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史理論論壇在大連召開
【信息與(yu) 動態】
作者:潯邑
由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大連理工大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hui) 聯合主辦的第九屆馬克思主義(yi) 當代中國史理論論壇,日前在遼寧大連召開。本屆論壇主題為(wei) “國民經濟計劃在新中國曆史上的地位——紀念‘一五’計劃實施70周年”,會(hui) 議由當代中國研究所新中國曆史經驗研究中心、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承辦。來自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科研院所的專(zhuan) 家學者近50人參加會(hui) 議。
為(wei) 了把我國從(cong) 落後的農(nong) 業(ye) 國變為(wei) 先進的工業(ye) 國,從(cong) 1953年起我國開始執行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ge) 五年計劃。這個(ge) 計劃草案,從(cong) 1951年開始著手,一麵建設,一麵編製,經過近4年的補充和修改,最後經1955年7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第二次會(hui) 議正式通過。經過全黨(dang) 和全國人民五年的艱苦奮鬥,到1957年底,第一個(ge) 五年計劃的各項指標大幅度地超額完成,我國的工業(ye) 生產(chan) 能力和技術水平前進了一大步,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為(wei) 後來的工業(ye) 化奠定了基礎,特別是人力資源和技術資源的基礎。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學者指出,“一五”計劃時期的經濟建設,是黨(dang) 領導人民把新中國由落後的農(nong) 業(ye) 國建設成為(wei) 先進的工業(ye) 國的重要奮鬥篇章。第一個(ge) 五年計劃的編製和執行,堅持從(cong) 我國國情出發科學布局,為(wei) 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工業(ye) 化積累了經驗。經過艱苦努力,我國形成了獨立、完整的工業(ye) 體(ti) 係和國民經濟體(ti) 係,產(chan) 生了一大批支撐我國工業(ye) 基礎的骨幹企業(ye) ,奠定了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的技術基礎,積累了黨(dang) 領導經濟工作的豐(feng) 富經驗。
大家表示,曆史告訴我們(men) ,用五年規劃引領經濟社會(hui) 發展,是符合中國國情、彰顯製度優(you) 勢的體(ti) 製安排。從(cong) 第一個(ge) 五年計劃到第十四個(ge) 五年規劃,一以貫之的主題是把我國建設成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2023年是“一五”計劃實施70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guan) 鍵之年。在這個(ge) 特殊的時間節點,研究國民經濟計劃在新中國曆史上的重要地位、具體(ti) 曆程及其相關(guan) 問題,總結五年規劃的曆史經驗,旨在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健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行穩致遠、黨(dang) 的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勝利實現,提供精神激勵和智力支持。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必須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ge) 首要任務,堅持和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製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把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共同富裕貫穿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方麵全過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02日 11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