畝均效益“一顆子” 激活園區“一盤棋”
在追求畝(mu) 均效益的路上,越來越多的長沙產(chan) 業(ye) 園區革新理念、出台政策、製定措施,提高產(chan) 業(ye) 園區的畝(mu) 均效益。
瞄準“高精尖”,寸土要生寸金
近年來,畝(mu) 均效益在長沙產(chan) 業(ye) 園區的熱度持續升高,既有外部刺激因素,也有內(nei) 生動力原因。
放眼國內(nei) ,浙江、廣東(dong) 、江蘇、上海等沿海發達省份早已將“畝(mu) 均效益”作為(wei) 考核園區的指揮棒。
這些城市意圖很明顯,就是不僅(jin) 不能浪費一寸土地,而且要“寸土產(chan) 寸金”。
視野拉回長沙,各個(ge) 產(chan) 業(ye) 園區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麵臨(lin) 發展空間受限、土地要素趨緊等堵點難點,剩下的每一畝(mu) 土地都顯得珍貴。
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實現高質量發展?長沙的每一家園區都在積極答題。
在望城經開區,一個(ge) 工業(ye) 項目想要進駐“並不容易”,這是因為(wei) 園區為(wei) 每個(ge) 即將洽談的工業(ye) 項目都設置了一條“紅線”。
“我們(men) 設置了‘448’入園評價(jia) 體(ti) 係,按照每畝(mu) 40萬(wan) 元的稅收、400萬(wan) 元的投入、800萬(wan) 元的產(chan) 出,作為(wei) 供地的底線要求。”望城經開區國土辦主任萬(wan) 昊表示,對於(yu) 沒有達到標準但涉及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企業(ye) ,園區提供標準廠房進行孵化培育,確保企業(ye) 達到“448”標準後再供地。
體(ti) 係能不能真正落地?從(cong) 投產(chan) 的企業(ye) 可見一斑。
今年5月,泰坦未來高端碳基複合材料產(chan) 業(ye) 園項目在望城經開區正式投產(chan) 。據湖南泰坦未來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永江介紹,目前租賃的產(chan) 業(ye) 園麵積隻有2820平方米,但產(chan) 出奇高:可年產(chan) 1.2億(yi) 元的高端碳基複合材料,年繳稅收1000萬(wan) 元,設計畝(mu) 產(chan) 產(chan) 值和稅收分別達到2400萬(wan) 元和200萬(wan) 元,遠超望城經開區的準入標準。下一步,企業(ye) 計劃明年根據實際產(chan) 出,再向望城經開區申請拿地。
當前園區普遍不再搞“撿到籃子裏就是菜”,而是突出“高大上”,瞄準“高精尖”,招大引強、招新引高,吸引和落戶高質量發展項目,既夯實產(chan) 業(ye) 基礎,又積蓄發展動能。
瀏陽經開區是這一理念的踐行者。今年5月,園區與(yu) 江蘇海四達電源有限公司簽約30GWh鈉離子及鋰離子電池與(yu) 係統生產(chan) 基地項目。
先看投資主體(ti) ,海四達是國內(nei) 較早實現鋰電池技術產(chan) 業(ye) 化的企業(ye) 之一,擁有應用於(yu) 動力和儲(chu) 能電池領域完整的新能源電池研發和製造能力,在全球電動工具市場中穩居國內(nei) 企業(ye) 前三位。
再看項目前景,資料顯示,該項目總投資102億(yi) 元,用地約800畝(mu) ,畝(mu) 均投資達到1200多萬(wan) 元,將建設全省規劃產(chan) 能最大的儲(chu) 能電池生產(chan) 基地。項目建成達產(chan) 後年產(chan) 值可達300億(yi) 元,年繳稅12億(yi) 元,畝(mu) 均稅收可達1500萬(wan) 元,前景令人期待。
高品質項目帶來高質量發展。在近日長沙市園區“兩(liang) 清單兩(liang) 增量”情況通報中,瀏陽經開區3項指標位列第一,1項指標位列第二。
讓沉睡的土地“蘇醒”
伴隨產(chan) 業(ye) 更迭,市場變遷,一些產(chan) 業(ye) 園區企業(ye) 長期圈而不建、圈多建少,有的建好廠房長期不生產(chan) ,企業(ye) 成了“僵屍企業(ye) ”,土地成為(wei) 低效土地。
此前,由於(yu) 土地性質、所有權、債(zhai) 務等諸多問題,盤活閑置和低效土地讓許多產(chan) 業(ye) 園區傷(shang) 透了腦筋。
近年來,長沙產(chan) 業(ye) 園區創新思維,通過騰籠換鳥、二次開發、“退二進三”、資產(chan) 轉讓、依法收回、協議置換等方式,依法有序推進閑置企業(ye) 和閑置土地盤活。
一套換血“組合拳”打下來,長沙一批“沉睡”的土地被喚醒,煥發出新的生機。
今年5月竣工投產(chan) 的德賽電池儲(chu) 能電芯項目就是“騰籠換鳥”的典型。望城經開區黨(dang) 工委書(shu) 記周剴介紹,2018年,園區與(yu) 一家家電零售企業(ye) 簽訂協議,出讓土地193.4畝(mu) ,後因企業(ye) 自身意願不強等原因,項目僅(jin) 完成地勘、設計和報建等前期工作,未進場施工,造成土地閑置。
“幾年後,該公司申請建設物流項目,但我們(men) 認為(wei) 建設倉(cang) 儲(chu) 物流項目稅收不高,占地較大,且園區已建倉(cang) 儲(chu) 物流項目趨近飽和。”周剴說,經多次磋商談判,園區最終收回該宗土地使用權,調整土地為(wei) 工業(ye) 用地後重新供地。
最終,2022年1月,望城經開區與(yu) 深圳德賽集團簽訂總投資100億(yi) 元的儲(chu) 能電芯項目,並出讓上述地塊。不到一年時間,該項目一期快速完成建設、調試、量產(chan) 。
這樣的案例,在望城經開區記錄了長長一串:今年以來,望城經開區已盤活土地7宗,共計298.6畝(mu) ,加上去年的,累計盤活1375畝(mu) 。
雨花經開區也麵臨(lin) 著同樣的困擾:一方麵園區基本已無可供出讓的工業(ye) 用地,另一方麵部分現有土地存在低效使用的現象。
身處困局,唯有破局。
力解難題!雨花經開區仔細梳理企業(ye) 用地狀況,發現部分土地利用低效,便通過洽談收購一批、依法處理一批、推動建設一批等方式,紮實開展閑置低效用地和廠房清理整治,已盤活低效閑置用地188畝(mu) 。
勇開新局!麵對發展空間掣肘,雨花經開區今年開始研究製定支持企業(ye) “原地倍增”,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相關(guan) 政策,即將正式發布。
向空中求發展,向空間要效益
騰出來的土地怎麽(me) 用?長沙不少園區相關(guan) 負責人不約而同地表達了一個(ge) 觀點:如果再向平麵延伸,建普通單層廠房,走的還是原來的老路子,唯有工業(ye) 上樓,建設多層廠房,向空中求發展,向空間要效益。
7月,位於(yu) 長沙經開區的明和產(chan) 業(ye) 園小微園區項目,多棟現代廠房的室內(nei) 裝修已經完成,達到交房標準。“首批3棟中,1棟是三層獨棟廠房,其他都是多層廠房。”該項目負責人鄧宏偉(wei) 介紹。
明和光電副總經理劉媛對該項目寄予厚望,“希望能吸引更多舞台演繹燈具上下遊企業(ye) 入駐,推動企業(ye) 做大做強做優(you) ,構建良好產(chan) 業(ye) 集群生態圈。”
像這樣的小微園區項目,長沙經開區在2022年準入5個(ge) 項目的基礎上,2023年又新準入並開工2個(ge) 項目、前置預審5個(ge) 項目,截至目前,累計已有12個(ge) 項目(約854畝(mu) 用地,投資56億(yi) 元)進入小微園區申請建設序列。
望城經開區也在“借天生地”。園區探索打造多層廠房和地下空間,建設了5G智能終端產(chan) 業(ye) 園、手機智能終端產(chan) 業(ye) 園、醫療器械產(chan) 業(ye) 園、原輔料產(chan) 業(ye) 園等。
瀏陽經開區建設了長沙e中心、金陽智中心、創新創業(ye) 園等5個(ge) “園中園”,多為(wei) 四五層的現代化廠房,總建築麵積65.73萬(wan) 平方米,已入駐企業(ye) 215家。
“這些產(chan) 業(ye) 園的舉(ju) 措,不僅(jin) 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企業(ye) 的集聚度,而且為(wei) 園區提供了企業(ye) 孵化池、創新策源地!”日前,瀏陽經開區相關(guan) 負責人感歎道。(陳柄丞、周文倩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