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搶險救援中要做好次生災害風險防範

發布時間:2023-08-03 09:55:00來源: 科技日報

  【科技支撐防災減災】

  近期受第5號台風“杜蘇芮”影響,多地的強降雨牽動著公眾(zhong) 的心,各地政府接連發出風險預警。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哈爾濱市氣象局8月1日11時聯合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橙色預警。7月31日12時,自然資源部與(yu) 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這些預警信息,正在發揮著科學防禦、高效防禦的信令功能。7月31日14時,自然資源部將北京、河北的地質災害防禦Ⅳ級響應提升為(wei) Ⅲ級響應,並派工作組赴兩(liang) 地指導工作。

  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標準如何判定,在地質災害搶險救援中該如何做好次生災害風險防範?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guan) 專(zhuan) 家。

  “我們(men) 根據地質環境、降雨和承災體(ti) 等因素,模擬演算地質災害風險高低。”自然資源部地質災害技術指導中心教授級高工陳紅旗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按照山體(ti) 崩塌、滑坡、泥石流發生的緊急程度、發展勢態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劃分為(wei) 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分別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標示。

  其中,紅色預警(一級)表示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最大。預警信息內(nei) 容包括地質災害可能發生的時段、區域以及風險等級等。目前,各地因地製宜均製定了分級防禦響應的方案,明確了值班值守、隱患巡查排查、監測預警、避險轉移和救援準備等防禦應對措施,也明確了不同部門、行業(ye) 領域的分工及協同應對機製。

  陳紅旗分析,從(cong) 地質災害影響因素來看,最要緊的是極端天氣變化。“無論是旱澇的極端,還是雨量特別的異常,都是需要關(guan) 注的。因為(wei) 旱澇的急轉,岩土體(ti) 對水更加敏感,所以前期幹旱、後期可能出現極端降雨的時候要特別引起注意。”

  當前處於(yu) 地質災害防禦南北雙線並進的關(guan) 鍵時期,各地加強了地質災害防治科學研判、提前部署、科學研判。 “在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框架下,相關(guan) 部門在應對極端災害風險中,應注意下列措施,嚴(yan) 防地質災害搶險救災中的次生災害。”陳紅旗提醒道。

  首先是救援方案會(hui) 商評估。“可以采取專(zhuan) 家會(hui) 商方式進行專(zhuan) 項評估,包括救援營地選址是否安全、搜救工作分區部署是否合理、進出場道路如何盡量避開高風險路段等,提升搶險救援工作的整體(ti) 安全水平。”陳紅旗說。

  其次是風險隱患識別評估。陳紅旗表示,可采用無人機、地麵調查、機載雷達等綜合手段,盡快開展災險情部位及周邊次生災害風險隱患調查排查,識別隱患部位,並盡早推演預判危險區域。

  同時,要加強應急監測預警。根據環境複雜程度,可采取人技結合、天空地結合的監測手段,加強風險隱患觀測監測,明確預警判據、模型、信號與(yu) 預警對象。

  陳紅旗強調,從(cong) 極端天氣的預警預報來講,最緊要的還是及時發布短期臨(lin) 時雨情和及時共享上下遊水情信息,將預警信息告知受威脅的群眾(zhong) ,處於(yu) 地質災害高風險區內(nei) 群眾(zhong) 應避險撤離。

  此外,在排險除險中注意動態設計。陳紅旗介紹道,要堅持過程設計,密切關(guan) 注救援排危除險施工地質情況變化,及時優(you) 化施作區域與(yu) 措施,確保破壞性能量釋放可控、處置過程高效。

  “還要做好次生災害應急預案。”陳紅旗說,結合隱患識別評估,盡早製定搜救現場應急預案,要考慮如何分工聯動、如何保證搜救隊員安全等問題。

  “‘七下八上’時期雨量大,災害多發,也是地質災害防治任務最重的時候。自然資源部及各地自然資源部門,此前已經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陳紅旗表示,如加強值班值守、加密隱患巡查排查與(yu) 監測預警,讓專(zhuan) 家和技術力量在一線駐守支撐。(記者 操秀英)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