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分宿舍統計MBTI,可推廣嗎
作者:張爾冬
近日,“北理工宿舍分配統計MBTI”衝(chong) 上熱搜,引發網友關(guan) 注。據媒體(ti) 報道,在新生群中,北理工提前就分配宿舍發放問卷調查,除了性別以外,第一項就是詢問學生的MBTI結果,此外還有身高以及生活作息習(xi) 慣。工作人員表示:“其中同學們(men) 個(ge) 人需求所占比重最大,MBTI是參照。”
MBTI是一種當下流行的性格測試,它根據注意力方向、認知方式、判斷方式和生活方式四個(ge) 維度將人簡單地分為(wei) 16種“人格”。用當下最熱門的測試進行宿舍分配,有人大力支持,建議全國普及;也有人對如此操作的效果表示懷疑,認為(wei) MBTI會(hui) 給人貼標簽,對減少宿舍摩擦並無助益,這些觀點都在情理之中。
目前,大多數高校宿舍仍然采用按學號安排或是隨機分配的方式,新生見室友如同開盲盒。然而,初入大學,來自五湖四海的新生們(men) 成長環境不盡相同,脾氣秉性不同,自然會(hui) 有不同的生活習(xi) 慣。北京理工大學通過收集性格特點、生活習(xi) 慣、興(xing) 趣愛好等各類信息為(wei) 新生尋找合適的室友,這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彌合了差異,也將誌趣相投的人“撮合”到一起,有效地幫助初入校園的新生們(men) 更快地融入大學生活。
但指望靠一份問卷精準匹配到靈魂摯友,也不太現實。一來,MBTI本身就是一種被簡化的二分法刻板印象,現實中學生們(men) 的個(ge) 性遠遠比16種要複雜得多,“是否追星”“是否二次元”也並不能代表一個(ge) 人生活的全部。二來,新生們(men) 大多年齡較小,還處於(yu) 成長階段,性格和習(xi) 慣都還沒有完全定型。更何況,宿舍和諧相處的最佳組合,究竟是要性格相似還是互補?這並不是隻靠幾十道選擇題就能推演出來的。
《2022軟科大學生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有70.3%的學生對“學校領導重視學生意見”的在意程度很高,但隻有38.1%的學生對“學校領導重視學生意見”感到滿意。比起討論用MBTI當作宿舍分配的依據是否科學,北理工此舉(ju) 真正引發關(guan) 注,值得學習(xi) 的地方其實在於(yu) ,校方能夠關(guan) 注到“住宿體(ti) 驗”這件事,同時在決(jue) 策時能夠尊重學生意見,給予他們(men) 充分的選擇權。正如一位網友的評論“不管結局如何,起碼思路是打開了。”
高校在分配宿舍之前發放調查問卷早已不是新鮮事。例如,去年,蘭(lan) 州大學土木工程與(yu) 力學學院專(zhuan) 門搭建了舍友互選網站,鼓勵學生自行發布自我介紹,吸引誌同道合的夥(huo) 伴;南京大學則使用大數據推薦算法分析個(ge) 人信息,為(wei) 新生“定製室友”……盡管這些高校采取的具體(ti) 方法不盡相同,但都指向了人性化、精細化管理思路。
而順著這個(ge) 思路想下去,除了開學之初的宿舍分配外,各高校同樣可以考慮優(you) 化宿舍調整機製,簡化轉宿舍手續,給學生們(men) 更多自由選擇的空間。抑或是將培養(yang) 人際交往能力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引導學生們(men) 包容世界的多樣性、理性地處理矛盾。總之,“宿舍怎麽(me) 分”沒有標準答案,高校人文關(guan) 懷,以學生為(wei) 本的價(jia) 值取向也恰恰體(ti) 現在每一件小事上。(張爾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