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地”一體化草原智能感知預警平台建立
光明日報呼和浩特8月27日電 記者楊舒從(cong) 27日召開的全國草業(ye) 科學院所長聯盟大會(hui) 暨全國草學學科高峰論壇上獲悉,近年來,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草原研究所(以下簡稱“草原所”)建成“星—空—地”一體(ti) 化草原智能感知預警平台。該平台是在“星—空—地”一體(ti) 化草地遙感智能感知體(ti) 係支撐下,直接麵向行業(ye) 需求的智能化監測管理平台,實現了草原幹旱實時預警監測、草地生產(chan) 力智能管理以及放牧家畜監管等多項核心業(ye) 務的集成,為(wei) 我國草畜平衡業(ye) 務化監管提供了係統性的解決(jue) 方案。
以上成果僅(jin) 是我國多年來草業(ye) 科技發展的一個(ge) 縮影。中國草學會(hui) 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南誌標在論壇上指出,草種業(ye) 的健康發展是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當前,我國已初步建立了完整的草種業(ye) 生產(chan) 技術體(ti) 係,經過40多年的發展,有關(guan) 部門相繼成立了全國草品種審定委員會(hui) ,並建立了覆蓋全國不同生態區域的品種區域試驗網。草原所建立的國家牧草種質資源中期庫(呼和浩特)與(yu) 全國畜牧總站建立的全國草類植物種質資源庫,為(wei) 我國保存優(you) 質草種質資源奠定了堅實基礎。
草原所所長林克劍在《中國草業(ye) 科技創新60年》報告中介紹,60年來,草原所形成了涵蓋草原草業(ye) 領域全產(chan) 業(ye) 鏈的學科體(ti) 係,有國家、省部等科技支撐、學術交流、協同合作平台54個(ge) ,構建了覆蓋我國主要類型草原、農(nong) 牧交錯區的平台支撐網絡。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28日 08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