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這八個區縣,“擊敗”全國90%的城市

發布時間:2023-08-18 10:04:00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淡忠奎 每經編輯 楊歡

  就像萬(wan) 億(yi) GDP之於(yu) 城市,GDP跨過5000億(yi) 也是衡量城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刻度尺。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有8個(ge) 5000億(yi) 量級區縣,如上海浦東(dong) 新區、北京海澱區、深圳南山區,不僅(jin) 是城市經濟最重要的增長極,更是城市產(chan) 業(ye) 最重要的承載極,代表著區域發展的“天花板”。

  類比中國百強城市,2022年江蘇鎮江GDP達5017億(yi) 元,排在百強城市第57位。而剛剛邁進“5000億(yi) +俱樂(le) 部”門檻的昆山,經濟體(ti) 量與(yu) 之相當。眼下全國僅(jin) 有57座GDP高於(yu) 5000億(yi) 元,也就是說這8個(ge) 區縣的經濟體(ti) 量能“擊敗”其餘(yu) 超九成的城市。

  今年深圳龍崗區、無錫江陰市、深圳寶安區、青島黃島區(西海岸新區)四地被寄予厚望,“5000億(yi) +俱樂(le) 部”或將增至12席,山東(dong) 亦有望借此破“零”。眼下時間過半,各地區縣GDP半年報陸續公布,給我們(men) 提供了一個(ge) 觀察窗口。

  對於(yu) 一座城市而言,城區經濟代表著區域經濟發展“火車頭”,亦是牽引城市能級、形象提升的重要力量。從(cong) 這一維度而言,如何理解頂級城區正在經曆的變化?麵向下半年,這些區縣“天花板”又將如何實現再突破?

  頭部陣營

  從(cong) “5000億(yi) +”俱樂(le) 部格局來看,蘇州昆山市和北京海澱區的突破尤為(wei) 重要。

  前者GDP突破5000億(yi) 元使得俱樂(le) 部擴容至8位成員,後者突破1萬(wan) 億(yi) 元使得俱樂(le) 部塔尖湧現“雙子星”之勢,城區經濟向上突破的趨勢不斷明顯。

  2022年,昆山完成GDP5006.7億(yi) 元,其中規上工業(ye) 總產(chan) 值達10810.98億(yi) 元,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占比44.9%。同期,蘇州的GDP和工業(ye) 總產(chan) 值分別為(wei) 23958.3億(yi) 元、43642.7億(yi) 元。也就是說,僅(jin) 昆山就貢獻了全市五分之一的GDP和四分之一的工業(ye) 總產(chan) 值。

  電子信息、汽車零部件製造為(wei) 昆山的兩(liang) 大支柱產(chan) 業(ye) ,行業(ye) 巔峰時期筆記本電腦年產(chan) 量高達1.2億(yi) 台,占全球的三分之二,目前仍然能夠做到“世界每生產(chan) 三台筆記本電腦,就有一台來自昆山”。

  這便是“5000億(yi) +”區縣對區域經濟影響的縮影。

  與(yu) 此同時,北京海澱區亦完成曆史性突破——GDP達10206.9億(yi) 元,成為(wei) 北京第一個(ge) 、全國第二個(ge) GDP過萬(wan) 億(yi) 的市轄區。這個(ge) 北京西北部的城區,用全市2.6%的市域麵積貢獻了全市四分之一的GDP。

  海澱區的首位產(chan) 業(ye) 是信息產(chan) 業(ye) 。在其產(chan) 業(ye) 構成中,信息、科研、金融三大產(chan) 業(ye) 占比達66.9%,其中信息業(ye) 比重達44.2%,五年躍升22.7個(ge) 百分點。

  隨著海澱區的突破,全國萬(wan) 億(yi) 級城區已經有兩(liang) 個(ge) 。此外,深圳南山區在“十四五”發展目標中也已提出,到2025年本地生產(chan) 總值力爭(zheng) 達到1萬(wan) 億(yi) 元。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強區的頭部角逐已經到了新的階段,“萬(wan) 億(yi) 時代”將成為(wei) 新的特征。

  現階段,上海浦東(dong) 新區、北京海澱區GDP達到萬(wan) 億(yi) ,深圳南山區、北京朝陽區在7000~9000億(yi) 元量級,廣州天河區、北京西城區、深圳福田區、蘇州昆山市在5000~7000億(yi) 元量級。在“5000億(yi) +”俱樂(le) 部中,北京獨占三席,深圳占據兩(liang) 席,上海、廣州、蘇州各占一席。

  倘若從(cong) 規模視角看,北京、深圳成為(wei) 最大贏家,分別收獲多個(ge) “5000億(yi) +”城區,城區經濟發展較為(wei) 均衡。

  後備軍(jun) 團

  相比城市經濟的角逐,區縣經濟維度的競爭(zheng) 更趨激烈。在2022年昆山完成GDP5000億(yi) 級突破的同時,深圳已經派出兩(liang) 位新成員衝(chong) 擊這一目標,無錫、青島也有望完成“零”的突破。

  2022年,深圳龍崗區、無錫江陰市、深圳寶安區、青島黃島區(西海岸新區)GDP分別為(wei) 4759.06億(yi) 元、4754.18億(yi) 元、4701.61億(yi) 元、4692億(yi) 元,均具備挑戰“5000億(yi) +”俱樂(le) 部的實力。

  倘若如願晉級,深圳將新增龍崗、寶安兩(liang) 個(ge) GDP5000億(yi) 級城區,一舉(ju) 超越北京成為(wei) 全國GDP5000億(yi) 級城區最多的城市。

  深圳目前領跑的是南山區。廣東(dong) 省社會(hui) 科學院經濟學研究員丁力對城叔表示,南山區資本市場發達,本地上市公司大多將南山區作為(wei) 總部所在地,很多創新型企業(ye) 、隱形冠軍(jun) 也將南山作為(wei) 根據地,資本市場對南山的貢獻是非常顯著的。

  寶安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受益於(yu) 南山的溢出效應,同時其生產(chan) 製造基礎也相對較好,“兩(liang) 相疊加,這幾年發展非常迅速”——

  數據顯示,在深圳今年發布的“20+8”產(chan) 業(ye) 布局中,“17+2”個(ge) 產(chan) 業(ye) 集群重點布局寶安,產(chan) 值或營收1000億(yi) 上下的產(chan) 業(ye) 集群已有4個(ge) ,有6個(ge) 產(chan) 業(ye) 集群的產(chan) 業(ye) 增加值位居深圳市第一。

  今年初,寶安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地區生產(chan) 總值預計增長7%以上,並要在“實際工作中爭(zheng) 取更好結果”。上半年,寶安GDP為(wei) 2422.56億(yi) 元,同比增長10.5%,超過了龍崗的2313.18億(yi) 元,增速領先龍崗6.7個(ge) 百分點。

  這是2014年以來寶安GDP首次超過龍崗,目前在深圳各區中位列第三名,僅(jin) 次於(yu) 福田區和南山區。

  與(yu) 此同時,無錫江陰市、青島黃島區(西海岸新區)也都朝著目標發起衝(chong) 擊。從(cong) 上半年成績來看,兩(liang) 地GDP分別為(wei) 2144.47億(yi) 元、2379.41億(yi) 元,增速各為(wei) 6.7%、6.0%。

  作為(wei) 各自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江陰GDP已掉至“5000億(yi) 元俱樂(le) 部”後備陣營倒數第一,黃島區(西海岸新區)GDP增速亦未能跑贏全市大盤。

  需要指出的是,青島黃島區(西海岸新區)是目前山東(dong) 唯一的國家級新區,也是省內(nei) 最接近GDP5000億(yi) 元層級的城區,被全省寄予厚望。

  不久前,山東(dong) 召開省委常委會(hui) 會(hui) 議,還提出要主動尋標對標,認清差距不足、短板弱項,充分借鑒外省市經驗做法,推動西海岸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

  “向上突破”

  “任何一座城市總得要有一個(ge) 城市客廳,要有一個(ge) 能夠讓外來人眼前一亮,代表著當地最高水平的載體(ti) 。客觀上講,中心城區就有代表城市發展最高水平的展示中心的功能。”丁力認為(wei) ,中心城區GDP達到5000億(yi) ,可以理解為(wei) 它作為(wei) 火車頭,自身發展的能量、要素已經集聚到一定程度。

  從(cong) 經濟占比來看,上海浦東(dong) 新區、北京海澱區、深圳南山區、北京朝陽區、廣州天河區、北京西城區、深圳福田區GDP分別占全市的35.90%、24.50%、24.81%、19.01%、21.55%、13.70%、17.0%。除北京朝陽區外,均較五年前有所提升。

  其中,浦東(dong) 新區GDP占全市比重從(cong) 2018年的32%上升至35.90%,北京海澱區GDP占全市比重從(cong) 21.75%上升至24.50%。這也直觀地說明,頂級經濟強區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正在不斷增強。

  不僅(jin) 經濟體(ti) 量占全市比重大,這些城區的主導產(chan) 業(ye) 往往也代表著全市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發展的最高水平。

  以浦東(dong) 新區為(wei) 例,2022浦東(dong) 新區的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規模分別超過2200億(yi) 元、3300億(yi) 元、1200億(yi) 元,約占全市(集成電路)75%、(生物醫藥)40%、(人工智能)40%。

  過往觀點認為(wei) ,區域中心城市GDP破萬(wan) 億(yi) 元,被視作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的基礎條件。中心城區GDP達到5000億(yi) 元,在很大程度上也意味著自身外溢作用將逐漸顯現。比如,深圳的寶安區、光明區等都受益於(yu) 南山區的溢出效應,三地科創資源與(yu) 產(chan) 業(ye) 資源的互動也不斷增強。

  經濟強區代表著城市發展的“天花板”,不論是先進產(chan) 業(ye) 集群的打造,還是國家戰略、區域戰略的承載,都承擔著區域“向上突破”的重任。眼下,全國“千億(yi) 城區”已經擴容至149個(ge) ,初步形成“萬(wan) 億(yi) +五千億(yi) +千億(yi) ”的經濟強區格局,成為(wei) 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支撐。

  按照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在發布百強區報告時所說,領先城區將突破瓶頸,進入下一個(ge) 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與(yu) 此同時,那些具有特色產(chan) 業(ye) 、位於(yu) 特殊區位或具有國家重大基礎設施的特色城區將在全國、全世界等更廣範圍內(nei) 建立重要影響力。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