如何打造出這樣精彩的科學課,如何成長為(wei) 這樣優(you) 秀的科學老師,在“雙減”背景下做好科學教育的“加法”?天津市實驗小學“科幻感”十足的科學課《觀察雲(yun) 》記錄著我們(men) 的思考與(yu) 探索:
好的探究從(cong) 好的提問開始,《觀察雲(yun) 》的引入環節就是從(cong) “提出你最感興(xing) 趣的關(guan) 於(yu) 雲(yun) 的問題”開始。學生的提問五花八門,看似天真,但不乏科學價(jia) 值的問題。“天上的雲(yun) 是怎樣形成的?”“天上的雲(yun) 為(wei) 什麽(me) 有不同的顏色?”“天上的雲(yun) 有重量嗎?如果有為(wei) 什麽(me) 不會(hui) 掉下來?”“天上的雲(yun) 是什麽(me) 味道的?”“到底什麽(me) 樣的雲(yun) 彩會(hui) 下雨?”以往的科學老師害怕學生提問,怕自己答不出來。從(cong) 2018年開始,我們(men) 將語音問答機器人引入科學課堂,網絡數據庫的強大搜索能力,成為(wei) 回答學生疑問的有力助手。可愛的小機器人用風趣的語言回答孩子們(men) 的提問,能夠難住機器人,成為(wei) 孩子們(men) 覺得最驕傲的成就。
幹冰造雲(yun) 的模擬實驗,讓孩子們(men) 摸到雲(yun) 的溫度,聞到雲(yun) 的氣味,嚐到雲(yun) 的味道;用AR虛擬一體(ti) 機觀察不同雲(yun) 的形狀,讓學生不出教室就能觀察三維立體(ti) 的雲(yun) 型,並了解什麽(me) 類型的雲(yun) 會(hui) 降雨……我們(men) 希望每節科學課,學生都有新的發現,獲得新的技能。
如果你是一位科學家,你還想研究哪些關(guan) 於(yu) 雲(yun) 的課題呢?學生不是簡單的知識接受者,而是新知的創造者。“我想測量雲(yun) 的高度”“我想在幹旱地區製造降雨雲(yun) ”“我想稱出雲(yun) 的重量”GPT的輔助設計功能,成為(wei) 協助學生課題研究的工具。人機對話能力的訓練和對人工智能答案的審辨,或許是未來必備的科學研究能力。
我們(men) 不斷在做“加法”,但加入的並非繁多的知識點。科學課的加法“加數”到底加什麽(me) ?我們(men) 認為(wei) ,應該是學生提出新問題、展開新研究的能力;是學生的科學興(xing) 趣、探究意識和對標準答案的質疑審辨;是持之以恒的科學精神。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11日 13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