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顏值+內涵”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
隨著民眾(zhong) 生活水平提高,越來越多的遊客不滿足於(yu) 旅行途中隻是看風景,富有曆史底蘊的文化民俗景點日益受歡迎。以推動文化旅遊融合高質量發展為(wei) 目標,山東(dong) 近年來創新打造文旅新場景,以文化為(wei) 核,賦能旅行線路,帶給遊客全新的出行體(ti) 驗。“顏值”與(yu) “內(nei) 涵”並存的旅行理念,正在推動齊魯大地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助力文旅產(chan) 業(ye) 實現高質量發展。
到鄉(xiang) 村感悟原生態
大暑節氣,地處膠東(dong) 半島的榮成市俚島鎮大莊許家村,大朵白雲(yun) 飄在藍天上,黃海的海風徐徐刮來,讓人心曠神怡。大莊許家村祠堂北側(ce) 的樹蔭涼裏,幾位老人坐在馬紮上,正討論這個(ge) 夏天村莊的熱鬧氣氛。
“西頭兒(er) 老許家的房子,自從(cong) 改了民宿,今年夏天還沒閑著。”“可不是嘛!一個(ge) 院住一天小1000塊錢,有兩(liang) 家外地人專(zhuan) 門從(cong) 廣東(dong) 跑過來住。”“聽說過幾天市裏藝術團還要來村裏演出,到時咱得提前占個(ge) 座。”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談論著村裏的新鮮事。不遠處,十幾輛外地車牌的私家車停在路邊,遊客正在街上用手機拍攝海草房。
如今,大莊許家村保留有海草房180多間。為(wei) 發展鄉(xiang) 村旅遊,帶動村民在家門口增收,大莊許家村近年來對部分空置海草房進行修繕,打造成極具膠東(dong) 特色的民宿,每年吸引大批遊客前來體(ti) 驗。
過去幾年,鄉(xiang) 村旅遊發展態勢越發紅火。怎樣搶抓機遇吸引遊客?榮成市主打膠東(dong) 文化特色,市文化和旅遊部門一方麵積極爭(zheng) 取資金,對海草房等特色民居進行修繕;另一方麵常態化推進文藝演出進鄉(xiang) 村,讓遊客住得踏實、玩得盡興(xing) 。
截至今年7月,山東(dong) 打造精品文旅名鎮41個(ge) 、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180個(ge) 、景區化村莊860個(ge) 。其中,相當比例的村莊通過主動挖掘本村民俗文化資源,豐(feng) 富了旅遊業(ye) 態,增強了村民的文化獲得感。
《山東(dong) 省鄉(xiang) 村旅遊發展規劃(2021—2025年)》提出,要在傳(chuan) 統資源與(yu) 現代審美之間尋找平衡點,以靈活多變的創意手法、藝術設計展現鄉(xiang) 村景觀,創新鄉(xiang) 村業(ye) 態,打造鄉(xiang) 村旅遊的“顏值經濟”,讓“有風景的地方興(xing) 起新經濟,有文化的空間注入新創意,有民眾(zhong) 的生活嵌入新場景”,實現鄉(xiang) 村體(ti) 驗的低成本、高轉化、可持續更新。
來景區體(ti) 驗好客情
7月26日,濰坊市十笏園曆史文化街區人潮湧動,省內(nei) 外參加研學旅行的孩子們(men) 來到這裏,他們(men) 被街區的非遺特色展示空間所吸引。
“沒想到做一隻風箏要經過好幾道程序,選材用料都有講究,以後我還要和同學過來學習(xi) 。”十笏園曆史文化街區非遺特色展示空間內(nei) ,來自江蘇蘇州的趙子欣小朋友手拿自己親(qin) 手製作的風箏,歡樂(le) 溢於(yu) 言表。一旁,她的同學正認真向風箏紮製傳(chuan) 承人求教。帶隊的鄧老師告訴記者,本來想帶孩子們(men) 到十笏園來看文物建築,結果一位非遺傳(chuan) 承人聽說他們(men) 從(cong) 江蘇過來,特意將孩子們(men) 邀請到非遺特色展示空間,全程免費體(ti) 驗。
好客是融入山東(dong) 人骨子裏的秉性。作為(wei) 旅遊業(ye) 高質量發展的窗口單位,山東(dong) 各大景區提供的高品質遊覽服務,進一步提升了“好客山東(dong) ”品牌美譽度。
近兩(liang) 年,山東(dong) 實施千家景區煥新工程,開展景區品質改造提升行動,實行“一景區一方案”,豐(feng) 富體(ti) 驗場景、迭代更新產(chan) 品、拓展綜合功能。同時,山東(dong) 開展“文化活化故事化”行動,鼓勵把典故傳(chuan) 說、曆史事件、名人故居等深度融入景區景點、文創產(chan) 品和展示體(ti) 驗。
濟南市方特東(dong) 方神畫景區,節假日遊客較多,特定時間段遊客打車比較困難。為(wei) 此,景區聯合濟南市槐蔭區文化和旅遊局、網約車公司,搭建“景區—網約車”平台。通過設置固定上下車點位、發放定向優(you) 惠券、加大夜班司機補貼等舉(ju) 措,為(wei) 出行遊客提供貼心服務,有效緩解了遊客“打車難”“打車貴”的問題。
去河畔了解大曆史
5月,“黃河大集·沿黃自駕歡樂(le) GO”活動在濟南市濟陽區仁風鎮啟動。母親(qin) 河畔車隊馳騁,“黃河大集”人頭攢動,遊客相聚在黃河北岸,趕“黃河大集”,賞大河風光。
仁風西瓜、垛石番茄、曲堤黃瓜……來自濟南市周邊地區的自駕遊愛好者,近距離體(ti) 驗當地的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欣賞黃河沿線風景,一些私家車的後備箱更是早早就被裝滿。山東(dong) 省文化和旅遊廳一級巡視員王春生表示,趕“黃河大集”是集賞黃河美景、購沿黃特產(chan) 、品沿黃美食、尋沿黃風情等體(ti) 驗為(wei) 一體(ti) 的全新出行方式,自駕活動參與(yu) 度高、體(ti) 驗性強,必將撬動“後備箱優(you) 勢”,自駕沉浸式體(ti) 驗沿黃文化旅遊廊道。
消費提振是旅遊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標識。以推動黃河、運河文化傳(chuan) 承為(wei) 契機,近年來山東(dong) 挖掘黃河、運河的曆史文化內(nei) 涵,實施文化和旅遊消費促進行動,策劃推出“黃河大集”“鄉(xiang) 村好時節”等民俗節慶活動。整合“山東(dong) 手造”“山東(dong) 有禮”“老字號”等產(chan) 品,推出旅遊必購品大禮包。同時,聚焦黃河、運河文化資源的創新性發展,實施百道經典魯菜、百條美食街、百道“網紅”小吃、百位魯菜名廚“四個(ge) 一百”工程。
山東(dong) 省文化和旅遊廳黨(dang) 組書(shu) 記、廳長王磊表示,秉持“萬(wan) 物皆可遊、處處是場景”理念,山東(dong) 將突出市場化、國際化、數字化、特色化、精品化導向,把旅遊產(chan) 業(ye) 培育成為(wei) 彰顯文化底蘊、增強文化自信的戰略性支柱產(chan) 業(ye) 、富民產(chan) 業(ye) 和幸福產(chan) 業(ye) ,打造具有世界風範、展現中國精神、彰顯齊魯風韻的國際知名文化旅遊目的地。(本報駐山東(dong) 記者 蘇 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