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植物適合鹽堿地?
適合在鹽堿地上生長的植物分為(wei) 聚鹽植物、泌鹽植物和拒鹽植物三類。聚鹽植物常見的有鹽地堿蓬、鹽角草等;泌鹽植物有檉柳和補血草;拒鹽植物有鹽地風毛菊、田菁、艾蒿等
土壤是地球的“皮膚”,是孕育萬(wan) 物的載體(ti) 。白花花的鹽堿地就如同地球皮膚的病症,製約著農(nong) 業(ye) 和經濟社會(hui) 的可持續發展。但是鹽堿地並非生命的荒漠,鹽地堿蓬、檉柳、胡楊和羊草等植物構成了鹽堿地上的風景。
能夠在鹽堿地上生長的植物,無疑是耐鹽堿的強者。聚鹽、泌鹽和不透鹽是它們(men) 征服鹽堿地的看家本領。根據這三種本領,我們(men) 可以將適合在鹽堿地上生長的植物分為(wei) 聚鹽植物、泌鹽植物和拒鹽植物三類。
聚鹽植物的莖和葉常肉質化,能夠從(cong) 土壤中吸收大量的可溶性鹽並聚集在體(ti) 內(nei) ,但自身不會(hui) 受到傷(shang) 害,這類植物比較常見的有鹽地堿蓬、鹽角草等。泌鹽植物則是通過根部或其他部位排出體(ti) 內(nei) 過多鹽分的植物,這種特性使它們(men) 能夠在鹽堿地生存和繁衍,有效地減輕了植物體(ti) 內(nei) 過多鹽分的負擔,避免了鹽分積累導致細胞毒害,檉柳和補血草是這類植物的典型代表。拒鹽植物一般生長在鹽堿化程度較輕的地區,根部細胞對於(yu) 鹽分的透性小,使得植物吸收的鹽分很少,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有鹽地風毛菊、田菁、艾蒿等。
借助種植合適的植物治理鹽堿地是兼顧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優(you) 良方法。我國鹽堿地分布麵積廣,不同地區鹽堿土的鹽分組成也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利用植物修複鹽堿地時應選擇科學合理的種植和管理技術。
首先應該選擇適合的植物。根據鹽堿地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耐鹽堿植物種植,確保選擇的植物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能夠在相應的鹽堿環境下生存和生長。
其次要進行土壤改良。在種植之前進行必要的土壤改良,通過添加腐熟的有機物、石膏等措施,降低土壤的鹽堿度和pH值,為(wei) 植物成功建植和幼苗後續生長創造良好條件。
最後,合理的施肥和澆水等管理措施也極為(wei) 重要。根據不同植物的生長需要,合理施肥和澆水,避免過度使用化肥,以免造成鹽分累積,同時確保植物能夠獲得足夠的水分,尤其是在幹旱季節。
倉(cang) 廩實,天下安,守護糧倉(cang) ,才能更好守護美麗(li) 中國。綜合運用以上種植和管理技術,能夠幫助提高治理鹽堿地的效果。治理鹽堿地是一個(ge) 持續性的過程,需要耐心和科學的方法,不同地區需要不同的針對性措施。同時,也需要關(guan) 注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使鹽堿地治理的成果能夠持續穩定。
(作者馬紅媛為(wei) 中國科學院東(dong) 北地理與(yu) 農(nong) 業(ye) 生態研究所研究員,記者董絲(si) 雨采訪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