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科技創新要戰鬥力(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
“某地發現不明空情!目標高度是……”在演訓指揮大廳內(nei) ,演練信息不斷傳(chuan) 回。中部戰區某部高級工程師袁偉(wei) 對數據進行精確分析、判斷和評估後提出:“建議對目標進行持續跟蹤、起飛查證!”10分鍾後,按照袁偉(wei) 的建議,戰區部隊成功處置目標。
“全心謀打仗、全神練打贏、全力強本領”,是袁偉(wei) 軍(jun) 旅生涯的真實寫(xie) 照。加入戰區以來,他堅持向科技創新要戰鬥力,帶領團隊開發各種係統和應用,幫助指揮機關(guan) 製定專(zhuan) 業(ye) 科學的作戰評估報告。近年來,他牽頭參與(yu) 重大科研課題10餘(yu) 項,榮獲軍(jun) 隊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我要到謀戰務戰第一線去,到聯合作戰最前沿去”
在袁偉(wei) 看來,自己從(cong) 軍(jun) 之路的每次抉擇,都與(yu) 作戰緊密相連。
2016年6月,還在火箭軍(jun) 某部工作的袁偉(wei) 決(jue) 定,報名參加中部戰區某部的選調,到聯合作戰籌劃一線工作。當時,袁偉(wei) 在原單位工作幹得有聲有色,是善指揮、懂技術的“雙料人才”。相比之下,中部戰區剛成立,領域新、人員新,對於(yu) 袁偉(wei) 來說,一切都要從(cong) 頭開始,重新適應。
麵對困難,袁偉(wei) 信念十分堅定:“聯合作戰嶄新藍圖已經鋪展開來,我要到謀戰務戰第一線去,到聯合作戰最前沿去。”
來到戰區後,袁偉(wei) 始終撲在一線,白天當業(ye) 務員,和機關(guan) 部隊對接軍(jun) 事需求、研究作戰問題;晚上又當程序員,在電腦前查閱資料、設計算法、建立模型,經常敲代碼到深夜。“要填補專(zhuan) 業(ye) 領域的空白,不能等不能靠,必須實打實地幹起來。”袁偉(wei) 說。
一次演練任務急需建設相關(guan) 係統軟件,袁偉(wei) 帶領團隊從(cong) 零開始,爭(zheng) 分奪秒展開攻關(guan) 。各軍(jun) 兵種的書(shu) 籍資料堆在辦公桌上,對相關(guan) 軟件的調試一次次推翻重來……那段時間,袁偉(wei) 總是步履匆匆,帶領團隊赴10餘(yu) 家科研機構對接軍(jun) 事需求,改造相關(guan) 係統軟件10餘(yu) 套,圓滿完成任務。
“隻有不斷更新作戰理念,才能決(jue) 勝未來戰場”
“向科技創新要戰鬥力”是袁偉(wei) 一直堅持的工作理念,也是他多年潛心鑽研的生動寫(xie) 照。
在同事眼中,畢業(ye) 於(yu) 國防科技大學的袁偉(wei) 對技術有一種癡迷。“他對創新的執著,像是刻在骨子裏。那些簡單枯燥的代碼,往往經他在鍵盤上一番敲打,就變成了簡單實用的軟件,成為(wei) 提升工作效能和戰鬥力的‘金鑰匙’。”袁偉(wei) 的同事張燕芬介紹。
袁偉(wei) 之所以能夠成為(wei) 部隊科研領域的先行者,關(guan) 鍵是他在思維觀念上的“領跑”。
“未來是體(ti) 係化、信息化、智能化作戰,隻有不斷更新作戰理念,才能決(jue) 勝未來戰場。”袁偉(wei) 帶領團隊積極學習(xi) 前沿理論,引入機器學習(xi) 、知識圖譜、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把人工智能和雲(yun) 計算集成到係統中,實現了作戰理論和作戰應用的循環迭代升級。
“不能身子進入了信息時代,腦袋裏還是老辦法。”袁偉(wei) 把作戰推演仿真係統作為(wei) 攻堅方向,通宵達旦研究攻關(guan) 。那段時間,他經常白天構建虛擬環境,推演演習(xi) 流程,聽取意見建議,晚上研究解決(jue) 方案,編寫(xie) 調整代碼。他們(men) 先後開發百餘(yu) 項係統功能,提煉上百項計算要點,構建百餘(yu) 個(ge) 模型算法,推動從(cong) 以定性為(wei) 主的籌劃方法,向依托模型算法、用數據說話的精細化籌劃方法轉變。
“我願意當人才的‘引路人梯’,和大家一起鑽研提高”
“袁高工不僅(jin) 技術精湛,而且帶隊能力卓越,是遠近聞名的‘金牌教官’。”從(cong) 單位領導到普通一兵,談起袁偉(wei) ,都不由得豎起大拇指。
“聯合製勝,勝在人才。建設高水平聯合作戰指揮機構,需要培育更多打仗型科研人才。我願意當人才的‘引路人梯’,和大家一起鑽研提高。”袁偉(wei) 說。
助理工程師馮(feng) 超從(cong) 軍(jun) 校畢業(ye) 後,麵對聯合作戰指揮保障工作,遲遲打不開局麵,一度有些迷茫和失落。“雖然馮(feng) 超的編輯代碼、算法運用能力不足,但數據分析和歸納總結能力比較突出,能夠快速拿出高質量的分析報告。”袁偉(wei) 對馮(feng) 超的優(you) 勢和弱項進行了細致分析。
在研發某作戰係統時,袁偉(wei) 特意讓馮(feng) 超從(cong) 事擅長領域的工作,不斷鼓勵他發揚長處、補上短板;馮(feng) 超也圓滿完成了那次研發任務,開始在技術研究上嶄露頭角。在袁偉(wei) 的鼓勵和幫帶下,馮(feng) 超在全軍(jun) 軍(jun) 事建模競賽中榮獲特等獎,參與(yu) 研發的某係統榮獲軍(jun) 隊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技術和能力有了大幅提高。
這幾年,袁偉(wei) 把帶隊參加軍(jun) 事建模競賽作為(wei) 培養(yang) 骨幹、鍛煉隊伍的好平台,充分發揮總教頭的育人功能。備賽期間,袁偉(wei) 帶領大家學算法、學建模、學編程,還針對性劃分小組,因人而異強化技能。
比賽期間,各組組員吃飯睡覺都在同一個(ge) 房間裏,袁偉(wei) 總是精神最足,主動幹最複雜的工作。在他的帶動下,大家精誠合作、屢創佳績。“參加一次比賽,就能帶出一批好苗子,我感到收獲很大。”袁偉(wei) 說。
“強軍(jun) 興(xing) 軍(jun) 的路上,我隻邁出了一小步,今後要走的路還很長。”麵對榮譽和成績,袁偉(wei) 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轉身又帶領團隊投入到新技術的軍(jun) 事應用研究中……
(本報記者 李龍伊 王焯參與(yu) 采寫(xi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