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套娃”收費亂象,如何解“套”?
“我就想問問,有沒有人能管管這個(ge) 電視,這叫電視機嗎,還不如叫刷卡機!隻要一打開就要錢!老人小孩看新聞看動畫片要錢,年輕人追劇要錢,買(mai) 電視的錢、寬帶的錢、電視會(hui) 員、電影會(hui) 員、動畫會(hui) 員、普通會(hui) 員、遊戲會(hui) 員、超級會(hui) 員、白金會(hui) 員、星鑽會(hui) 員……”近日短視頻平台上,一則吐槽電視收費的視頻有237萬(wan) 人點讚。8月21日,對於(yu) 備受詬病的電視“套娃”收費亂(luan) 象,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聯合多部門出手整治,正是及時雨。
今年2月,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發布的《2022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指出,在線會(hui) 員亂(luan) 象成為(wei) 投訴熱點,智能電視平台“套娃式”收費引發消費者不滿。今年6月,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hui) 發布的《智能電視相關(guan) 問題消費調查報告》披露“套娃式”收費、會(hui) 員開通頁麵誤導消費者等問題突出。
這位吐槽姐說出了大家的心聲,網友紛紛跟帖評論。步步細分權益不說,還要設置各種權限和關(guan) 卡,讓用戶體(ti) 驗感大打折扣。“我外甥汪汪隊第一集看了三年半”“同一款APP在手機上充了會(hui) 員,電視上不能用,還要再充會(hui) 員,投屏也用不了”“投屏的時候隻能用高清,要是想用超清,還要上白金會(hui) 員”“看個(ge) 央視都要收費,隻能試看30分鍾”……鑒於(yu) 這些收費亂(luan) 象,許多人家裏的電視成了擺設。因此,有電視銷售表示,“能不能尊重下我們(men) 賣電視的,再這樣下去,電視都賣不出去了。”
問題首先集中於(yu) “把免費的內(nei) 容拿過來賣給我,憑什麽(me) ?”根據國家基本公共服務的規定,一些頻道收看是免費的,比如央視一套,肯定是沒有收費的,但有些智能電視APP就是要收費,這就破壞了廣電普惠。
其次,通過電視機下載的視頻APP看電視劇、電影、動畫片等要分別收費,複雜的會(hui) 員製更是重災區,VIP之後還有VVIP,還有提前點映。低價(jia) 引流,首月付幾塊錢就可成為(wei) VIP會(hui) 員,原打算優(you) 惠到期前取消訂製,結果一忙就搞忘了,到期後係統自動成為(wei) 全價(jia) 會(hui) 員。年底算賬,不是一筆小錢。還有些平台會(hui) 限製會(hui) 員賬號的登錄終端,會(hui) 員賬號一次隻能在一個(ge) 終端上登錄,比如在手機上使用就無法在平板上使用。套路不僅(jin) 讓年輕人暈乎乎,老年人更是搞不明白。
智能電視背後的利益主體(ti) 繁多,“套娃式”收費亂(luan) 象是各個(ge) 內(nei) 容渠道的收費體(ti) 係各自為(wei) 政所致。很多智能電視品牌都有自己的內(nei) 容平台,但又內(nei) 嵌熱門視頻平台。在未開通會(hui) 員狀態下,大多數視頻內(nei) 容隻提供5分鍾試看時間。當下智能電視的硬件產(chan) 品利潤空間有限,電視廠商想通過會(hui) 員抽成、開關(guan) 機及頁麵廣告、預裝APP等方式來維持利潤。各種服務不兼容,收費標準不統一,最終是用戶承擔了所有。
看視頻為(wei) 什麽(me) 變貴了,會(hui) 員權益為(wei) 什麽(me) 限製變多了?這也是個(ge) 老問題,甚至被消費者訴上法庭。平台急於(yu) 想轉嫁經營成本,單方麵擬定的格式條款,在作出補充規定的時候,也沒有征求消費者的意見,消費者即便充了錢,也沒有購買(mai) 到自己所期望的服務,權益顯然已經受到侵害。
當下科技賦能,為(wei) 4K、8K高清畫質、杜比全景聲音響等提供技術支持,但要把觀眾(zhong) 吸引到電視機前,更應著力於(yu) 改善內(nei) 容環境、提升用戶體(ti) 驗,探索多平台多用戶端互融互通的電視會(hui) 員體(ti) 係,讓收費更合理,會(hui) 員體(ti) 係更簡潔。
聚焦解決(jue) “收費包多、收費主體(ti) 多、收費不透明”問題,相關(guan) 部門應強化監管,尤其應對開通會(hui) 員協議的合法合規性、服務內(nei) 容是否全麵真實等方麵加強審查。同時應出台相應的標準,規範會(hui) 員製度,對違反法律法規的平台作出相應的處罰。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