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按摩椅要想掙錢,就得回到用戶體驗上來
作者:熊誌
如今,在商場、電影院、火車站、機場等公共場所,共享按摩椅已經較為(wei) 普遍,而人們(men) 對它的態度,也漸漸從(cong) 新鮮變成了質疑。近日,“該不該取消公共場所共享按摩椅”的話題再度被網友熱議。
前幾年共享經濟火熱,共享按摩椅橫空出世,但現在為(wei) 什麽(me) 變得越來越“討人嫌”?說白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共享按摩椅帶來的服務體(ti) 驗越來越差,不僅(jin) 如此,它還擠占著用戶在消費層麵的自主選擇權。
據報道,之前投放的一些共享按摩椅,因為(wei) 後續維修保養(yang) 不到位,不少都出現了各種問題:要麽(me) 太髒卻沒有清洗,衛生狀況得不到保障;要麽(me) 存在各種安全隱患。比如,此前就出現過使用者的長發被卷入按摩椅的事故。
共享按摩椅的體(ti) 驗差,還不隻體(ti) 現於(yu) 此。比如,有的電影院在座椅上綁定按摩椅,而消費者購票時並不知情,觀影時卻被影響正常體(ti) 驗。還有在車站等公共場合,共享按摩椅數量激增,甚至取代了原本的正常座位,擠占乘客休息空間。
為(wei) 什麽(me) 消費者的體(ti) 驗變差了?根本原因在於(yu) ,共享按摩椅運營方迫於(yu) 成本壓力,在改善產(chan) 品和服務上缺少足夠的動力。
曾經火爆的共享經濟,這幾年紛紛熄火,正是因為(wei) 很多產(chan) 品缺少清晰的盈利模式。共享按摩椅同樣麵臨(lin) 著盈利難題,除了收取單次服務費,似乎並沒有其他增值服務。
之前投放市場的共享按摩椅,現在普遍麵臨(lin) 著設備折舊、日常損毀問題,維護成本越來越大。運營方基於(yu) 利潤考慮,往往會(hui) 減少維護投入。傳(chuan) 導到消費端,結果必然是消費體(ti) 驗大不如前,共享按摩椅越來越失去性價(jia) 比。
至於(yu) 共享按摩椅和電影院、車站“綁定”,變相強製地大規模推廣,不斷提高座位數量配比,無非是想擴大產(chan) 品的覆蓋麵,倒逼人們(men) 消費,以實現更多的增收。
但不管是想方設法搞創收,還是在後期維護上“節流”,哪怕這些舉(ju) 措能夠起到成本最小化、利潤最大化的效果,那也是以犧牲品牌口碑為(wei) 代價(jia) 的短視行為(wei) 。
如果消費者花了錢,卻隻能使用髒亂(luan) 差、服務功能不齊全的按摩椅,或者在不知情的前提下,買(mai) 到電影院帶按摩椅的座位,在觀影中途不時被按摩椅的免費體(ti) 驗服務驚擾,那麽(me) 這無疑隻會(hui) 增加人們(men) 對共享按摩椅更多的“差評”。
如果商家依靠犧牲用戶體(ti) 驗來換取短期利潤,隻會(hui) 加速品牌的衰落。所以,為(wei) 了避免共享按摩椅變得“討人嫌”,首先,運營方要及時聽取消費者的吐槽,針對衛生條件差、設備損壞等問題,應該加大投入,在後期維護上做到位。
其次,要尊重消費者的選擇權,不能變相強買(mai) 強賣。比如,電影院在提供按摩椅服務時,是否可以在購票時就標記清楚,讓消費者有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再如,在車站等公共場所,是否應該合理劃定按摩椅的配比,別讓它擠占普通座位?
總之,共享經濟退潮之後,共享按摩椅的發展應該回到用戶體(ti) 驗上來,回到產(chan) 品口碑上來。(熊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