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多措並舉釋放內需新動力
【光明時評】
作者:侯金亮(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重慶日報報業(ye) 集團分中心研究員)
夜幕下,天津市社會(hui) 山的“城南往市”國民主題街區“第五屆國民夜市”再次上新,進入“夜嗨”模式。下班後,不少人在咖啡攤、茶點鋪、“辦公零食區”解鎖美味,參與(yu) 互動遊戲、放鬆身心。這不過是今夏經濟恢複向好、提振擴大消費的日常一幕。
蓬勃興(xing) 起的晚間消費,絕不隻是吃個(ge) 夜宵喝杯啤酒的概念,而是早已進化為(wei) 集“吃喝遊購娛”於(yu) 一體(ti) 的綜合型經濟。覆蓋味覺、視覺、聽覺甚至全身心體(ti) 驗的消費模式,正在成為(wei) 當下擴內(nei) 需、促消費的新動能。
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強調,要積極擴大國內(nei) 需求,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緊隨其後,國家層麵出台恢複和擴大消費20條舉(ju) 措,形成促進消費一攬子政策體(ti) 係。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也堅持把恢複和擴大消費擺在優(you) 先位置,接連推出一係列舉(ju) 措,持續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為(wei) 多種消費業(ye) 態的勃興(xing) 注入新動能,也為(wei)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夜間經濟市場發展規模約為(wei) 42.4萬(wan) 億(yi) 元,較上年增長16.7%。商務部城市居民消費習(xi) 慣調查報告也顯示,60%的城市居民消費發生在夜間。如今,越來越多消費者追求有品質的“8小時以外”生活。更多的新型消費業(ye) 態正成為(wei) 拉動城市消費、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著力點。
比如,重慶圍繞滿足居民消夏避暑、休閑旅遊、夜間消費、歡度暑假等多元消費需求,不斷擴展夜間消費業(ye) 態,積極促進暑期消費;北京開展“2023北京消費季夜京城”活動,聯動全市40餘(yu) 個(ge) 商圈、200餘(yu) 個(ge) 品牌、萬(wan) 家門店,舉(ju) 辦百餘(yu) 項促進夜間消費主題活動;天津則推出了相聲、歌舞、話劇等“夜場演出單”……各地出招不同,內(nei) 容各異,但都實現了擴消費促增長的效果。
晚間消費的作用不隻局限於(yu) 促進經濟發展,更代表更高品質的生活。今年以來,人們(men) 常常用“煙火氣”來形容回歸正常的城市生活:市場裏燈光閃爍,大街上熙熙攘攘,每一個(ge) 商圈、每一家小館,都是人頭攢動、人來人往,展現著一座城市的勃勃生機。
這種“煙火氣”又會(hui) 反過來促進消費提質增效。有平台數據顯示,7月1日至10日,國內(nei) 旅遊消費訂單相較2019年同期翻倍增長;立夏以來堂食餐飲、休閑娛樂(le) 等生活服務品類在“晚7點”迎來全天消費最高峰。上海迪士尼、重慶解放碑、長沙五一廣場等熱門商圈夜間消費規模同比增長163%。這種爆發式增長,顯示出消費的巨大潛力。
消費新“夜”態,已經成為(wei) 城市經濟發展與(yu) 生活品質的重要指征,其強勁的溢出效應加速凸顯。此前出台的恢複和擴大消費20條舉(ju) 措,就豐(feng) 富文旅消費,明確提出“推動夜間文旅消費規範創新發展”。
促進多種消費業(ye) 態健康可持續發展,用好網絡平台也很重要。目前,不少數字化技術供給方為(wei) 中小商家賦能、助力打通並優(you) 化線上線下經營業(ye) 態,呈現出更多市場主體(ti) 分享消費“蛋糕”的可喜狀態,市場大、動能足、業(ye) 態新的新消費格局正在形成。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10日 02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