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一個政務APP的減負探索(一線調研)

發布時間:2023-07-19 10:03:00來源: 人民日報

  關(guan) 注基層需求,聚焦工作實際,著眼提質增效,福建漳州推出“平安漳州e家”——

  一個(ge) 政務APP的減負探索(一線調研)

  本報記者 王崟欣

  編者按:為(wei) 了切實用好政務APP,讓科技手段助力基層減負增效,福建漳州推出“平安漳州e家”APP,在功能設計、操作流程、考核評價(jia) 上,堅持從(cong) 群眾(zhong) 利益出發,從(cong) 用戶需求出發,讓信息化真正做到為(wei) 民、便民、利民。

  走在上班路上,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藍田街道毅陽社區網格員邱美靈習(xi) 慣性點開手機上的“平安漳州e家”APP,近期所有待辦和已完成事項清晰顯現。“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登進來看看新任務,跟進舊事件,對一天的工作心裏也有個(ge) 底。”邱美靈說。

  近年來,隨著政務服務數字化進程加快,政務APP實現快速推廣和普及。為(wei) 了切實用好政務APP,為(wei) 基層幹部減負增效,漳州市委政法委建設社會(hui) 治理智治平台,搭建起一套網格事件閉環處置流程,並增設手機移動端APP和微信小程序,於(yu) 去年11月推出“平安漳州e家”APP。記者近期進行實地探訪,看“平安漳州e家”為(wei) 基層幹部帶來了哪些改變,提供了哪些幫助,還有哪些提升空間。

  功能設計強調精簡

  路過居民老陳家時,邱美靈特意繞到旁邊綠地。看到綠地恢複了整潔,邱美靈拍照上傳(chuan) 至“平安漳州e家”並點擊“辦結”。兩(liang) 天前,有社區居民反映老陳占用綠地私搭停車棚。找到老陳溝通無果後,邱美靈將事件上傳(chuan) 至“平安漳州e家”求助。不到兩(liang) 分鍾,社區負責人陳立婷手機上收到一條來自“平安漳州e家”的待辦事項提醒。陳立婷上門勸導,依然無果,隨即提請藍田街道綜治中心介入調解。

  在藍田街道綜治中心,平台管理員收到請求後,根據事件性質分派至街道城管辦。當晚,城管辦協助社區上門勸導,老陳終於(yu) 同意自行拆除。看到已拆除的車棚,邱美靈對老陳豎起了大拇指。

  去年底,漳州市委政法委建設社會(hui) 治理智治平台“平安漳州e家”並增設手機移動端APP和微信小程序。“以前盡管也有類似的事件處置平台,但網格員每次操作都需要回到電腦前,因此使用率並不高。我們(men) 開發移動端應用就是方便基層使用,提高工作效率。”漳州市委政法委綜治中心主任陳金榮說。

  事實上,此前在漳州,各部門已經建立了不少信息化平台和政務APP。剛接到推廣使用“平安漳州e家”的工作任務時,毅陽社區負責人陳立婷還有些不解。“又多了一個(ge) 任務。”陳立婷坦言這是自己的第一反應,“社區工作本就千頭萬(wan) 緒,多一個(ge) APP就是多一項負擔。”

  陳立婷的想法並不誇張。在一台社區辦公電腦裏,記者看到了多個(ge) 信息化平台。平台另一頭,連接著民政、衛健等部門。“這意味著同一份信息我們(men) 往往要重複上報多遍。”現場有網格員說。

  可沒過多久,陳立婷就發現了“平安漳州e家”的不同。

  “看上去增加了工作量,實際上卻提高了效率,節省了時間。”陳立婷說,“原先最花時間的就是溝通——與(yu) 居民的溝通、與(yu) 上級部門的溝通。現在線上程序流轉,省去了各種協調的時間。上報的事件,會(hui) 納入流轉督辦,每到一個(ge) 環節都有專(zhuan) 人跟蹤處理,有了各級各部門協助,基本都能很快解決(jue) 。”

  新的APP會(hui) 不會(hui) 增加基層負擔?陳金榮坦言,剛開始自己也有顧慮,因此APP起初的定位就是聚焦基層平安類事件處置,防範化解基層社會(hui) 治理中的各類矛盾風險隱患,使用的目標群體(ti) 就是基層網格員。

  陳金榮表示,有了清晰的定位,APP在功能設計上盡量精簡,聚焦事件上報與(yu) 處置。同時,針對管理人員推出移動端APP,方便隨時隨地上傳(chuan) 處置事件;針對群眾(zhong) 開發微信小程序,不用下載安裝就可以上報事件;同時將微信小程序、APP等端口數據打通。

  操作流程注重實用

  又到例行巡查時間,邱美靈當天的工作是更新社區人口信息。來到一棟樓前,她對準牆上的二維碼,打開“平安漳州e家”APP掃一掃,樓棟數、單元號就自動錄入。“這省去了手動查找、輸入,使用起來更方便。”邱美靈說。原先,入戶都是先將信息記在本子上,回去再錄進電腦,如今效率大大提升。

  政務APP好不好用,要使用主體(ti) 說了算。在“平安漳州e家”中,類似簡化操作流程的設計還有很多。在毅陽社區,從(cong) “不習(xi) 慣”到“用得上”,陳立婷把“平安漳州e家”形容為(wei) 社區工作的好幫手。

  “事件填寫(xie) 上報時,APP會(hui) 根據填寫(xie) 人所在地自動歸入相應社區,可有時事件發生地與(yu) 填寫(xie) 地不一致,導致責任社區和事發地錯位,怎麽(me) 辦?”邱美靈曾經遇到不少難題。她將難題匯總上報到陳金榮處後,工作小組進行專(zhuan) 題研究改進,不久問題就得到了解決(jue) 。

  從(cong) 手動輸入地點,到後台自動定位,再到定位後的核實,如今還增加了語音輸入功能,僅(jin) 一個(ge) 涉及地點輸入的操作,APP就前後更新了4個(ge) 版本。

  “一個(ge) 社區隻有兩(liang) 三個(ge) 賬號,有些網格員自己無法直接上報巡查發現的問題,能不能多開通幾個(ge) 賬號?”

  “基層工作多,不能保證一直刷新頁麵,能否多加一個(ge) 短信提醒功能?”

  “上報事件時事件分類過於(yu) 專(zhuan) 業(ye) ,基層網格員和群眾(zhong) 難理解,能否進行細化調整?”

  …………

  增加社區賬號數量,開設事件流轉短信提醒功能,將專(zhuan) 業(ye) 領域事件描述轉化為(wei) 群眾(zhong) 理解的語言……“在好不好用上不斷優(you) 化設計,使用主體(ti) 有需要,APP就不斷改進。”陳金榮介紹,通過到基層調研、平台自查等方式,“平安漳州e家”已匯總三批問題清單,針對149項共性問題進行升級,完成改造91項。

  考評排名寬嚴(yan) 適宜

  和不少政務APP一樣,“平安漳州e家”也麵臨(lin) 著是否要考評、如何考評的選擇。

  此前,陳金榮對一些政務APP考評的做法有所了解。例如,有些政務APP考核登錄率,要求每天上線“打卡”;有的地方村幹部每天要花近兩(liang) 小時看手機,完成多個(ge) 打卡任務;甚至有地方為(wei) 了滿足考核需求,還專(zhuan) 門安排了“登錄員”,指定一名村幹部管理6個(ge) 工作賬戶,定時定點把需要登錄的APP刷一遍。

  “對於(yu) 政務APP考核要求過嚴(yan) 過細,本質上是一種打著信息化旗號的形式主義(yi) 。”福州大學經濟與(yu) 管理學院公共管理係副教授劉碧強說,“政務APP考評的本意是監督和激勵,提高工作效率,更好服務群眾(zhong) 。但如果使用不當,反而容易挫傷(shang) 幹部工作積極性,滋長指尖上的形式主義(yi) 。”

  首先是要不要單獨考評?在前期調研中,陳金榮發現,基層幹部對考評比較抵觸。在薌城區通北街道金源社區,網格員劉迪直言:“基層工作本就多,麵臨(lin) 的各項考核壓力也大,不希望再增加一項考評。”

  在多次聽取基層單位意見後,“平安漳州e家”未對各區縣進行單獨排名。“但不排名不代表沒有約束。”通北街道綜治中心幹事汪文鳳說,平台有事件反饋機製,每一條事件辦結後,我們(men) 都會(hui) 對事件進行評價(jia) ,並抽查回訪,由此形成一種監督。

  其次是考評的標準如何設定?“科學評估、精準衡量是我們(men) 的目標,但要做到並不容易。單以事件采集量為(wei) 例,是越多越好嗎?”陳金榮說,“在設置考評標準方麵,不同地區的事件發生率不同,處置難度不同,以事件量多少評價(jia) 不一定合理。”不設定基礎事件量,難以發揮APP實效;事件量設定過高,反而增加壓力,甚至出現事件造假。

  劉碧強建議,考核標準製定要緊扣為(wei) 群眾(zhong) 服務的工作要求,關(guan) 注群眾(zhong) 滿意度、獲得感;考核內(nei) 容要緊扣自身部門工作職責,對照權責清單,不加壓、不越位。此外,考核要體(ti) 現成果導向,工作效率有沒有提高,平安指數有沒有上升應重點關(guan) 注。

  記者注意到,盡管“平安漳州e家”沒有對各地使用情況進行排名,但其事件處置情況也納入各地平安創建績效考評。在漳州市委政法委綜治中心後台,幾項指標清晰在列——事件有沒有及時解決(jue) ,群眾(zhong) 滿意度如何是重要方麵,而不是打卡準不準時,上報事件數量多還是少。陳金榮介紹,“平安漳州e家”在規則製定上還要進一步探索,摸索製定出一套既能激勵幹部積極性,又不增加基層負擔的考評機製。

  數據互通仍待完善

  “一個(ge) 電話能講明白的事,還要不要再記錄到平台上?”

  “不同村居的基層幹部素質不同,城市社區尚且好推廣,偏遠地區基層幹部政務APP使用率怎麽(me) 提高?”

  …………

  在半年多時間裏,陳金榮碰到的問題涉及方方麵麵。金源社區位於(yu) 漳州市主城區,人口密集,事件處置量大。一些小問題是否還需要流轉上報平台?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陳秦蘭(lan) 認為(wei) 沒有必要:“社區工作太多,類似的事情一上午就有七八件,哪有時間一樁樁上傳(chuan) 匯報?”

  同樣在薌城區,芝山街道屬於(yu) 新開發片區。街道政法委員郭慶瑞卻有不同看法:“事事有記錄,不隻是方便留痕,更是一種工作導向。過去我們(men) 政府工作隻看結果,現在我們(men) 可以看到整個(ge) 流程軌跡,從(cong) 而更好地推進工作。”

  但雙方都認為(wei) ,政務APP在管理操作上可以更靈活。“希望在規範使用的基礎上,給予基層一定的靈活使用空間。例如一些已很快解決(jue) 的小事,基層工作人員是否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不再填報。”陳秦蘭(lan) 說。

  除此之外,陳金榮認為(wei) ,更大的難點在於(yu) 人才隊伍建設,政務APP開發一般由政府部門牽頭,第三方技術團隊配合。“信息化建設工作有一定門檻,從(cong) 想法到落地要想更好實現,需要更多專(zhuan) 業(ye) 人才加入。”陳金榮說。在農(nong) 村調研時,陳金榮還發現,由於(yu) 城鄉(xiang) 幹部隊伍之間的信息化素養(yang) 存在差別,農(nong) 村基層幹部對於(yu) 相關(guan) 數字平台接受程度有限。

  此外,數據的采集與(yu) 互通仍是難點。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基層幹部手機上裝了很多個(ge) APP。“一些部門的信息沒有打通,或缺乏有效溝通機製,對於(yu) 一些部門來說的本職工作,到了基層就是重複勞動。”劉碧強認為(wei) ,讓信息化更好改進政府工作,還需要更多努力、更大合力,堅持從(cong) 群眾(zhong) 利益出發,從(cong) 用戶需求出發,不斷完善設計,才能讓信息化真正做到為(wei) 民、便民、利民。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