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算力,看得見的變革——2023中國算力大會觀察
光明日報記者 王建宏 張文攀
智能化工廠生產(chan) 線上,係統實時鑒別產(chan) 品瑕疵並自動挑出殘次品;寧夏賀蘭(lan) 山東(dong) 麓的葡萄園裏,智能化管理係統對空氣溫度、風速、土壤濕度等實時監控,為(wei) 科學作業(ye) 提供依據……當今社會(hui) ,無數看得見的智能化背後,是看不見的海量算力在提供強大支撐。
“算力已成為(wei) 數字經濟時代的關(guan) 鍵生產(chan) 力,是全社會(hui) 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重要基石。”8月18日至19日在寧夏銀川舉(ju) 辦的2023中國算力大會(hui) 上,院士專(zhuan) 家、頭部企業(ye) 負責人等就推動算力產(chan) 業(ye) 加“數”而行、“智”引未來進行探討交流。
目前,我國算力領域關(guan) 鍵技術有哪些突破?如何打造特色應用場景?未來還有哪些瓶頸待突破?
萬(wan) 物皆可“算”
8月19日,國家數字孿生水利算力寧夏樞紐節點揭牌,標誌著全國首個(ge) 東(dong) 數西算樞紐水利算力新基建投入運行。
什麽(me) 是孿生水利?“通俗來講,就是運用雲(yun) 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采集江河湖泊、水利工程等全量數據,形成數字化‘雙胞胎’,在數字空間先對工程調度進行預演、對各種方案進行推演,再選擇最高效、安全精準的方案,最終在現實中實施。”水利部信息中心副主任成建國說,每一滴水通過數字途徑在“雲(yun) ”端相連,算力賦能治水更智慧。
而在寧夏吳忠市,中國鐵塔利用自身鐵塔中高點位的優(you) 勢,融合視頻監控、大數據平台、AI算法等打造“高空衛士”,對全市多個(ge) 區域的大氣、水土、耕地保護等進行實時監控,7×24小時值守,實現違法違規行為(wei) 及時發現、報告、製止,大大提升了區域數字治理水平。
當今,算力這隻看不見的“手”正在將萬(wan) 物推入智能化時代。
截至目前,全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760萬(wan) 標準機架,算力總規模達到197EFLOPS,位居全球第二;圍繞算力樞紐節點建設130條幹線光纜,數據傳(chuan) 輸性能大幅改善。算力應用廣泛深入到政務、工業(ye) 、交通、醫療等領域,不斷催生新技術、新模式、新業(ye) 態,助力各行各業(ye) 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未來要以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為(wei) 主攻方向,一體(ti) 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和深度融合應用,做強做優(you) 做大算力產(chan) 業(ye)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黨(dang) 組書(shu) 記、部長金壯龍在大會(hui) 開幕式致辭時說。
算力綠色化
走進此次算力大會(hui) 的展廳,中科曙光的一項“黑科技”吸引不少人駐足了解。隻見一塊塊服務器主板浸泡在透明液體(ti) 箱子裏,隨著服務器開啟工作,周圍的液體(ti) 不斷“咕嘟”冒泡,頗有“水煮主板”的感覺。
“這是我們(men) 的浸沒式液體(ti) 相變冷卻技術,將服務器主板直接浸泡在冷媒液體(ti) 中,當CPU工作溫度上升時,周圍的冷媒溫度加熱產(chan) 生汽化相變,吸收大量的潛熱,PUE(評價(jia) 數據中心能源效率的指標)可降至1.04,目前國內(nei) 是最低的。有了它,再也不用空調冷風散熱了。”該企業(ye) 寧夏辦事處平台經理張振剛告訴記者,相比傳(chuan) 統風冷散熱,浸沒液冷解決(jue) 方案可使數據中心能耗降低達30%,讓算力更加綠色化。
根據國家關(guan) 於(yu) 推進工業(ye) 經濟綠色化發展的相關(guan) 政策,到2025年,新建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運行電能利用效率降至1.3以下。那麽(me) ,PUE如何一降再降?行業(ye) “鏈主”企業(ye) 都在探索。
“液冷成為(wei) 目前業(ye) 界公認的數據中心節能降耗的最佳路徑。”浪潮信息副總裁張東(dong) 告訴記者,企業(ye) 的全液冷機櫃實現了100%全液冷運行,相當於(yu) 給機櫃衝(chong) 涼水澡散熱,做到真正“去空調化”和係統極簡,年平均PUE可低至1.1以下,單櫃每年可節省電費21萬(wan) 元。
算力產(chan) 業(ye) 的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不僅(jin) 要在綠電應用、降低數據中心PUE上下功夫,應用環節也有極大空間。“目前很多算力應用企業(ye) 還沒有完全建立起節能減排的意識,缺乏有效的算力綠色值的度量框架以及工具。”螞蟻集團副總裁何征宇在算力大會(hui) 主論壇演講中說,螞蟻集團通過近幾年的摸索,去年資源效率已經從(cong) 三四年前不足10%提升到33%。麵向計算綠色化,應提倡軟件和硬件一起協同,發揮最大的算力價(jia) 值。
並入一張網
如此大規模的算力如何轉化為(wei) 有效生產(chan) 力?算力更好地賦能千行百業(ye) ,離不開安全穩定、經濟實用的網絡。
“在應用方麵,算力資源並沒有充分發揮作用。要研究為(wei) 什麽(me) 利用率低、哪些環節沒有打通。”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接受采訪時表示。
互聯網傳(chuan) 輸效率偏低、安全性差,專(zhuan) 線網絡的高成本又將很多用戶擋在了門外。“這就需要新的技術解決(jue) 方案,我們(men) 提出了一個(ge) 新概念,叫公用專(zhuan) 網技術,既保證安全和質量,又經濟方便。我們(men) 的網絡大科學裝置就可以做到這一點。”劉韻潔說,網絡大科學裝置在傳(chuan) 輸文件方麵,效率比普通網提高30多倍,價(jia) 格也可以降下來,這種確定性網絡的技術,目前全國已有40個(ge) 城市可以提供這方麵的服務。
提高算力利用率,除了在擴大增量上下功夫,還可以在優(you) 化存量上做文章。這就要求把所有的算力資源鏈接在一起,像電力、鐵路一樣實現全國一張網,隨時可以跨域調配。
“現在的算力主要有雲(yun) 算力、智能算力、超算算力三類,它們(men) 的用戶類型不一樣,配送時也是完全不同的體(ti) 係架構,目前隻能做到分類輸送。”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文說,將來要把三種不同的算力進行混合調度輸送,是巨大的挑戰,這要求全國大的算力中心和最主要的用戶之間架起超寬帶、超低延時的網絡直連,即算力信息高速公路。
8月19日,由中國移動攜手多個(ge) 超算中心、智算中心以及雲(yun) 服務商共同發起的“百川”算力並網行動正式啟動,其打造的“百川”算力並網平台當前已接入超過1.9EFLOPS的社會(hui) 算力,和自有算力形成優(you) 勢互補,總共具備超10EFLOPS的算力供給能力,可實現一張全國算網地圖同時感知接入通算、智算、超算和量子算力。
“算力網絡不是簡單的基礎設施,它還是服務範式的變革,我們(men) 希望形成一種新的算力供給模式,即算力並網。”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首席科學家王曉雲(yun) 表示,我們(men) 的算力網絡構建好以後,可以把社會(hui) 上的算力都並入這張網,讓用戶即取即得。比如一個(ge) 渲染公司,它白天很忙,到了晚上算力閑下來了,就可以把算力並到我們(men) 的網上,通過提供鏈接到用戶的服務,讓任何地方的用戶唾手可得,助推算力成為(wei) 普惠級社會(hui) 服務,真正實現“網絡無所不達,算力無所不在,智能無所不及”。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21日 08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