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孩子遊戲成癮或在呼救 良好親子關係是最佳“解藥”

發布時間:2023-08-11 09:59: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暑假期間,有的孩子整天與(yu) 手機、電腦等電子產(chan) 品為(wei) 伴,沉迷電子遊戲。家長們(men) 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強製管控容易傷(shang) 害親(qin) 子關(guan) 係,不管不顧又擔心孩子遊戲成癮。那麽(me) ,喜歡玩遊戲等於(yu) 遊戲成癮嗎?如何判斷孩子是否遊戲成癮?家長應如何對待孩子的遊戲行為(wei) ?

  喜歡玩遊戲≠遊戲成癮

  “一看見孩子玩遊戲,我就著急、焦慮,要是不管,他能一直玩下去。”

  “我家孩子前段時間成績退步了,感覺和玩遊戲關(guan) 係挺大的。一個(ge) 月前我把家裏的路由器拆了,帶著孩子在課餘(yu) 時間讀一些故事性比較強的書(shu) ,尋找遊戲的替代品。”

  “我家和孩子約定平時不能上網,周末有3次上網機會(hui) ,一次可以玩10分鍾。孩子現在還小,玩的都是小遊戲,一次10分鍾基本足夠,再大一點可能就不行了。”

  近日,在北京回龍觀醫院舉(ju) 辦的第二期青少年網絡健康使用夏令營活動上,一群家長圍坐在一起,分享彼此的困擾與(yu) 嚐試過的方法,探討如何讓孩子遠離網絡遊戲。不少家長坦言,一看到孩子玩遊戲就緊張,擔心孩子遊戲上癮。喜歡玩遊戲等於(yu) 遊戲成癮嗎?這兩(liang) 者之間有多遠距離?

  “兒(er) 童青少年網絡成癮已引起社會(hui) 各界的高度重視,但對於(yu) 遊戲障礙的認識還存在一些誤解。”北京回龍觀醫院成癮醫學中心主任楊可冰介紹,2019年5月25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遊戲障礙”作為(wei) 新增疾病,納入“成癮行為(wei) 所致障礙”疾病單元中。根據疾病分類定義(yi) ,遊戲障礙是指一種持續或反複地使用電子或視頻遊戲的行為(wei) 模式,表現為(wei) 遊戲行為(wei) 失控,遊戲成為(wei) 生活中優(you) 先行為(wei) ,不顧不良後果繼續遊戲行為(wei) ,並持續較長時間。

  “電子遊戲已經成為(wei) 許多孩子常見娛樂(le) 方式,但需要明確的是,大多數孩子並不會(hui) 出現遊戲障礙。在臨(lin) 床中,對於(yu) 遊戲障礙的診斷有著相當嚴(yan) 格的標準。”楊可冰介紹,遊戲成癮的臨(lin) 床表現有4條標準:持續或反複的遊戲行為(wei) 模式;失控性遊戲行為(wei) ,表現為(wei) 無法控製遊戲行為(wei) 的發生、頻率、持續時間、終止時間等;相比其他興(xing) 趣及日常活動,遊戲行為(wei) 成為(wei) 生活優(you) 先事項;盡管已經造成負麵後果(如人際關(guan) 係破裂、職業(ye) 或學業(ye) 受影響、健康損害等),遊戲行為(wei) 仍然無法停止。

  “符合以上4條標準後,還需要判斷持續時間,通常需持續至少12個(ge) 月才能被診斷為(wei) 遊戲成癮,如果症狀嚴(yan) 重,持續時間可以縮短。”楊可冰強調,年齡與(yu) 遊戲成癮呈“倒U型”關(guan) 係,在人的大腦發育、學習(xi) 成長、人際關(guan) 係建立的關(guan) 鍵時期發生風險較高,即10—25歲階段。

  根據中華醫學會(hui) 精神病學分會(hui) 、中華預防醫學會(hui) 精神衛生分會(hui) 等發布的關(guan) 於(yu) 遊戲障礙防治的專(zhuan) 家共識(2019版),中國多項相關(guan) 調查研究顯示,遊戲相關(guan) 問題患病率為(wei) 3.5%—17%。綜合既往相關(guan) 研究結果,遊戲障礙患病率平均約為(wei) 5%,且保持相對穩定。遊戲障礙者以男性、兒(er) 童青少年人群為(wei) 主。

  孩子沉迷遊戲可能是在向家長發出呼救

  隨著互聯網的日益普及,網絡已經成為(wei) 當代兒(er) 童青少年重要的學習(xi) 、社交、娛樂(le) 平台,在其成長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日益凸顯。孩子們(men) 喜歡玩電子遊戲並不奇怪,但為(wei) 什麽(me) 有些孩子玩遊戲能達到癡迷的地步?網絡遊戲到底為(wei) 何讓人如此沉迷?

  “遊戲好玩兒(er) ,能讓我放鬆”“(玩遊戲)贏的時候很快樂(le) ”“在遊戲裏能交到朋友”“同學們(men) 都玩(電子遊戲),我不玩顯得不合群”……在夏令營上,孩子們(men) 給出的答案五花八門。

  “遊戲成癮反映的是真實的需求。”在北京回龍觀醫院成癮醫學中心心理治療師劉豔看來,一個(ge) 人的生活中如果重複性發生某一類事件,從(cong) 心理學的視角看,這樣的事對其而言一定是有意義(yi) 的——或是幫助其獲得了什麽(me) ,或是幫助其回避了什麽(me) ,或是以上兩(liang) 種可能性的疊加。

  “當孩子沉迷於(yu) 網絡遊戲時,他們(men) 愛的往往並不是遊戲本身,而是一些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滿足但在遊戲裏獲得的感受:被關(guan) 愛的感受、自由的感受、愉快的感受、有力量的感受等。”劉豔說,孩子們(men) 還能在遊戲中維護一些虛擬的關(guan) 係,營造一些虛擬的感情甚至極致的愛,“但是遊戲創造不了實際的價(jia) 值,也沒有辦法提供真正的生存需要和實實在在的安全感。”

  “我們(men) 在臨(lin) 床工作中發現,遊戲成癮的背後往往潛藏著各種問題。”楊可冰說,除外遺傳(chuan) 因素的影響(例如有的人天生更容易產(chan) 生成癮行為(wei) ),孩子沉迷遊戲的背後,或多或少都存在家庭關(guan) 係不和諧問題。有的家庭關(guan) 係緊張,父母頻頻爆發爭(zheng) 吵,孩子無所適從(cong) ,產(chan) 生無助感;有的父母常年不在家或過於(yu) 繁忙,孩子缺乏陪伴,會(hui) 產(chan) 生孤獨感;有的父母比較強勢,家庭氛圍壓抑,孩子想逃離家庭的高壓……這些都更容易讓孩子沉迷遊戲。

  專(zhuan) 家介紹,對遊戲障礙兒(er) 童進行的相關(guan) 社會(hui) 研究發現,與(yu) 健康兒(er) 童相比,遊戲成癮兒(er) 童的“延遲滿足”能力明顯較差,而這一情況的形成往往與(yu) 家長過度寵愛、沒能對孩子相關(guan) 能力進行有效培養(yang) 有關(guan) 。同時,處於(yu) 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在學業(ye) 或人際關(guan) 係上受到挫折,又難以從(cong) 學校、家長或其他方麵獲得尊嚴(yan) 感和榮譽感,也容易陷入遊戲成癮問題。

  “換個(ge) 角度看,孩子沉迷遊戲,其實可能是在向家長們(men) 發出呼救——‘請給我有溫度的愛’。”劉豔表示,當人的本能需求沒辦法被滿足時,作為(wei) 一種自救性行為(wei) ,可能就會(hui) 去網絡世界裏尋求刺激,“這不是病理現象,而是一種代償(chang) 行為(wei) 和方式。”但是,隨著在網絡世界中所處的時間越來越久,孩子會(hui) 越來越漠視與(yu) 外在真實世界的連接,最後會(hui) 逐漸用一種解離的方式來處理外在世界。這時,外在世界對孩子而言像是夢一樣,網絡世界才像是真正的生活。

  良好親(qin) 子關(guan) 係是遊戲成癮的最佳“解藥”

  “遊戲成癮的治療較為(wei) 複雜。”楊可冰介紹,對於(yu) 成癮的戒除,治療以心理治療和行為(wei) 療法為(wei) 主,包括行為(wei) 替代、家庭治療、團體(ti) 治療等,如若涉及抑鬱症等共病,還需要配合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

  “心理治療是治療遊戲障礙非常重要的治療方式,能夠有效地戒除網癮。”劉豔表示,對大多數遊戲障礙患者而言,沉迷遊戲隻是外在行為(wei) 和結果,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其現實關(guan) 係出了問題,孩子們(men) 沒有被真正看見和尊重,或是其正常需求沒有被滿足,或是其沒能很好地應對現實的壓力和困難。因此,遊戲障礙患者需要在心理治療師的幫助下,找出真正導致其產(chan) 生沉迷遊戲行為(wei) 的心理層麵原因,通過係統幹預幫助孩子重新與(yu) 現實連接起來。此外,兒(er) 童青少年的遊戲障礙還常伴有情緒障礙、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等精神心理疾病,這些情況需要配合藥物治療的方式。

  “治療遊戲障礙的根本目的是戒斷網癮,從(cong) 而健康地使用網絡,而非拒之千裏。”楊可冰說,如今家庭獨生子女情況較多,孩子使用電子產(chan) 品排解孤獨感的情況難以避免。孩子如果正常完成學業(ye) 任務,可以適當玩遊戲。過度禁止娛樂(le) ,反而可能使孩子出現逆反心理,導致遊戲成癮風險增大。家長自身不應將網絡視作洪水猛獸(shou) ,而要正確引導孩子上網,積極預防遊戲成癮。

  楊可冰介紹,目前臨(lin) 床關(guan) 於(yu) 遊戲成癮的防治可以分為(wei) “一級預防”“二級預防”“三級預防”3個(ge) 階段。“一級預防”主要包括對於(yu) 疾病本身的認知、宣教;“二級預防”主要是通過在學校、家庭等社會(hui) 場景采取部分措施,阻止疾病發生;“三級預防”則是對已經確診遊戲障礙的兒(er) 童進行幹預,促使其獲得較好轉歸。

  專(zhuan) 家表示,如果孩子的興(xing) 趣來源或刺激點主要來源於(yu) 遊戲這種容易即時滿足的方式,極易喪(sang) 失延遲滿足能力。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從(cong) 幼時開始,培養(yang) 控製衝(chong) 動、延遲滿足的能力,並引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經過努力獲取某些滿足。6歲前的孩子盡量多參與(yu) 和人互動的親(qin) 子活動,比如和父母一起看書(shu) 或與(yu) 同齡小朋友玩耍,一天使用電子產(chan) 品的時間建議控製在半小時至1小時以內(nei) ;初中以上的孩子,一天使用電子產(chan) 品的累計時間建議控製在2小時以內(nei) 。

  此外,為(wei) 預防孩子遊戲成癮,家長應努力傾(qing) 聽孩子的需求,尋找與(yu) 孩子的共同話題,增加與(yu) 孩子的深入交流,跟孩子交朋友,尊重孩子的自主性,提升其現實中的成就感。同時,家長還要引導孩子培養(yang) 健康多元的興(xing) 趣愛好,如下棋、打球等,鼓勵孩子多進行戶外活動、多結交朋友、多進行麵對麵社交。需要注意的是,家長要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長首先要做到,與(yu) 孩子溝通交流時切忌簡單粗暴。如果孩子玩遊戲的時間越來越長,影響到日常生活及學習(xi) ,建議家長尋求專(zhuan) 業(ye) 的幫助。

  “遊戲成癮受孩子的成長經曆和環境影響極大,良好親(qin) 子關(guan) 係是遊戲成癮的最佳‘解藥’。”楊可冰呼籲,暑期家長應盡量抽出時間,在現實世界裏多陪伴孩子,才能從(cong) 根本上預防遊戲成癮。(記者 王美華)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