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增添“含綠量” 提升“含金量”——重點行業企業加快節能降碳行動掃描

發布時間:2023-07-12 09:2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2023年全國節能宣傳(chuan) 周期間,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11日組織開展了重點行業(ye) 企業(ye) 節能降碳行動宣傳(chuan) 活動。記者在多地采訪這些企業(ye) 了解到,節能降碳的“含綠量”正不斷在實踐中轉化為(wei) 企業(ye) 發展的“含金量”,鋪展出一幅幅高質量發展的綠色畫卷。

  作為(wei) 有120餘(yu) 年曆史的大型能源裝備製造業(ye) 企業(ye) ,上海電氣10日入選“上海市2023十大綠色低碳創新技術產(chan) 品”名單。其入選的產(chan) 品並非是傳(chuan) 統的火電、核電裝備,而是一套海上風電的機組。

  “我們(men) 發布的全新一代海神平台16+兆瓦全海域大容量風機,是目前已中標最大單機容量、最大風輪直徑的機組。”上海電氣相關(guan) 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道,“每年每台機組可輸出超過6600萬(wan) 度清潔電能,相當於(yu) 減少燃煤消耗2.2萬(wan) 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4萬(wan) 噸。”

  從(cong) 火電裝備到風電機組,低碳轉型激發了行業(ye) 企業(ye) 的綠色創新動力。如今,上海電氣形成了“風光水火儲(chu) ”多能互補的綜合能源係統解決(jue) 方案。

  10日,在第33個(ge) 全國節能宣傳(chuan) 周啟動儀(yi) 式上,來自電力、鋼鐵、建材、石化化工、有色、紡織、輕工、煤炭、節能環保、循環經濟等領域的12家行業(ye) 協會(hui) 和19家企業(ye) 負責人共同簽署發布《重點行業(ye) 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宣言》。

  中國鋼鐵工業(ye) 協會(hui) 副會(hui) 長薑維表示,在實現綠色轉型的經濟社會(hui) 變革中,各行業(ye) 領域及重點企業(ye) 責任重大,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轉換增長動力,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南方電網廣東(dong) 橫琴供電局線路工區,一座頂層布滿了光伏電池的建築格外引人注目。

  “我們(men) 以‘零碳排放’為(wei) 目標,開展了‘零碳’建築的規劃建設。建築具備能耗極低、場內(nei) 綠色能源占比高、調控靈活等特點。”南方電網廣東(dong) 珠海供電局“零碳”建築項目技術負責人李建標介紹,這個(ge) 南方電網公司首個(ge) 中型“零碳”建築能量管理係統,是今年3月啟動運行並通過驗收的。

  從(cong) 降碳到“零碳”,產(chan) 業(ye) 一線“綠色濃度”在持續提升。在珠海橫琴“零碳”建築能量管理係統中,該建築不僅(jin) 有發電端和用電端,還有儲(chu) 能端,共計600千瓦時的儲(chu) 能電源,可滿足節假日的光伏發電餘(yu) 量存儲(chu) ,實現本地消納。

  “如果將建築的產(chan) 能與(yu) 消納看做水池進水、出水,最佳狀態是水池進出水穩定、水量均衡。在這個(ge) ‘電能大池’中要達到這樣的效果,看似簡單但操作複雜,而我們(men) 的‘零碳’建築就能做到。”李建標告訴記者,“未來,我們(men) 還將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探索氫能、地熱等可再生能源應用模式,將‘零碳’大樓節能經驗複製推廣開來。”

  在“求綠”“求新”的過程中,企業(ye) 們(men) 也實實在在嚐到綠色發展的甜頭。

  在蘇州張家港市的江蘇永鋼集團貨運廠區內(nei) ,一輛輛行駛穩當、不見排放的純電動換電重卡穿梭其間。從(cong) 燃油到純電轉變,中間有一筆綠色發展經濟賬。

  “我們(men) 之前主要采用重型柴油卡車,承擔廠區與(yu) 碼頭間的短途貨物運輸,不僅(jin) 消耗大量柴油造成經濟負擔,而且存在尾氣排放、噪聲汙染等問題。”永鋼集團高壓能源管理室技術主任師徐明向記者介紹道。

  2021年起,該集團和國網蘇州供電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企業(ye) 貨運卡車“電動化”改造。截至目前,永鋼集團已累計啟用23輛電動重卡,每年可減少柴油消耗約132萬(wan) 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473噸,節省成本約420萬(wan) 元,“綠色顏值”與(yu) “金色產(chan) 值”共生共贏,助力沿江經濟社會(hui) 實現高質量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最新數據顯示,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2%的經濟增長。當前,產(chan) 業(ye) 一線節能降碳的“綠意”,正不斷提升高質量發展的“含金量”。

  (新華社北京7月11日電 記者王默玲、吳濤、秦華江)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12日 03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