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以“掛黃牌”促進市場公平公正(縱橫)

發布時間:2023-08-15 09:49: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海南省三亞(ya) 市,短斤缺兩(liang) 的商戶被掛黃牌警告了!這些天,許多網友為(wei) 當地這一舉(ju) 動叫好點讚。據媒體(ti) 報道,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回應稱,要掛滿30天,之後才可以撤下來,至於(yu) 效果,“確實能督促商家改正”。

  掛黃牌,對於(yu) 涉事商家來說,夠痛,夠長記性。不誠信經營行為(wei) ,從(cong) 常見的網站公示,變成了直接在攤位旁標記。顯然,多數消費者對一個(ge) “短斤缺兩(liang) 被黃牌警告商戶”,隻會(hui) 避之不及,談何進門光顧?商家的生意與(yu) 收入,因黃牌而受到影響,這是自作自受的結果,卻也是痛定思痛、重新出發的契機。

  罰,從(cong) 來都不是目的,讓罰產(chan) 生警示效果才是。掛牌警示不誠信經營行為(wei) ,表麵上看是讓相關(guan) 商家麵上無光一個(ge) 月,實質上能起到黃牌之外的許多效果——此前被侵犯權益的消費者,能感受到當地不捂蓋子、尊重消費者的態度;知錯而改的涉事商家,揭牌後從(cong) 頭再來,還能把丟(diu) 失的信譽一點點掙回來;三亞(ya) 能向全國遊客表明,一個(ge) 主動自揭問題的城市,是值得大家放心消費的城市。

  放眼全國,給一些商家掛黃牌並非三亞(ya) 一地的做法,在濟南、深圳、廈門、南寧等地,同樣有此舉(ju) 措,這與(yu)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開展的電子計價(jia) 秤市場秩序綜合整治行動相呼應。掛黃牌是強化市場監管、整治“鬼秤”作弊、維護消費者權益的一個(ge) 縮影。

  掛黃牌引發的思考,不該止於(yu) 一地一事。想想消費者踩的“雷”,除了短斤缺兩(liang) ,還有不少。虛假宣傳(chuan) 、知假售假、天價(jia) 宰客等問題,同樣呼喚切實有效的治理手段跟進。麵對破壞市場秩序的事,護短和回避隻會(hui) 適得其反,要想方設法對部分商家震懾到位,讓黃牌不白掛、懲戒見效果。

  護航消費、促進發展,需要各相關(guan) 部門善於(yu) 在平時聯合行動,鼓勵消費者主動維權,讓投訴舉(ju) 報熱線一打就打通、一打一個(ge) 準。還要下大力氣構建更加完備透明的獎懲製度,讓“黃牌”“綠牌”各顯其效,促進市場公平公正、消費童叟無欺。

  掛牌公示也好,罰款整改也好,相關(guan) 部門在鐵腕糾治種種錯誤行為(wei) 時,不是奔著“砸飯碗”去的,其實是在愛護商家的發展、保護消費者的利益、守護一個(ge) 城市的臉麵。期待“掛黃牌”式的管理手段再多一些,讓消費者更安心,讓購物更放心。

  (摘編自《重慶日報》,原題為(wei) 《給短斤缺兩(liang) 的商戶掛黃牌,好!》)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