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大詩人李白在這裏留下了童年的足跡!”——踏訪吉爾吉斯斯坦碎葉城遺址

發布時間:2023-07-20 09:2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莊電一

  滿載著中國遊客的麵包車,駛下平坦的柏油路之後,便在凹凸不平的石子路上顛簸起來。車輪碾過,沙塵被高高揚起。有遊客問吉爾吉斯斯坦籍地接小麥:“這是要去哪裏?”小麥神秘地一笑:“去看一座古城。”“是哪座古城?怎麽(me) 這麽(me) 偏遠啊!”“值得花這麽(me) 長的時間去看嗎?”一些遊客有點不耐煩,便發起了牢騷。小麥抖開了“包袱”:“這座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wei) 世界文化遺產(chan) 。”“噢,世界文化遺產(chan) ?那應該去看看。”“世界文化遺產(chan) ?一定很壯觀吧?”

  簡短的問答,仿佛縮短了路程。就在中國遊客感到詫異時,小麥告訴大家:“前麵就是碎葉城了。”“碎葉城?沒聽說過!”有的遊客一臉茫然,但兩(liang) 位大學教授卻馬上來了興(xing) 趣:“碎葉城!大詩人李白就是在這裏出生的!值得看一看!”

  客車在一塊刻滿外文的石碑前停了下來。有兩(liang) 位中國遊客用手機拍下了石碑上的文字,其他人都想一睹古城的風采,便迫不及待地向碎葉城遺址奔去。

  然而,眼前的一切讓所有人都失望了。映入眼簾的是成片的野草,其荒涼程度也遠遠超出人們(men) 的想象。雖然城郭的基本輪廓依稀可辨,但除此以外已沒有任何地麵建築了。不僅(jin) 殘垣斷壁的痕跡看不到,周邊也沒有人居住。如果沒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立下的石碑,可能沒有人會(hui) 相信這裏曾有一座威震四方、在曆史上也曾盛極一時的城池。

  位於(yu) 吉爾吉斯斯坦巴爾喀什湖以東(dong) 、托克馬克城西南約8公裏的碎葉城,因依傍素葉水,所以又被稱作素葉城、素葉水城。因為(wei) 地處絲(si) 綢之路上,這裏是中西商人、各國使者的必經之路。各路人馬在此相會(hui) ,成就了碎葉城的繁榮。到了唐朝,碎葉城成為(wei) 唐王朝經營西域的“安西四鎮”之一,唐朝軍(jun) 隊曾長時間在此駐紮。唐高宗元年,唐朝仿長安城重建了碎葉城,這裏便成為(wei) 唐王朝西部最邊遠的城鎮、粟特商人經商最東(dong) 端的定居點之一。據文獻記載,629年去印度取經的玄奘曾途經碎葉城,對當地的物產(chan) 也有所記述,說那一帶土壤肥沃,有利於(yu) 種植小米和葡萄等農(nong) 作物。據我國著名考古專(zhuan) 家郭沫若考證,唐代大詩人李白出生在碎葉城。李白是在5歲時隨父母遷居到四川原籍的。郭沫若的這一考證當時雖然存在爭(zheng) 議,但現已被學術界普遍接受,吉爾吉斯斯坦學術界對此也表示認可。

  離開碎葉城遺址後,有人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刻在石碑上的文字翻譯成了中文。原來,碎葉城由一個(ge) 城堡、兩(liang) 個(ge) 設防的內(nei) 城和一個(ge) 被兩(liang) 道環形城牆包圍的廣闊郊區組成,是絲(si) 綢之路上一個(ge) 重要的中轉站,其中最古老的部分有35公頃,有防禦牆、佛塔等建築遺跡。專(zhuan) 業(ye) 人員曾在城堡西南處發現了公元7到8世紀建造的佛教寺廟,在城堡的東(dong) 南角發現了一個(ge) 10至11世紀建造的基督教建築群。1953至1954年,有關(guan) 人員在西北部曾發現一個(ge) 基督教教堂遺址和一個(ge) 8世紀的墓地。2016年至2018年,又發現了由多種顏色鵝卵石鋪成的小徑和一塊帶有製造者印記的瓷磚碎片。此外,考古專(zhuan) 家在碎葉城寺廟的廢墟內(nei) 還撿到了“開元通寶”和“大曆通寶”。這些揭示了碎葉城與(yu) 唐朝、與(yu) 中國的親(qin) 緣關(guan) 係。

  其實,經過碎葉城的這條絲(si) 綢之路,早在公元前1世紀就已形成了。雖然此後碎葉城因風雨衝(chong) 刷、土牆瓦解、居民搬遷而逐漸衰落,時至今日已衰敗成一片無人問津、雜草叢(cong) 生的荒地,但從(cong) 其城垣輪廓,依然可見其昔日不凡的氣度。

  2014年,經由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聯合提名,絲(si) 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an) 名錄。作為(wei) 絲(si) 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的組成部分,碎葉城在曆史上不僅(jin) 融合了多種文明,而且促進了經濟貿易的發展、科技與(yu) 宗教的傳(chuan) 播,在絲(si) 綢之路文化、藝術交流方麵也起到過很重要的作用。

  登上碎葉城遺址,隻見城郭之內(nei) 芳草萋萋、野蒿遍地。時至今日,考古專(zhuan) 家還沒有對遺址進行全麵係統的探查。考古人員在城角所挖的幾個(ge) 探方仍然裸露在那裏,沒有回填也沒有被擾動。人們(men) 有理由相信,在那坍塌的城牆和被荒草掩蓋的土壤下麵,一定還隱藏著許多不為(wei) 人知的秘密,它們(men) 對有朝一日的全麵考古發掘也寄予著厚望。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20日 12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