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製止食物浪費 餘量食物如何發揮“餘熱”?

發布時間:2023-07-20 09:30: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沒有售完剩下的蛋撻和蛋糕、尚在食用期散發餘(yu) 溫的炸雞、快到保質期的熟食……在餐飲、商超等消費場所,每天都會(hui) 產(chan) 生相當規模的餘(yu) 量食物。這些餘(yu) 量食物除了被丟(diu) 棄還有什麽(me) 更好的處理辦法?

  記者在多地調研發現,政府部門、協會(hui) 組織和餐飲商家開動腦筋,結合線上與(yu) 線下推出諸多創新舉(ju) 措,讓餘(yu) 量食物產(chan) 品發揮“餘(yu) 熱”,引領勤儉(jian) 節約的新風尚。同時,餘(yu) 量食物新模式的推廣也麵臨(lin) 種種難題尚待破解,需要有關(guan) 部門和協會(hui) 組織合力對症下藥、跟進管理。

  餘(yu) 量食物的新歸宿

  位於(yu) 北京市朝陽區三裏屯的肯德基藍橋餐廳,門口的立式冰箱引人注目,不時有周邊居民、外賣小哥、環衛工人來領取一份打包好的餘(yu) 量食物,這是肯德基的一處食物驛站。自2020年起肯德基發起食物驛站項目,在部分餐廳試點將未售完且在保質期內(nei) 的餘(yu) 量食物免費分發給有需要的居民。

  餐廳經理馮(feng) 琦琨說:“在有餘(yu) 量食物的情況下,我們(men) 會(hui) 在次日上午和下午分兩(liang) 次放置,當天基本都會(hui) 被領完。”

  記者在多地調研發現,近年來,食物銀行、食物驛站等新模式如雨後春筍,這些模式或由公益組織、餐飲單位牽頭,或采取政府搭台牽頭的方式運行,它們(men) 動員餐飲企業(ye) 捐贈臨(lin) 期食物,以公益性質免費發放,從(cong) 源頭上減少食物浪費和對環境的破壞。

  深圳市福田區目前已在該區10個(ge) 街道部署食物銀行,服務6.1萬(wan) 人次。福建、江蘇等地相關(guan) 部門聯合企業(ye) 自今年開始陸續建設餘(yu) 量食物驛站。北京一家大型餐飲企業(ye) 透露,目前他們(men) 每天的餘(yu) 量食物較多,在學習(xi) 相關(guan) 企業(ye) 經驗後,正在部分門店建設餘(yu) 量食物分發點,預計近期向社會(hui) 推出。

  除了食物驛站、食物銀行外,“盲盒經濟”的興(xing) 起正在為(wei) 餘(yu) 量食物找到新歸宿。記者了解到,近期不少互聯網公司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等方式,聯絡麵包類、日料類餐飲企業(ye) ,以折扣價(jia) 格優(you) 勢將餘(yu) 量食物包裝成“盲盒”加速銷售,實現減少食物浪費的目的。

  記者在上海登錄一個(ge) “盲盒”小程序,看到所在地周邊的部分商戶銷售一批名為(wei) “魔法袋”的產(chan) 品,已經吸引多個(ge) 餐飲品牌加入。平均售價(jia) 隻有十幾元的“食物盲盒”,包含了多個(ge) 烘焙產(chan) 品。記者隨機選購了一款“魔法袋”,到店取貨後看到,售價(jia) 11.9元的“魔法袋”裏有4個(ge) 蛋撻、2個(ge) 肉鬆蛋糕。如果按照原價(jia) 購買(mai) ,這些東(dong) 西應該需要20多元。

  新模式需“破”新課題

  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餘(yu) 量食物的新模式滿足了人們(men) 的生活、消費需求,符合反浪費的社會(hui) 共識,有其發展的市場價(jia) 值、社會(hui) 價(jia) 值和環境價(jia) 值。但作為(wei) 新生事物且規模不斷擴大、形式不斷豐(feng) 富,餘(yu) 量食物如何界定、如何確保食品安全等諸多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破解。

  ——餘(yu) 量食物如何界定?到底距離保質期多長時間或者處於(yu) 什麽(me) 狀態的食物可以界定為(wei) 餘(yu) 量食物,記者目前並沒有查詢到明確的國家標準,針對餘(yu) 量食物的定義(yi) 隻有個(ge) 別協會(hui) 進行了籠統界定,尚缺乏普遍的業(ye) 內(nei) 共識。在實際操作中,對於(yu) 餘(yu) 量食物的選擇,有的企業(ye) 會(hui) 選擇臨(lin) 近保質期1到3天的烘焙食物,有的企業(ye) 會(hui) 每天將未售完但仍在保質期內(nei) 的食品冷凍後提供給有需要的群體(ti) 。

  受訪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目前食物驛站、食物“盲盒”等做法還屬於(yu) 創新舉(ju) 措,針對餘(yu) 量食物的時間期限、品類範圍的劃分,需出台行業(ye) 指導性意見和指南。

  ——食品安全如何保證?目前針對餘(yu) 量食物的安全和質量標準仍不明晰,缺乏有關(guan) 部門監管。上海消費者朱女士是“魔法袋”的常客,她認為(wei) 餘(yu) 量食物的品質是最重要的。“有些食物外包裝上並沒有標明保質期,如果是過期食物的話,消費者可能也很難發現。”北京消費者盧女士說,雖然不少餘(yu) 量食物是免費發放的,但也不能成為(wei) 食品安全的盲區。

  食品產(chan) 業(ye) 專(zhuan) 家顧振華表示,臨(lin) 期散裝現製食品經過包裝後,應該定義(yi) 為(wei) 預包裝食物,需要標注食品名稱、配料、生產(chan) 者、生產(chan) 日期保質期、生產(chan) 材料等信息。

  ——企業(ye) 是否有參與(yu) 積極性?記者在調研中發現,雖然目前餘(yu) 量食物的“驛站”“銀行”“盲盒”模式不斷出新,但因為(wei) 缺乏相關(guan) 政策指引,相當數量行業(ye) 協會(hui) 組織和餐飲企業(ye) 出於(yu) 食品安全考慮,對餘(yu) 量食物持謹慎態度。

  對於(yu) 一些餐飲企業(ye) 來說,“新鮮”是運營招牌,為(wei) 了維護產(chan) 品品牌和保證企業(ye) 運營,其臨(lin) 期食物的售賣動力並不足。記者在多地走訪時發現,許多商家會(hui) 直接將當天剩餘(yu) 食物倒掉,大量受訪的消費者對於(yu) 這種浪費感到可惜。對於(yu) 這種行為(wei) ,有些餐飲企業(ye) 則采取了“內(nei) 部消化”。在山西省太原市好利來塢城店,店長告訴記者,針對未售罄的麵包糕點,門店會(hui) 作為(wei) 第二天店內(nei) 員工的早餐。

  規範發展 讓餘(yu) 量食物更好發揮“餘(yu) 熱”

  受訪的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餘(yu) 量食物市場的安全需要商家自律、行業(ye) 規範和市場監管共同發力,建議有關(guan) 部門為(wei) 餘(yu) 量食物經濟的發展劃定路徑、明確規範,並與(yu) 協會(hui) 組織、企業(ye) 團體(ti) 共同推進製定相應的防風險體(ti) 係。

  2023年初,中國連鎖經營協會(hui) 發布的《市場端臨(lin) 期食品經營現狀報告》提出,盡快出台更加科學統一的相關(guan) 標準,包括臨(lin) 期標準、臨(lin) 期商品處置標準、完善生鮮食品保鮮和質檢的相關(guan) 標準以及相關(guan) 實施細則和操作指引等。

  餓了麽(me) 食品安全部兼合作發展部總經理田西豔認為(wei) ,餘(yu) 量食物的打折促銷,在滿足部分人群需要的同時避免了浪費,商家需要對食品的全流程把關(guan) ,做好食品的衛生安全管理,從(cong) 生產(chan) 源頭端保障人民群眾(zhong) 的健康安全。

  企業(ye) 層麵,針對餘(yu) 量食物的發放已經做了一些有益嚐試。肯德基的母公司百勝中國相關(guan) 項目負責人介紹,為(wei) 確保食品的安全性,有食物驛站的門店將餘(yu) 量食物提前冷凍12小時以上,並封裝打包。“門店還會(hui) 在明顯的位置提示,這些餘(yu) 量食物僅(jin) 能再加熱一次,鼓勵有需求的群體(ti) 盡快食用。”這位負責人說。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