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加快發展智慧物流

發布時間:2023-08-23 10:00:00來源: 經濟日報

  近年來,我國智慧物流快速發展,已成為(wei) 推進物流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和路徑。《“十四五”現代流通體(ti) 係建設規劃》提出,加快發展智慧物流,積極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智能裝備,提升物流自動化、無人化、智能化水平。本期特邀專(zhuan) 家圍繞相關(guan) 問題進行研討。

  智慧賦能提升物流整體(ti) 運行效率

  智慧物流與(yu) 傳(chuan) 統物流相比有什麽(me) 優(you) 勢?

  賀興(xing) 東(dong)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綜合運輸研究所谘詢中心副主任):智慧物流是物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區塊鏈等信息技術與(yu) 現代物流業(ye) 深度融合的新興(xing) 領域,具有聯通性強、融合度廣、經濟成本低、運行效率高、生態效益好等顯著優(you) 勢,代表著現代物流業(ye) 的發展方向。

  與(yu) 傳(chuan) 統物流不同,智慧物流讓物流係統通過傳(chuan) 感器獲取各種末端信息,然後將信息通過互聯網傳(chuan) 輸到數據中心進行相應存儲(chu) 和處理,進而指揮各個(ge) 物流環節執行相應操作,高效整合、調度和管理各類物流資源,為(wei) 各參與(yu) 方提供應用服務。從(cong) 功能框架看,智慧物流主要包括智能感知、智能決(jue) 策、智能執行三大模塊。從(cong) 技術框架看,智慧物流主要包括智能運輸、智能倉(cang) 儲(chu) 、智能配送、智能包裝、智能裝卸、智能信息處理六個(ge) 方麵。

  在運輸環節,通過搭建貨運互聯網平台,實現貨運供需信息在線對接和實時共享,將分散的貨運市場有效整合起來,改進了傳(chuan) 統運輸的組織方式,提升了貨物運輸效率。以網絡貨運平台為(wei) 例,通過高效匹配車貨信息、縮短簡化交易鏈條,可提高車輛利用效率約50%,促進司機平均等貨時間由2至3天縮短到8至10小時,幫助司機月收入增加30%至40%,較傳(chuan) 統公路貨運降低交易成本6%至8%。

  在倉(cang) 儲(chu) 環節,通過開發智能倉(cang) 庫管理係統,加強倉(cang) 儲(chu) 信息集成、挖掘、跟蹤與(yu) 共享,實現進出貨無縫對接和訂單精準處理。同時,通過采用堆垛機器人、語音識別、自動包裝等設備,實現貨物搬運、揀選、包裝、盤點等自動化、智能化操作,大幅提高倉(cang) 庫周轉效率。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商務部於(yu) 2017年推出的京東(dong) 上海亞(ya) 洲一號物流基地等10個(ge) 國家智能化倉(cang) 儲(chu) 物流示範基地,持續引領我國倉(cang) 儲(chu) 設施從(cong) 傳(chuan) 統模式向智能化方向升級,成為(wei) “互聯網+”智能倉(cang) 儲(chu) 的典型代表。

  在配送環節,借助互聯網平台搭建城市配送運力池,發展共同配送、集中配送、智能配送等先進模式,有效解決(jue) 物流“最後一公裏”問題。城市配送企業(ye) 貨拉拉通過共享模式整合社會(hui) 運力資源,完成海量運力儲(chu) 備,業(ye) 務範圍已覆蓋360個(ge) 國內(nei) 城市,月活司機、月活用戶分別達到68萬(wan) 名和950萬(wan) 戶。

  在貨運場站(園區)管理環節,通過對傳(chuan) 統貨運場站(園區)進行數字化改造,實現貨物周轉全程可視化、自動化、智能化,將依靠經驗判斷和人工操作的傳(chuan) 統管理模式轉變為(wei) 大數據輔助決(jue) 策和自動化操作,有效提升場站運作效率。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動化碼頭建成運營後,人工成本降低了70%,工作效率比2017年開港之初提升了30%。智慧賦能使我國物流實現了全鏈條運行效率的整體(ti) 提升。

  發展智慧物流有利於(yu) 推動各環節流程再造,促進業(ye) 態模式創新,提高物流服務質量與(yu) 效率,有利於(yu) 增加市場供需匹配度,增強企業(ye) 需求感知與(yu) 捕捉能力,提高物流集約化發展水平,有利於(yu) 強化各類設施信息互聯和業(ye) 務對接,推動構建協同聯動、高效運作的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對加快推進現代物流和實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

  我國高度重視智慧物流發展。近年來各類支持政策密集出台,引導物流業(ye) 加速智能化升級。在頂層設計方麵,《“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十四五”現代流通體(ti) 係建設規劃》《“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都將智慧物流作為(wei) 重要發展方向,推動物流數字化轉型、智慧化改造和網絡化升級。在具體(ti) 舉(ju) 措方麵,《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明確要求加強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建設,推動國家物流樞紐全國聯網、一體(ti) 運行;《關(guan) 於(yu) 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nei) 市場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實施物流智能化改造行動,推進貨、車(船、飛機)、場等物流要素數字化;《商貿物流高質量發展專(zhuan) 項行動計劃(2021—2025年)》明確鼓勵商貿物流骨幹企業(ye) “上雲(yun) 上平台”,提升全流程、全要素數字化水平;《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2021—2035年)》明確要求推廣網絡貨運、掛車共享等新模式應用,創新智慧物流營運模式。

  多項支持政策引導驅動下,我國智慧物流實現快速發展,市場規模不斷壯大,2022年全國智慧物流市場規模近6995億(yi) 元,5年平均增速達到13.1%,是同期全國社會(hui) 物流總額增長速度的2倍,智慧物流對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作用更加突出。

  為(wei) 農(nong) 村物流插上智慧翅膀

  目前,我國農(nong) 村智慧物流發展情況如何?

  鄧延潔(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原副總工程師):物流配送體(ti) 係是連接城鄉(xiang) 生產(chan) 和消費的重要紐帶,農(nong) 村智慧物流直接服務於(yu) 農(nong) 村地區的生產(chan) 生活及其他經濟活動,在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推動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等方麵發揮重要作用。

  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一係列政策支持農(nong) 村智慧物流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縣鄉(xiang) 村三級網點建設逐步建立,運營服務逐步規範,體(ti) 製機製更加順暢,產(chan) 業(ye) 支撐明顯增強,尤其是針對農(nong) 村物流的特點和需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yu) 物流供應鏈相融合,形成了多種創新運作模式,包括“客運+貨運”兩(liang) 網合一、“網絡平台貨運+農(nong) 村物流”“電子商務+農(nong) 村物流”“特色產(chan) 業(ye) +農(nong) 村物流”“種植基地+生產(chan) 加工+商貿流通+物流運輸”供應鏈協同等,促進了農(nong) 村物流資源的高效整合,降低了物流成本。

  山西太原萬(wan) 柏林區整合長途客運、郵政、快遞等物流資源,依托客運站西站建立倉(cang) 儲(chu) 中轉站,與(yu) 順豐(feng) 、宅急送、安能、中鐵物流等企業(ye) 合作,創新農(nong) 村物流服務模式,打造“交通運輸+郵政快遞融合”服務品牌,推動完善農(nong) 村物流服務體(ti) 係。

  浙江淳安縣整合申通、圓通、韻達、中通、百世等快遞公司資源,探索民營快遞互助“共配”模式,打造“覆蓋較大行政村、上行當日達、下行次日達、成本價(jia) 便民惠農(nong) 、末端網點規範運作”的農(nong) 村快遞網絡,創新“交郵融合+電商物流+特色產(chan) 業(ye) ”服務模式,開通物流班車,大大降低了快遞公司運營成本,提高了村級快遞的運營時效,助推了綠色電商發展,有效帶動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

  重慶秀山縣積極推進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構建農(nong) 村電商三級物流配送體(ti) 係,建成武陵山區唯一的韻達快遞分撥中心,打造武陵山倉(cang) 儲(chu) 物流樞紐,實現倉(cang) 配一體(ti) 化,開通秀山—粵港澳大灣區、秀山—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冷鏈物流專(zhuan) 車,助力小農(nong) 戶對接大市場,實現沿海地區海產(chan) 品、中西部地區農(nong) 產(chan) 品雙向流通。

  農(nong) 村智慧物流通過高效整合資源,激發了農(nong) 村經濟發展活力。為(wei) 進一步深化資源整合,引領農(nong) 村物流高質量發展,2019年至今,交通運輸部已開展4次農(nong) 村物流服務品牌申報工作,共評選了100個(ge) 縣(市)為(wei) 農(nong) 村物流服務品牌示範縣,總結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經驗,充分發揮了品牌的引領帶動作用。

  浙江杭州餘(yu) 杭區多舉(ju) 措推進“交郵快農(nong) 商融合發展”,對村級農(nong) 村物流服務點、電子商務服務站點的建設和運營提供資金支持。按照“好中選好,優(you) 中推優(you) ”的方式,在180個(ge) 服務點中拓展不少於(yu) 30個(ge) 精品農(nong) 村物流服務點。此外,全麵推進“郵快合作、整合進村”,並將農(nong) 村快遞物流服務直接送進民宿,形成“民宿+農(nong) 產(chan) 品+快遞服務”生態鏈。通過“交郵快農(nong) 商融合發展”模式,有效縮短重複運輸裏程約60萬(wan) 公裏,平均節約快遞運營企業(ye) 運輸成本近300萬(wan) 元,實現28家民營快遞企業(ye) 委托郵政公司開展末端投遞業(ye) 務,業(ye) 務量日均8萬(wan) 件,每年節約運營成本約500萬(wan) 元。

  智慧物流的發展需要完善的基礎設施作支撐,但是目前我國農(nong) 村物流基礎設施水平與(yu) 城市相比仍有差距,未能形成適應鄉(xiang) 村個(ge) 性化、柔性化物流需求特點的物流供應鏈體(ti) 係。此外,信息平台作為(wei) 整合資源、降本增效的關(guan) 鍵要素,對農(nong) 村物流的高效運行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國農(nong) 村物流信息平台建設滯後,個(ge) 性化、智能化程度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針對農(nong) 村智慧物流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模式創新、合作共贏為(wei) 途徑,以信息共享、技術應用為(wei) 重點,持續完善縣鄉(xiang) 村三級智慧化物流節點建設,著力創新物流運營組織模式,全力搭建智慧化的物流信息服務平台,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一是加強交通、郵政、快遞、供銷等相關(guan) 單位物流基礎設施的整合與(yu) 協同,實現“一點多能、一網多用、多站合一”。二是實現物流場地、分揀線集中共用,利用信息平台資源共享,縮小快遞配送區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密度。三是借助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搭建農(nong) 村物流信息服務平台,利用平台加強配送車輛的統籌調配和返程調度,推廣循環取貨、返程取貨、以客帶貨等方式,實現人、車、貨、站、線等物流要素的精準匹配。

  標準化支撐智慧物流高效發展

  標準化如何為(wei) 我國智慧物流發展保駕護航?

  靳宗振(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副研究員):標準化是智慧物流體(ti) 係建設的重要基礎,我國高度重視智慧物流標準化工作。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提出要圍繞交通等領域智慧化轉型需求,加快完善相關(guan) 標準。為(wei) 協同推進智慧物流等領域標準化工作,市場監管總局聯合15個(ge) 部門印發《貫徹實施〈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圍繞現代流通體(ti) 係建設,研製一批智慧物流、跨境電子商務、海外倉(cang) 等重點領域標準,健全多式聯運標準體(ti) 係。

  2022年,交通運輸部與(yu) 國家標準委聯合發布《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體(ti) 係建設指南》,係統部署、全麵推動智慧物流標準化工作,重點圍繞基礎通用、設施設備、係統平台與(yu) 數據單據、服務與(yu) 管理四大領域開展國家標準、行業(ye) 標準製定修訂工作。截至目前,已製定發布了50餘(yu) 項國家和行業(ye) 標準,涉及基礎數據資源、運載工具與(yu) 轉運設備、終端智能設備、電子單證、智能配送等相關(guan) 方麵,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傳(chuan) 統物流深度融合,有力推動了傳(chuan) 統物流向智慧物流的數字化轉型。

  標準化支撐智慧物流高效、綠色、協同、共享發展。在港口智慧作業(ye) 方麵,製定了《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操作係統技術要求》《港口集裝箱作業(ye) 係統技術要求》等標準,將有力推動上海、青島、廈門等多港口集裝箱自動化、協同作業(ye) ,以標準推廣應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操作係統,促進我國集裝箱碼頭智能化安全作業(ye) 。

  在信息互聯共享方麵,製定了《運輸與(yu) 倉(cang) 儲(chu) 業(ye) 務數據交換應用規範》《快遞電子運單》等標準,推動運輸、倉(cang) 儲(chu) 作業(ye) 信息及電子單證信息的共享互認,優(you) 化便捷了運輸結構、降低了運行成本,其中快遞企業(ye) 的快遞運單電子化率超過98%,有效促進了電商與(yu) 快遞企業(ye) 的信息有序互通,每年可節約用紙量超600億(yi) 張A4紙。

  在“最後一公裏”環節,為(wei) 滿足用戶及時高效配送需求,製定了《無人機物流配送運行要求》《無人車郵件快件投遞服務規範》《智能快件箱設置規範》等標準,推動了順豐(feng) 、京東(dong) 、郵政等快遞企業(ye) 在複雜場景的智能投遞,其中無人機、無人車具有自動感知與(yu) 避讓、智能決(jue) 策等能力,有效提升了配送作業(ye) 速度與(yu) 效率,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對精準、安全配送生活物品、防疫物資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國際化標準化方麵,為(wei) 推動我國物流“走出去”,我國牽頭成立國際標準化組織創新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hui) ,歸口管理物流領域的服務、技術和管理國際標準製定修訂工作;牽頭製定了《智能工廠物流作業(ye) 流程規範》國際標準,圍繞智能工廠的實際運行,對物流倉(cang) 儲(chu) 、包裝、裝卸搬運等流程進行規範,有效填補了智能工廠物流領域國際標準的空白。

  然而,智慧物流標準化工作還麵臨(lin) 一些問題,例如電子單證、智慧物流樞紐及運輸、分揀、倉(cang) 配等典型應用場景作業(ye) 標準有效供給不足,智慧物流設施設備配置、運輸組織信息共享、多信息係統間數據交互等標準缺失,企業(ye) 應用實施標準主動性有待加強。因此,亟需健全智慧物流標準化體(ti) 係,係統規劃、重點突破、以點帶麵,以標準化支撐物流運輸與(yu) 配送服務數字化轉型,激發產(chan) 業(ye) 發展動能,更好引領現代物流體(ti) 係建設、暢通國民經濟循環。

  一是基於(yu) 全鏈條製定實施智慧物流標準化工程。以市場需求為(wei) 出發點,圍繞物流運輸、分撥、中轉、倉(cang) 儲(chu) 、配送、信息的全鏈條,加快推動麵向數字化與(yu) 智慧化需求的智慧物流標準製定修訂工作。通過設置智慧物流標準製定修訂專(zhuan) 項計劃,開展智慧物流標準化試點建設,推進倉(cang) 儲(chu) 操作自動化、運輸跟蹤實時化、物流信息共享及多方協同處置、配送調度智能化。

  二是推進多式聯運智慧物流標準化建設。以暢通循環、健全供應鏈為(wei) 導向,為(wei) 推動鐵路、公路、水路、航空、郵政等多式聯運中的裝備配置、設備互聯、信息共享、操作互認,加大推進電子單證、數據信息交換、運載裝備等標準製定修訂工作,推動智慧物流標準與(yu) 認證、檢驗檢測、市場準入、行政執法等工作相融合,支撐構建高效順暢的多式聯運智慧物流係統。

  三是推動智慧物流標準邁向國際化。跨境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快遞出海”勢不可擋,要對標國際標準,促進我國標準與(yu) 國際標準的銜接,建立綜合性、智慧化的跨境物流倉(cang) 儲(chu) 、運輸、配送和信息管理體(ti) 係。探索我國智慧物流經驗,積極推動在國際標準化組織、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hui) 等國際組織中參與(yu) 製定國際標準,推廣應用我國智慧物流標準,促進國際物流渠道暢通和貿易發展。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