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怎樣保護中老年群體免遭“假靳東”式詐騙

發布時間:2023-08-04 09:50: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史洪舉(ju)

  一位上海60多歲的阿姨在某直播間裏看到了“靳東(dong) ”的微信號碼,因為(wei) 迷戀靳東(dong) ,加入了一個(ge) “明星粉絲(si) 團”,背著家人,通過轉賬的方式參與(yu) 所謂的“應援投資”和“公益項目”,前後砸了20萬(wan) 元,後被家人發現報警。今年5月至7月,上海靜安警方赴多省市先後抓獲王某等犯罪團夥(huo) 成員8人,據悉,王某在當地組建了“工作室”,又在網上招募了幾名女性業(ye) 務員,共9個(ge) 人,運營著數十個(ge) 冒充“靳東(dong) ”等人的社交賬號,其詐騙目標很明確——中老年女性。

  如今,不少短視頻平台成了很多中老年群體(ti) 打發時間的樂(le) 趣所在。一些不法分子伺機運作“假名人”產(chan) 業(ye) 鏈,誘導老年粉絲(si) 關(guan) 注、點讚、打賞,誘導其購買(mai) 商品,甚至對其實施詐騙。

  對此,不該過多苛責和嘲笑被騙中老年人“無知”,他們(men) 是受害者。詐騙從(cong) 之前需要行為(wei) 人一一上門欺騙受害人的傳(chuan) 統手法到如今的電信詐騙,以及在短視頻平台冒充公眾(zhong) 人物與(yu) 粉絲(si) 互動,誘導打賞、購買(mai) 商品,可謂花樣翻新層出不窮。即便是年輕群體(ti) ,有時尚難以識破騙局和陷阱,何況是那些沒有及時融入信息社會(hui) 的中老年人“信息化弱勢群體(ti) ”。中老年群體(ti) ,通常僅(jin) 能被動地接受網絡平台推送的信息和視頻,沒有經驗和能力辨識內(nei) 容的真假優(you) 劣,進而對一些騙局渾然不知,甚至深信不疑。

  一味譴責受害者,將其上當受騙歸責於(yu) 受害者常識匱乏、貪圖便宜、膽小怕事,顛倒了因果關(guan) 係。中老年群體(ti) 均有相應的生活閱曆,但隨著社會(hui) 多元化和分工精細化,有些知識對他們(men) 來說就成了“天書(shu) ”。

  就以“假靳東(dong) ”騙局為(wei) 例,在年輕群體(ti) 看來,該詐騙手法十分低級,毫無技術含量。但一些中老年粉絲(si) 是剛剛接觸智能手機的,類似直播間通常以靳東(dong) 照片為(wei) 背景,偶爾還會(hui) 有語音聊天環節。雖然沒有真人出現,“偶像”的視頻及互動聊天,也會(hui) 輕易獲取這些中老年粉絲(si) 的信任。此外,一些中老年人缺少子女陪伴,“假明星”成了其“精神寄托”,為(wei) 了填補生活空虛,“假靳東(dong) ”輕易攻破防線。

  無孔不入的電信網絡詐騙危害巨大,潛在受害群體(ti) 廣泛。相關(guan) 部門理當為(wei) 類似騙局編製精密的打擊防範網:首先,應常態化普及防騙常識,持久深入地宣傳(chuan) “凡是要求匯款者均是騙子”的準則;其次,網絡平台則應嚴(yan) 格、準確、無遺漏地落實實名製,盡到審核義(yi) 務,利用先進技術篩查、清理、關(guan) 停清理冒用“名人”的賬號,切斷收割流量,聚攏粉絲(si) 的“假明顯”產(chan) 業(ye) 鏈。

  唯有持續多輪整治,方可讓這一黑色鏈條中的作惡者受到懲戒,防止假明星卷土重來,不斷收割中老年群體(ti) 的養(yang) 老錢。(史洪舉(ju) )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