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舉行 多項生態文明重要成果發布
8月15日,首個(ge) 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在浙江省湖州市舉(ju) 行。活動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wei) 主題,包括主場活動開幕式、生態文明重要成果發布會(hui) 、生態文明建設經驗交流會(hui) 、綠色低碳創新大會(hui) 等內(nei) 容。
國家發改委發布“雙碳”三年成果
光明日報湖州8月15日電(見習(xi) 記者劉習(xi) 記者陸健)首個(ge) 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15日在浙江省湖州市舉(ju) 行,主題為(wei)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國家發展改革委黨(dang) 組成員、副主任趙辰昕在生態文明重要成果發布會(hui) 上發布了碳達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三周年取得的重要成果。
三年來,全國已構建完成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ti) 係,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穩步推進,累計完成煤電機組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超過5.2億(yi) 千瓦;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3億(yi) 千瓦,曆史性超過煤電。以太陽能電池、鋰電池、電動載人汽車為(wei) 代表的“新三樣”成為(wei) 外貿增長新動能,今年上半年“新三樣”產(chan) 品合計出口增長61.6%,拉動出口整體(ti) 增長1.8個(ge) 百分點。
在重點領域方麵,新建綠色建築麵積占比由“十三五”末的77%提升至目前的91.2%;節能建築占城鎮民用建築麵積比例超過65%。去年全國鐵路貨運發送量49.84億(yi) 噸、同比增長4.4%,水路貨運發送量85.54億(yi) 噸、同比增長3.8%。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分別完成378.8萬(wan) 輛、374.7萬(wan) 輛,同比增速均超過40%;保有量超1620萬(wan) 輛,占全球一半以上。
在優(you) 化財政資源配置方麵,落實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稅費優(you) 惠政策,2020年以來中央財政累計安排生態環保相關(guan) 資金1.78萬(wan) 億(yi) 元。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zhuan) 項再貸款,截至今年6月,兩(liang) 項工具餘(yu) 額分別為(wei) 4530億(yi) 元、2459億(yi) 元。設立國家綠色發展基金,首期募資885億(yi) 元。深化能源價(jia) 格改革,推動燃煤發電上網電價(jia) 市場化改革,實施新能源平價(jia) 上網政策,完善分時電價(jia) 機製,健全抽水蓄能兩(liang) 部製電價(jia) 政策。健全綠色電力交易體(ti) 係,全國綠色電力交易電量超600億(yi) 千瓦時。
同時,優(you) 化主體(ti) 功能區戰略格局,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紮實推進重要區域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狠抓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高質量推進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保護。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十四五”以來年完成國土綠化超1億(yi) 畝(mu) 。我國森林覆蓋率達24.02%,森林蓄積量194.93億(yi) 立方米,成為(wei) 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最快的國家。
自然資源部發布首部生態保護紅線藍皮書(shu)
光明日報北京8月15日電 記者楊舒從(cong) 自然資源部獲悉,在15日首個(ge) 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現場,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組織編撰的《中國生態保護紅線藍皮書(shu) (2023年)》(以下簡稱《藍皮書(shu) 》)發布。這是我國首部生態保護紅線藍皮書(shu) ,係統總結了全麵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曆程、方法、成果和實踐案例,提出了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完善生態保護紅線製度的思路和建議。
生態保護紅線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代表性成果和重大製度創新。自然資源部結合《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的編製,會(hui) 同生態環境部、國家林草局等部門,首次全麵完成了全國陸海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為(wei) 全球生態保護與(yu) 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資源、生態財富,也是社會(hui) 財富、經濟財富、文化財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的最終目的是實現高質量發展,使良好生態環境成為(wei) 人民生活的增長點,成為(wei) 經濟社會(hui) 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成為(wei) 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
本次規劃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麵積合計約319萬(wan) 平方公裏,其中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麵積約304萬(wan) 平方公裏(占我國陸域國土麵積比例超過30%),海洋生態保護紅線麵積約15萬(wan) 平方公裏。通過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把我國自然生態係統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chan) 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區域完整保護起來,實現了對重要自然資源、生態空間、珍稀瀕危物種和棲息地的大規模、整體(ti) 性保護,為(wei) 子孫後代留下寶貴的自然資產(chan) 和山清水秀的美麗(li) 家園。
據悉,我國將進一步優(you) 化國土空間發展格局,將生態保護紅線作為(wei) 美麗(li) 中國建設的綠色底色,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建設、生態保護修複工程實施等為(wei) 抓手,優(you) 化農(nong) 業(ye) 、生態、城鎮等功能空間結構,以高品質國土空間支撐高質量發展,為(wei) 城鄉(xiang) 高質量發展塑造新動能新優(you) 勢;進一步健全主體(ti) 功能區製度,深化自然資源資產(chan) 產(chan) 權製度改革,完善國土空間用途管製製度,拓寬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和“兩(liang) 山”轉化路徑,以多樣化的生態產(chan) 品和地域特色創造和提升空間價(jia) 值,推動自然資源向資產(chan) 、資本、資金轉變,將生態優(you) 勢轉化為(wei) 發展優(you) 勢;進一步推動構建美麗(li) 中國數字化治理體(ti) 係,按照統一底圖、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平台的要求,加快推進數字國土、智慧國土建設,將生態保護紅線監管納入美麗(li) 中國數字化治理體(ti) 係,努力做數字生態文明建設的貢獻者和引領者。
國家林草局發布美麗(li) 中國建設最新成果
光明日報北京8月15日電(記者姚亞(ya) 奇)首個(ge) 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15日在浙江湖州舉(ju) 行。活動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wei) 主題,包括主場活動開幕式、生態文明重要成果發布會(hui) 、生態文明建設經驗交流會(hui) 、綠色低碳創新大會(hui) 等內(nei) 容。
在首個(ge) 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上,國家林草局發布美麗(li) 中國建設最新成果——我國生態係統質量持續改善;防沙治沙走在世界前列;國家公園建設取得標誌性成果;生態保護製度更加健全;生態美百姓富紮實推進。
在生態係統質量方麵,我國不斷加強生態保護修複,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森林麵積和森林蓄積持續增長,全國森林覆蓋率由21.63%提高到24.02%,人工林保存麵積13.14億(yi) 畝(mu) ,居全球第一。過去十年,我國為(wei) 全球貢獻約1/4的新增綠化麵積,居世界首位。草地麵積39.68億(yi) 畝(mu) 、居世界第一。濕地總麵積8.45億(yi) 畝(mu) ,居全球第四。
通過深入實施“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我國完成防沙治沙3.05億(yi) 畝(mu) ,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實現“雙縮減”,率先實現聯合國提出的到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為(wei) 世界提供了防沙治沙中國方案。
在國家公園建設方麵,第一批5個(ge) 國家公園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實現了對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整體(ti) 保護,打通了13個(ge) 大熊貓局域種群生態廊道,保護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貓,東(dong) 北虎豹種群持續增加,東(dong) 北虎數量超過50隻,東(dong) 北豹數量超過60隻,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長臂猿種群數量恢複到6群37隻。
生態保護製度更加健全。我國全麵建立起林長製體(ti) 係,現有各級林長近120萬(wan) 名,林長製成為(wei) 林草資源保護管理的“利劍”。頒布了濕地保護法,修訂了森林法和野生動物保護法,構建了覆蓋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四大生態係統和野生動植物保護領域的法律製度框架。
我國堅持生態為(wei) 民、生態惠民,對508萬(wan) 多株古樹名木進行全麵保護,人均公園綠地麵積由11.80平方米提高到14.87平方米。踐行大食物觀,全國油茶林麵積約7000萬(wan) 畝(mu) ,2022年林業(ye) 產(chan) 業(ye) 年總產(chan) 值達8.37萬(wan) 億(yi) 元,生態護林員隊伍穩定在110萬(wan) 名。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16日 03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