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孜以求的信通尖兵——記南部戰區某部通信技師葉升學
【最美新時代革命軍(jun) 人】
光明日報記者 劉小兵 光明日報通訊員 陳孟 吳士
他是初中學曆入伍的士兵,但通過學習(xi) 拿到了中山大學碩士學位;他是戰區通信圈裏的“高手”,專(zhuan) 門解決(jue) 各種棘手難題;他是大家公認的“熱心腸”,不僅(jin) 有求必應,還啥活都搶著幹。
他就是南部戰區某部通信技師葉升學,入伍26年來,不僅(jin) 熟練掌握了光纖通信、計算機網絡、軟件開發等10多項專(zhuan) 業(ye) 技能,還先後參加全軍(jun) 、戰區級重大演訓任務保障30餘(yu) 次,被表彰為(wei) “全國技術能手”“全軍(jun) 百名信通尖兵”“全軍(jun) 優(you) 秀軍(jun) 士”。
“葉升學的大專(zhuan) 、本科、碩士文憑,都是他利用周末等時間學習(xi) 考取的。”時任指導員王浩回憶說。2006年,葉升學報考了華南師範大學計算機專(zhuan) 業(ye) 的在職大專(zhuan) ,每周末要入校學習(xi) 。作為(wei) 業(ye) 務骨幹,葉升學擔負的各項任務很多,為(wei) 了不耽誤周末上學,他平時經常加班加點工作。經過近8年緊張而充實的“周末課堂”學習(xi) ,葉升學取得了華南師範大學計算機專(zhuan) 業(ye) 大專(zhuan) 和本科學曆以及中山大學計算機專(zhuan) 業(ye) 碩士學位。有了厚實的理論功底,加上實際工作中的不斷磨煉和提升,葉升學逐漸成為(wei) 信息通信領域的技術大拿。
去年,承擔某項目的專(zhuan) 業(ye) 技術大校何靖波想找一個(ge) 既懂通信又懂編程的多麵手,令他沒想到的是,與(yu) 他同宿舍的葉升學既是通信專(zhuan) 家,又是電腦高手,光編程語言就熟練掌握七八種。這樣,葉升學成了何靖波項目組唯一的一名士兵。其實,葉升學早就參加了不少項目開發,有些項目還擔任負責人,獲得過軍(jun) 事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6項。
葉升學第一個(ge) 獲獎項目是“某網絡管理係統”。葉升學在執行通信值班任務時發現,監控係統的各個(ge) 網係之間數據互不相通,一旦遇到通信故障分析起來非常麻煩。“要是能把所有網係的數據匯聚到一套係統上來,那大家值班不就會(hui) 輕鬆很多嗎?”葉升學說幹就幹!結果發現事情並不簡單,最大的難點在於(yu) 各類通信設備來自不同廠家,數據格式五花八門,也沒有類似的網絡管理係統可以借鑒。沒有捷徑可走,葉升學隻好采用最原始的辦法——一個(ge) 設備一個(ge) 設備測試摸索。就這樣葉升學開了半年的“盲盒”,終於(yu) 把各個(ge) 網係的數據匯聚到了一個(ge) 係統中。係統投入使用後,大家值班隻需要關(guan) 注一台電腦,而且還能通過數據關(guan) 聯分析進行故障自檢。目前,這套係統經過多個(ge) 版本迭代升級,各項功能已經更加強大。
“有啥急難任務,第一個(ge) 想到的就是老葉。”戰區成立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組建戰區聯合作戰指揮中心,聯指中心視頻傳(chuan) 輸係統的安裝調試任務就落到了葉升學的肩上。“當時印象最深的就是任務急,隻給一周時間。”葉升學說,那次采購了五六個(ge) 廠家的設備,由於(yu) 保密原因,廠家技術人員不能進入,隻能靠他們(men) 自己摸索。為(wei) 了在最短的時間內(nei) 解決(jue) 兼容性的問題,葉升學另辟蹊徑,自己動手編寫(xie) 了一套係統控製代碼,把不同標準的設備融合到了一起。這些代碼幾經升級,一直沿用到現在。
葉升學常說:“做人不能忘本,是黨(dang) 和部隊培養(yang) 了我,必須全力以赴幹好工作。”新兵金鑫深受感動:“別看葉班長軍(jun) 銜高、軍(jun) 齡長,但裝個(ge) 機頂盒、連個(ge) 視頻線,也趴在地上和大家一起幹。”在葉升學的帶動下,班組的每一名成員都鉚足幹勁,多次圓滿完成任務,得到領導一致肯定。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03日 03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