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河南新鄉:大力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

發布時間:2023-08-11 09:4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王勝昔 丁豔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宣萱

  道路寬又平,路燈亮堂堂,廢棄坑塘變身音樂(le) 噴泉,閑置宅基地成為(wei) 村史館、黨(dang) 建廣場、小遊園,空中“蜘蛛網”不見了,在外的遊子回鄉(xiang) 開起民宿……仲夏時節,走進河南省新鄉(xiang) 市獲嘉縣位莊鄉(xiang) 後漁池村,一幅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新圖景撲麵而來。

  後漁池之變,是新鄉(xiang) 市去年以來在農(nong) 村開展“三通一規範”工程的生動縮影。所謂“三通一規範”,即道路、自來水、汙水收集“戶戶通”和弱電線路入地規範,力爭(zheng) 2023年完成鄉(xiang) 鎮政府駐地行政村、兩(liang) 年完成90%以上行政村改造,讓廣大鄉(xiang) 村美起來。

  新鄉(xiang) 市作為(wei) 中部地區農(nong) 業(ye) 大市,山、河、丘陵、灘區、平原分布全市,地形地貌多樣,資源稟賦不同,鄉(xiang) 鎮發展不夠均衡,鄉(xiang) 村規劃缺位、建設標準不高,一些地方村集體(ti) 內(nei) 生動力不足、基礎設施亟待提升。

  “經過廣泛深入調研,我們(men) 聚焦農(nong) 村實際、農(nong) 民所盼和縣域經濟階段性特征,堅持規劃先行、模式創新、因村製宜、循序漸進,指導縣鄉(xiang) 把‘三通一規範’工程建設與(yu) ‘五星’支部創建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全麵補齊農(nong) 村基礎設施短板、有效改善人居環境,實現基層治理更有效、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更充足。”新鄉(xiang) 市委書(shu) 記李衛東(dong) 表示。

  不含城市規劃區範圍內(nei) 的村和擬搬遷的村,新鄉(xiang) 就有3376個(ge) 村莊,如果按照社會(hui) 投資模式,“三通一規範”工程需要百億(yi) 元。顯然,財政難以拉起這駕“大車”。

  拿後漁池村來說,20年前修的水泥路失修失管,生活汙水無處排放,各類弱電線路在頭頂盤根錯節。“在家在外的鄉(xiang) 親(qin) ,都盼著家鄉(xiang) 美起來,村‘兩(liang) 委’也想變變樣。”剛開始,村支書(shu) 李瑞全找到了幾家施工企業(ye) ,一算賬:村裏所有街道的路網、汙水管網,再加上弱電線路改造,最高要價(jia) 800多萬(wan) 元。

  新鄉(xiang) 市委給出的破題之策是:以投、融、建、運、管一體(ti) 化的新模式,全鏈條推進實施鄉(xiang) 村建設行動。向上爭(zheng) 取一點、資金整合一點、財政獎補一點、企業(ye) 讓利一點、集體(ti) 出資一點、群眾(zhong) 自籌一點、社會(hui) 募捐一點,這“七個(ge) 一點”投資模式,解決(jue) 了“三通一規範”工程的資金難題。

  後漁池村作為(wei) 獲嘉縣首批78個(ge) 試點村之一,也成為(wei) 全市首批示範村。“完成全縣222個(ge) 村的建設,財政統籌投入1.75億(yi) 元,能撬動10.5億(yi) 元的項目,將實現小財政撬動大民生的效果。”獲嘉縣委書(shu) 記趙明俊告訴記者。

  為(wei) 了把民心工程幹好、幹成,新鄉(xiang) 市委一開始就明確要把紀律規矩挺在工程建設前麵。市縣兩(liang) 級紀委監委聚焦資金使用、幹部狀態等,強化監督檢查。“通過大走訪、大調研、大督導,讓基層幹部輕鬆上陣、勇於(yu) 擔當。”獲嘉縣紀委書(shu) 記、監委主任張曉娟說。

  群眾(zhong) 家門口的事兒(er) ,不能是“幹部幹、群眾(zhong) 看”。在實施過程中,新鄉(xiang) 堅持建設模式、管護模式創新,把規劃還給鄉(xiang) 村、把設計還給農(nong) 民,把流程從(cong) 自上而下變為(wei) 自下而上。

  “村裏的挖掘機、頂管機、四輪車開出來,在家的男女勞動力齊上陣,場麵好不熱鬧!”後漁池村徐彩虹說,“政府幫、群眾(zhong) 幹、齊點讚,和美鄉(xiang) 村在蝶變。”

  來自新鄉(xiang) 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的數據顯示,目前,該市農(nong) 村自來水“戶戶通”基本完成,道路、汙水管網“戶戶通”開工率分別為(wei) 93.5%、90.2%,弱電線路規範整治開工率為(wei) 57.2%。

  建好更要管好。新鄉(xiang) 堅持建管並重、閉環運行,發揮“黨(dang) 建+大數據+全科網格”治理模式作用,建立了責任清單、質量管控、報損維修、費用分攤、黨(dang) 建保障四項製度,確保有章理事、有人管事。

  在衛輝市,自主研發的“三通一規範”可視化信息平台,可實現審批、監管、維護等全過程一體(ti) 化。行業(ye) 主管部門下沉指導,村委會(hui) 管護集體(ti) 設施,黨(dang) 員劃定責任區,街巷設有網格員……

  大建設助推基層大治理,“五星”支部創建走實。在新鄉(xiang) 市委組織部指導下,獲嘉縣創新推行“3533”黨(dang) 群代表議事會(hui) ,做到群眾(zhong) 事群眾(zhong) 議、群眾(zhong) 辦。原陽縣運用“一線工作法、半天室內(nei) 工作法”,推動黨(dang) 員幹部在建設一線發現問題、解決(jue) 問題。到今年底,預計全市將創成“生態宜居星”村2821個(ge) 、占比78.5%,46個(ge) 鄉(xiang) 鎮整鄉(xiang) 達到創建標準。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11日 10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