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高校,重在體驗而非“買買買”
據7月25日北京日報客戶端報道,隨著各大高校向社會(hui) 開放校園參觀,校門口出現了一批兜售名校文創產(chan) 品的商販。記者近日調查發現,這些打著名校旗號售賣的文創產(chan) 品,均是未經官方認證的“三無”產(chan) 品,不僅(jin) 質量低下,價(jia) 格更是比進貨價(jia) 翻了幾番,已有不少遊客上當受騙。一些電商平台上,還有大量不知名商鋪打著名校官方旗號和標誌售賣相關(guan) 文創產(chan) 品,部分店鋪還提供定製服務,普通商品印上校徽或校園圖片,搖身一變就成名校出品。
近年來,不少家長選擇國內(nei) 知名高校作為(wei) 孩子的重要暑期出遊目的地,意在讓孩子通過參觀高校感受其學術氛圍與(yu) 人文底蘊,拓展視野、陶冶情操,激勵孩子樹立遠大誌向和宏偉(wei) 目標。
在高校經典建築前拍照留念,聆聽勵誌講座,參觀高校自然少不了物理意義(yi) 上的打卡。與(yu) 此同時,購買(mai) 高校文創產(chan) 品也成了一種流行的打卡方式。這本無可厚非,但也應警惕“買(mai) 了就算心靈接受了熏陶”“拿著印有知名高校logo的包臉上有光”等傾(qing) 向。
應該明確的是,印有高校校徽、校訓的各類文具、日用品等,確有其相應的使用價(jia) 值,但對孩子而言,在向往的大學校園裏徜徉,接受大學的曆史、人文、環境等方麵的熏陶,更為(wei) 重要。不能讓這些沉浸式體(ti) 驗變成“買(mai) 買(mai) 買(mai) ”,家長要在這方麵保持理智,對孩子做好教育和引導。
其實,多數高校的文創產(chan) 品附加值並不高,很多都隻是在普通商品上簡單印上了校徽,不能真正體(ti) 現高校的精神文化內(nei) 核。所以,伴隨暑期遊學熱而來的“搶購風潮”很大程度上會(hui) 隨著假期的結束而消失,缺乏內(nei) 涵的文創產(chan) 品恐怕也會(hui) 被市場淘汰。家長如果隻是一廂情願地為(wei) 麵子買(mai) 單,難免會(hui) 被一些人割韭菜,此前就發生過有網紅假冒名校學霸身份在網上大量售賣假冒偽(wei) 劣高校文創產(chan) 品的案件。
值得追問的是,孩子和家長走進高校、參觀名校的主要目的是什麽(me) ?教育的本質在於(yu) 喚醒而不是灌輸,家長不必急於(yu) 想讓孩子在參觀高校的過程中獲取什麽(me) 實質性的物件,而是要通過類似沉浸式體(ti) 驗,在孩子心裏種下理想的種子,耐心澆灌,靜待花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