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劇“承古”才能“爍今”
【影視銳評】
作者:魏風雲(yun)
近日,一批古裝劇紮堆播出,引發業(ye) 界對這一類型創作問題的思考。一直以來,古裝劇因文化內(nei) 涵豐(feng) 富,而具有天然的觀眾(zhong) 基礎,成為(wei) 影視創作的熱門選題。相關(guan) 資料顯示,僅(jin) 今年上半年,已有幾十部古裝劇上線。但與(yu) 這股古裝劇創作播出熱潮形成對比的是,大部分古裝劇的口碑一般。古裝劇中豆瓣評分8分及以上的占比不高,即便評分較高的作品也受到不同程度的詬病。梳理網友評論我們(men) 發現,除了故事不符合邏輯、人物塑造扁平等常規問題之外,古裝劇過於(yu) 現代化成為(wei) 近期大眾(zhong) 關(guan) 注的焦點。
古裝劇過於(yu) 現代化的現象,可以分為(wei) 幾種情況。一是場景、道具過於(yu) 現代。有的作品地麵是通體(ti) 的大理石地板磚,有的作品裏人物腳踩滑板,還有的作品出現了現代鐵藝床。二是造型、妝容、服裝過於(yu) 現代。劇中的古代人有的穿著現代的泡泡袖、裹胸裙、露肩裝,有的化著誇張的黃色眼影、濃黑的一字眉,甚至還有近年流行的咬唇妝,被觀眾(zhong) 評價(jia) 為(wei) “濃濃的影樓寫(xie) 真風格”。三是人物的行動和語言一副現代做派。他們(men) 拉著橫幅舉(ju) 辦拍賣會(hui) ,用網絡直播的話術推銷商品,台詞中也充斥著諸如“大酬賓”“下海”之類的現代詞語。四是植入廣告過於(yu) 直白刻意。有些古裝作品插入諸如購物網站、化妝品、方便麵等現代商品的廣告。比如以創意中插的方式讓劇中角色念廣告詞,給劇中配角起一個(ge) 和商品相關(guan) 的名字,甚至直接將廣告編入劇情,讓人物對所宣傳(chuan) 的商品愛不釋手。凡此種種,招來觀眾(zhong) 差評。有人評價(jia) 道,“看的是古裝戲,卻仿佛‘穿越’到了現代,給人一種時空錯亂(luan) 、不倫(lun) 不類的感覺”。
梳理古裝劇缺乏古典韻味的原因,主要與(yu) 近年來的創作風氣有關(guan) 。優(you) 質古裝劇要求場景、服裝、化裝、道具、台詞等都符合古代情境,所以必須潛下心來翻閱典籍、研究曆史,這對創作者的創作態度、文化素養(yang) 乃至投資方的經濟實力、資源整合能力等提出了較高要求。但近年來,一些從(cong) 業(ye) 者為(wei) 了掙快錢,壓縮製作成本和時間,省去了研究考據的步驟。他們(men) 有的熱衷於(yu) 改編網絡文學作品,在改編過程中又缺乏去粗取精的步驟,使現代作家作品字裏行間流淌的某些現代元素,以及網絡文學作品中某種生搬硬套的類型表達保留了下來。有的選擇對曆史文化細節要求沒那麽(me) 高的玄幻題材,架空時空背景,不以真實曆史為(wei) 依據。隻要特效震撼、人物有魅力,再加上或甜蜜或虐心的愛情橋段,就能吸引觀眾(zhong) 尤其是青少年群體(ti) 的喜愛。還有的創作者為(wei) 了製造話題、吸引流量,故意在古裝劇中放置紮眼出位的現代元素,從(cong) 而引發觀眾(zhong) 詬病、輿論熱議、網友考據,提高點擊量和話題度。某劇導演甚至直白地說,“一個(ge) 作品隻有被質疑被談論,才算是有價(jia) 值的”。這些做法雖然能讓古裝劇的出品方、創作者獲得一時的經濟利益,卻消耗了觀眾(zhong) 的好感度和市場的信心,透支了這種類型的藝術生命。
因此,要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古裝劇創作必須處理好古與(yu) 今、傳(chuan) 承與(yu) 創新、社會(hui) 效益與(yu) 經濟利益之間的關(guan) 係,實現曆史和現實的同頻共振。首先,古裝劇在創作過程中應始終秉持“承古”的理念,打造與(yu) 古代情境特征具有較高匹配度的場景、道具、服飾、妝造、禮儀(yi) 、台詞、情節。這對於(yu) 人物塑造、心理刻畫、情節推進、情境代入具有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說是影響觀眾(zhong) 能否形成代入感、沉浸感,獲得情感共鳴和心靈共振的關(guan) 鍵因素。因此,創作者應立足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精神內(nei) 核,加強自身的曆史文化素養(yang) ,下真功夫學習(xi) 曆史知識、查閱文化資料,以匠人之心打造精品力作。其次,古裝劇的創作格局不能局限於(yu) 使用傳(chuan) 統文化符號、元素,還原表層的曆史風貌,而是應在古人故事的講述和古代情境的營造中融入時代精神,找到傳(chuan) 統文化、曆史故事與(yu) 當下觀眾(zhong) 心靈契合和情感連通之處,實現古今的良性互動。
處於(yu) 新的曆史時期,古裝劇既有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這樣的素材富礦,又有緊貼時代脈搏的視聽技術手段和創作理念加持,理應成為(wei)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力量。古裝劇的創作者要有大情懷、大格局,積極自覺擔負這一艱巨的文化使命,創作更多既符合古代氛圍,又觀照社會(hui) 現實的優(you) 質作品。唯有如此,才能行穩致遠,為(wei) 推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力量。
(作者單位:中共山東(dong) 省委黨(dang) 校〔山東(dong) 行政學院〕)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12日 1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