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天氣催熱銷售 防曬用品市場細分愈加明顯
防曬霜、遮陽傘(san) 、防曬衣、防曬冰袖……近期,花樣繁多的防曬裝備已成為(wei) 許多人的出門“標配”。京東(dong) 消費及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023高溫消費觀察》顯示,今年5月以來,購買(mai) 防曬用品及相關(guan) 裝備的消費者數量同比提升了超40%。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調研發現,隨著全國多地持續高溫天氣,防曬用品消費市場正迎來新一輪高峰。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隨著人們(men) 防曬意識的不斷提高,防曬產(chan) 品日趨多元化,市場細分趨勢愈加明顯。此外,消費者在選購防曬用品時,需保持理性、科學防曬。
銷量激增 “硬防曬”受消費者青睞
隨著防曬理念的普及,人們(men) 防曬意識逐漸增強,防曬用品消費市場正迎來爆發式增長。
“消費者不僅(jin) 需要防曬霜、防曬噴霧等‘軟防曬’措施,且越來越青睞能夠直接避免紫外線接觸皮膚的‘硬防曬’。”京東(dong) 服飾美妝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6月下旬持續高溫天氣以來,遮陽傘(san) 、防曬衣、防曬霜、防曬噴霧等各類防曬用品銷量環比增長均超過50%。今年7月以來,防曬相關(guan) 產(chan) 品在京東(dong) 迎來銷售爆發,其中,時尚防曬衣成交額同比增長841%。
在抖音公布的“服飾類6·18 TOP15好物直播間榜單”中,防曬衣居榜首,其銷售量超過30萬(wan) 件。
記者在淘寶平台上搜索“防曬麵罩”,多家店鋪的月銷量超過2萬(wan) 件。
“今年人們(men) 對於(yu) 防曬的關(guan) 注度似乎比以往更高”,家住北京的郭女士表示,“大夥(huo) 兒(er) 都開玩笑說,現在大街上隨處可見‘養(yang) 蜂人’”。“養(yang) 蜂人”其實是對防曬麵罩佩戴者的形象比喻,除了露出雙眼外,防曬麵罩將人的整個(ge) 麵部與(yu) 頸部遮擋得嚴(yan) 嚴(yan) 實實,與(yu) 養(yang) 蜂人的防護裝備類似。
與(yu) 以塗抹防曬霜為(wei) 代表的“軟防曬”不同,這種物理遮蔽陽光的方式被稱為(wei) “硬防曬”,近段時間的熱度很高。在不少人看來,“硬防曬”更為(wei) 直接、有效、便捷。
艾媒谘詢的調查數據顯示,71.3%的人認為(wei) 物理防曬更有效,19.3%的人認為(wei) 化學防曬更有效。此外,還有許多人選擇“軟硬兼施”,在塗抹防曬霜的基礎上穿戴防曬衣物,以期達得更好的效果。
消費者對“硬防曬”的需求加速了企業(ye) 搶占市場。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現存“防曬服飾”相關(guan) 企業(ye) 近300家。從(cong) 地域分布來看,廣東(dong) 以70餘(yu) 家位列區域首位;安徽、浙江分列二、三位,分別擁有60餘(yu) 家以及30餘(yu) 家。從(cong) 成立時間來看,56.7%的相關(guan) 企業(ye) 成立於(yu) 1年至5年內(nei) ,而成立10年以上的相關(guan) 企業(ye) 僅(jin) 占比5.3%。
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認為(wei) ,今夏防曬產(chan) 品銷量激增主要有三方麵原因:一是人們(men) 對皮膚健康和預防紫外線傷(shang) 害的意識有所增強;二是防曬用品市場的細分化為(wei) 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進一步刺激了市場需求的增長;三是廣告宣傳(chuan) 和社交媒體(ti) 的影響力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產(chan) 品日趨多元化 市場細分趨勢明顯
《2023抖音防曬類目分析報告》顯示,防曬霜仍是防曬市場的主流品類。此外,旅遊戶外活動的熱度提升,進一步擴大了防曬需求的場景。
消費者對於(yu) 防曬產(chan) 品的喜好也發生了新的變化。除了基礎防曬功能外,防曬產(chan) 品的時尚化、精細化以及時尚產(chan) 品功能化趨勢明顯。
記者調研發現,時尚印花、修身顯瘦等具有時尚設計的防曬衣頗受消費者歡迎,護眼角防曬口罩、空頂防曬帽、可拆帽防曬衣在各大線上平台持續熱銷。曬後修複使用的蘆薈膠品類成交訂單量呈大幅增長。汽車防曬窗膜、汽車遮陽傘(san) 等車用防曬用品也正在悄然走紅。
圍繞功效、人群、場景等方麵,如今各類防曬用品在設計時的針對性愈加突出。記者進入某知名防曬品牌的直播間,主播正在演示一款能覆蓋全身的超長防曬外套。從(cong) 頭頂的寬帽簷延伸至腳踝的下擺,一件外套幾乎能遮蔽住全身上下所有暴露在外的皮膚,該產(chan) 品在這一平台的月銷量為(wei) 9000餘(yu) 件。記者觀察到,直播間內(nei) 掛出的防曬服飾產(chan) 品鏈接多達100餘(yu) 個(ge) ,僅(jin) 防曬衣褲就有40餘(yu) 款。其中既有突出“輕薄”的,又有主打“防水”的,還有強調“顯瘦”的,從(cong) 款式、版型到顏色,品類眾(zhong) 多。
值得注意的是,防曬不再是女性消費者的專(zhuan) 屬標簽,男性和兒(er) 童防曬市場也正持續擴容,成為(wei) 一片新的消費藍海。
記者在某品牌線下門店看到,男性防曬服飾以防曬服、防曬帽、冰袖等產(chan) 品為(wei) 主,同時兼具涼感、速幹等多種功能。負責人介紹,今年他們(men) 男性防曬衣的銷量同比增長超過80%。
“紫外線對皮膚的傷(shang) 害是從(cong) 幼年開始積累的,18歲以前的紫外線暴露對皮膚傷(shang) 害累積量可以占一生中的50%”,京東(dong) 健康互聯網醫院皮膚科全職醫生王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越來越多的家長已經開始意識到兒(er) 童防曬的重要性。
智研瞻產(chan) 業(ye) 研究院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防曬行業(ye) 市場規模達183億(yi) 元,預測到2029年,這一數字將接近400億(yi) 元。“未來,防曬用品市場的走向,細分化和個(ge) 性化將是主要趨勢。此外,消費者對於(yu) 可持續性、環保和天然成分的關(guan) 注度也會(hui) 越來越高。”洪勇說。
專(zhuan) 家建議保持理性、科學防曬
防曬用品市場的火爆離不開社交媒體(ti) 中防曬話題的廣泛討論與(yu) 營銷,“硬核防曬”“防曬焦慮”等一批新鮮詞匯頻繁出現在網絡上。記者以“防曬”為(wei) 關(guan) 鍵詞在小紅書(shu) 平台進行搜索,搜索結果顯示有756餘(yu) 萬(wan) 篇相關(guan) 筆記、500餘(yu) 萬(wan) 件相關(guan) 商品。
同時,除了大量有關(guan) 防曬方法、產(chan) 品測評的分享外,不少用戶也呼籲停止“防曬焦慮”、拒絕“過度防曬”,其中就有用戶稱因長期遵循極其嚴(yan) 格的防曬方式,導致自身體(ti) 內(nei) 維生素D含量不足,引發了骨質方麵的問題。
在洪勇看來,一方麵,社交媒體(ti) 的相關(guan) 宣傳(chuan) 影響了消費者的心理。大量的美容博主或達人在社交媒體(ti) 上展示其肌膚的“完美”狀態,使得一些消費者產(chan) 生了對膚色的追求和焦慮感。“另一方麵,市場上各種類型的防曬產(chan) 品層出不窮,消費者很難決(jue) 定選擇哪種產(chan) 品,從(cong) 而導致他們(men) 嚐試通過疊加使用多種防曬產(chan) 品來達到更好的效果。”洪勇指出,消費者在選購防曬用品時,需保持理性、科學防曬。
研究證明,紫外線會(hui) 對皮膚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shang) 。如果長時間接觸,建議做好防曬措施。但同時專(zhuan) 家也提示,防曬並不是完全隔絕紫外線,長時間不曬太陽會(hui) 造成身體(ti) 抵抗力下降、體(ti) 內(nei) 鈣合成速度遲緩等。因此,外出應根據場景選擇適合的防曬用品。
“日常通勤時,可選擇SPF30、PA++的防曬霜;夏季戶外運動時,建議使用SPF50、PA++++且防水的防曬霜。此外,六月齡到2歲的兒(er) 童可以塗抹物理防曬霜,但還是應以物理遮蓋為(wei) 主。”王瑩建議消費者根據自己的膚質和需求理性選擇防曬用品,避免盲目跟風。“如果在戶外的時間不長,一頂遮陽帽和一個(ge) 防曬口(麵)罩就可以起到麵部的整體(ti) 防曬作用,不需要再額外塗抹防曬霜,以減輕皮膚的負擔。”王瑩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